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遐想无限     
唐云江 《科学世界》2005,(9):F0005-F0005
人真的很聪明,很早就创造出“无限”这个概念。庄子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可谓经典名句,寥寥数语一下子道出了两个“无限”,即空间的无限和时间的无限。没有“无限”,还真不知道学问该如何做下去。人们一直相信“无限”的存在,几千年来,无限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一直就是哲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从多方面探寻了人类“存在”的可能性。他的小说为我们展示了人类存在境况的多种可能性;对某一种人类存在境况,则揭示其多种可能性表现;对同一存在境况,则挖掘其蕴含的多种可能性意义。这样,昆德拉小说以其对人类存在无限可能性的勘探反抗现代生活的被“缩减”,以使人类免遭“存在堕入遗忘”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从圆周率到微积分,从黑洞难题到超弦理论 人类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无限”的概念,并对它怀有特殊的感情。无论在哲学上还是在宗教上,关于这种“绝不可能达到的某种境界”的无限概念早就已经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然而,无限概念对于人类能够产生的最大影响,却是到了近代。这一概念极大地推动了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多维空间的几何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们通常认为四维和四维以上的空间没有明确的几何意义,本文通过选择合适的“参考点”和提出“空间级”概念,给出了多维空间的几何意义,认为宇宙是一个无限级无限维空间。  相似文献   

5.
在场统一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证静电场E和磁场B1的统一体就是电磁运动所表现的“电磁空间”,万有引力场g和磁场B2的统一体就是机械运动表现的空间,称它为“牛顿空间”;明确磁场B1和磁场B2分别属电磁物质和机械物质的“动量场”;论证电荷属电磁运动的“电磁物质”;指出空间与物质是运动表现的矛盾的两个方面,都是运动存在的表现形式,肯定运动绝对性的概念,批评“唯物质论”者们坚持物质绝对化的错误;将物质的原概念进行必要延伸,给出物质新定义;又一次揭示空间的机械能势转换和守恒定律;根据空间和物质的本质关系,将力统一成矛盾的两类力,即“统一力”和“破坏力”;简述依据空间属性否定电磁波属物质的观点,强调应充分重视它传递信息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6.
金李 《广东科技》2008,(5):13-15
“没有最安全的车,只有最安全的驾驶习惯!” ——相信所有的驾车一族都会对此深信不疑!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不可能都在一一实现,例如宇宙飞船升天,太空漫步不再是人类的痴心妄想;汽车可以在水底安全行驶,人类离驰骋大海的愿望又更进了一步……同样,“最安全的车”这个概念似乎也不是那么的遥不可及了。  相似文献   

7.
把“姻缘”看成是中国概念词是错误观点,“姻缘”概念同样存在于英语和其他民族的语言中。通过对“姻缘”概念及其在英、汉语中的表达方式的研究,再次证明:词语,作为语言的基本范畴,表现出操该种语言的民族的文化特性;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范畴,则表现出人类思维的共同性。  相似文献   

8.
远方 《科技潮》2004,(7):54-55
随着“怪异生命”概念的提出和讨论,美国宇宙生物学家认识到,想搜寻外星生命,就要抛弃“人本”的思维模式。如果“生命”的概念得到科学更新,人类通过空间探测器看到的死气沉沉的外星表面,也许是生机盎然的另一番景象。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人类以这种标准搜寻外星生  相似文献   

9.
以世界文化遗产地“马降龙村落”为案例地,通过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对同一遗产地内,处于不同空间区域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的差异进行了深入地剖析. 研究结果显示,在同一遗产地内部,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也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具体表现在:核心区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的各项公因子综合得分要明显高于缓冲区居民;影响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的最重要因素是体现“空间”差异性的“核心区/缓冲区”变量;旅游业对村庄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促进是影响居民旅游发展支持态度和社区满意度的主要因子. 旅游业参与制度的不公平性和村庄发展的不平衡则是造成马降龙村落遗产地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存在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论虚概念     
把虚概念理解为“所指称的对象不存在于客观世界的概念”,是不对的,将导致把“理想模型”等本该是实概念的概念纳入其中,也把本该是虚概念的如“地心说”中的概念却排除在外。实际上,对象有虚实,属性也有虚实。实对象、实属性,属于实概念;虚对象、实属性,也属于实概念;实对象、虚属性,属于虚概念;虚对象、虚属性,是虚概念。可见,无论对象虚实,只要所指称的对象的主要特征所反映的属性不是客观的概念就是虚概念。  相似文献   

