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考察不同厂家食用醋炮制南五味子的主要化学成分提取率的变化。方法选择12个不同厂家的醋为考察对象,以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酯甲为评价指标,采用HPLC/UV法对不同厂家醋炮制南五味子中的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酯甲含量进行分析,考察不同炮制品中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酯甲含量差异。结果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酯甲含量分析结果,淘大醋香米醋,海天陈醋,水塔米醋为辅料炮制南五味子对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酯甲含量影响明显。结论通过不同厂家食用醋蒸制南五味子化学成分差异分析研究,为醋制南五味子工艺标准化和可控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五味子科的历史回顾和对大量标本花果 (包括近缘科 )的详细观察 ,结合形态学、孢粉学和细胞学资料 ,及对木兰目、八角目等多心皮原始类群的分析 ,将五味子科提升为五味子目。五味子科下设南五味子属和五味子属。南五味子属下隶离蕊五味子亚属和南五味子亚属 (共 2亚属 )。  相似文献   

3.
通过野外考察、采集和大量解剖新鲜的和干燥的花果,获得了丰富的第1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产的五味子属(种数占该属种数的80%以上)进行了自A·C·Smith1947年发表五味子科专著以来的首次系统整理和修订,结果将分几部分发表。本文是第2部分,报道多蕊组内向药亚组的11个种、3个变种,即翅枝五味子,柔毛翅枝五味子,滇翅枝五味子,毛叶五味子,毛脉五味子,金绒五味子,鹤庆五味子,粉背五味子,华中五味子,川滇五味子,阿里山五味子,绿被五味子,披针叶五味子和小花五味子.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次报导了我国川产五味子五个种、变种的核型研究结果,即翅枝五味子Schisandra henryi、红花五味子S.rubriflora、华中五味子S.sphenanthera、柔毛五味子S.pubescens、毛脉五味子S.pbueecens var.pubineryis。它们的染色体都是28条,核型比较对称。翅枝五味子、柔毛五味子和毛脉五味子的核型公式为:2n=28=24m+4sm,红花五味子的核型公式为:2n=28=22m+6sm,华中五味子的核型公式为:2n=28=26m+2sm。  相似文献   

5.
五味子属下隶多蕊五味子亚属、中华五味子亚属、团蕊五味子亚属、重瓣五味子显属、五味子亚属和少蕊五味子亚属(共6亚属)。通过与八角科和木兰科性状的比较分析,对各分类单位之间的亲缘关系作了说明,确立了五味子科的分类系统,并研究了其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五味子属下隶多蕊五味子亚属、中华五味子亚属、团蕊五味子亚属、重瓣五味子亚属、五味子亚属和少蕊五味子亚属 (共 6亚属 )。通过与八角科和木兰科性状的比较分析 ,对各分类单位之间的亲缘关系作了说明 ,确立了五味子科的分类系统 ,并研究了其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在野外居群观察和文献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五味子属的14种植物的39个分类性状进行了Q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4种五味子属植物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包括团蕊五味子和重瓣五味子——团蕊五味子群和重瓣五味子群的代表类群;第二类为大花五味子和红花五味子——大花五味子群的两个代表类群;第三类包括其它所有类群,该类又可分为三组:(1)五味子——五味子群的代表类群;(2)二色五味子——少蕊五味子群的代表类群;(3)中华五味子群的8个类群.基于聚类分析结果,提出了包括3亚属(即多蕊五味子亚属、五味子亚属和团蕊五味子亚属)和3组(即中华五味子组、五味子组和少蕊五味子组)的新分类系统.聚类分析结果不支持将华中五味子、滇藏五味子、绿叶五味子、小花五味子等归并为东亚五味子的处理.主成分分析表明,落叶习性、下表皮角质条纹、花托膨大否、花单生否、上表皮有无气孔器、花托伸长否、雄蕊数、花药开裂方式、上表皮细胞形状、上表皮垂周壁式样、花粉萌发沟等性状的分类学价值较大,可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并据此编制了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和总木脂素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不同产地五味子中的五味子醇甲和总木质素含量:结果:各地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均大于药典规定的0.4%,质量均合格,其中以黑龙江省所产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含量为最高,总木脂素含量以吉林省所产五味子为最高。结论:比色法测定总木脂素含量系本研究的实验结果,HPLC法测定五味子醇甲含量符合药典规定,说明道地药材五味子原产地为东北地区,故习称“北五味子”.  相似文献   

9.
五味子糖浆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02册。原标准仅收载了对五味子的理化鉴别。根据国家中药品种申报的要求,在原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五味子中五味子甲素的含量测定和五味子中五味子甲素薄层鉴别。  相似文献   

10.
从叶绿体DNA rbcL序列分析探讨五味子科的系统发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和Illicium parviflorum为外类群,对五味子科的叶绿体rbcL基因进行序列分析,探讨其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五味子科为一单系类群,与八角科关系最近,与木兰科关系较远.在严格一致性树中(Length=256,CI=0.8725,RI=0.8192