11.
情感的修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情感修饰感知的心理现象是很普遍的.心情舒畅时接触什么都感到很美好,心头烦恼时对一切都感到不顺眼;这里的“美好”和“不顺眼”就是情感对感知修饰的结果.因为不管你“舒畅”还是“烦恼”,客观事物都不会随你的心情变化而改变,随着你心情变化的只是你的感知。“没有情感伴随的艺术知觉是不存在的”1。在散文创作中,感情修饰感知的结果是使对象更美、更有艺术性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诱导感知方向面对同一对象,感情不同感知的着眼点就不同,于是呈现出不同的形象来.比如女儿眼中的父亲和妻子眼中的丈夫本来是同一个人…  相似文献   

12.
对高等数学中“数列极限”教学的处理甘洁芳,涂努民(五邑大学数理系江门市529020)极限是高等数学最基本的概念,因为从它可以定义出高等数学的其它概念;极限又是初学者较难理解的一个概念,因为它用有限的形式来叙述变量无限变化的过程."无限变化"使人感到深...  相似文献   

13.
空中权(air fight)概念,原是以判例为基础,尔后,逐渐被美国各州法制化,逐步形成成文法。虽说它们对土地空间上的权利基本上持有一致的观点,但是,在学者之间以及部分州法之间不免还会存在着一些差异。在美国不动产鉴定人协会出版的用语集中,对空中权作了以下的说明:  相似文献   

14.
孟三界 《世界博览》2010,(16):70-71
在距离2012年不远的今年,不明飞行物又一次活跃在公众的视野中,它们到底是人类的幻觉还是真实的存在?201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太阳UF0”在元月到来,人们通过美国NASA发布在网络上的几张卫星照片,看到了太阳周围不明身份的“飞船”。尽管有很多人认为,这些所谓的飞船仅仅是获取照片过程中的误差所致,NASA官方网站也最终撤销了这组照片,但是该事件却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和好奇。  相似文献   

15.
人类对于隐喻的研究,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从隐喻的概念来看,隐喻研究史上存在着传统的“比较论”、“失协论”和今天的“交互论”,由此来探讨隐喻的基础、认知功能及认知本质,并得出了:隐喻是语言现象,在日常语言中居于中心地位;也是思维现象,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还是文化现象,体现了世界的文化模式,是人类交流思想、认知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6.
论宗教存在的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和科学是与人类社会共存的一对矛盾。宗教追求的是人类最善、最美的精神极限的产物,科学是人类追求最高最真物质享受的产物,所以科学与宗教是人类“领梧并获得无限的主观本能”。宗教可以使人类收敛恶的本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平衡社会的不平等和冲突。因此,只要人类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追求,宗教的存在与科学一样就是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7.
感知世界的肉体感官媒介正在被网络媒介所取代,网络对外部世界的中介化程度越来越强;极端情况下客观现实的真假问题,也需要符号来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被悄悄置换为“网络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网络中介压迫之下,身体直接感知世界的方式渐渐弱化,发展到最后,人类甚至可能拒绝接触客观现实,在“宅”中以网络为媒介作用于人的快乐脑区,直接寻找生存的“终极幸福”。  相似文献   

18.
“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既禁止了“团队计酬”的奖金制度,又将直销人员的奖金上限订为30%,让直销公司和直销人员在销售的奖励制度上没有太多的弹性运作空间,原来上下级直销商之间“利益共同体”的关系也随之消失;上级直销商辅导下级的经济动机不存在了,理论上“直销团队”就失去存在的价值。但是很多成功的直销团队,其成员之问已经有多年共吲奋斗的经历,团队成员之间所建立的关系,已经不只是单纯的经济利益共同体;这些直销团队是否会自然解散呢?它们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值此直销公司努力争取直销牌照的关键时刻,直销团队的未来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议题,本文试着从直销团队的功能和价值来探讨直销团队的存废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给出了LF极不连通空间的具有层次特点的新定义,从而使连通性与极不连通性两个概念更为协调;证明了此定义是“L-好的推广”。  相似文献   

20.
在三维Minkowski空间中定义k-型伪零螺线,并结合结构函数讨论k-型伪零螺线的几何性质.首先,根据伪零曲线的概念定义伪零曲线的结构函数,进而得到伪零曲线的结构表达式以及结构函数与伪零曲线的曲率函数之间满足的关系.然后,讨论k-型伪零螺线的几何性质.结果表明,三维Minkowski空间中任意伪零曲线都是1-型伪零螺线,不存在2-型伪零螺线以及得到了3-型伪零螺线的曲率函数满足的微分方程等结论.与此同时,给出k-型伪零螺线的轴的表达式以及轴的类型 (类空轴、类时轴、类光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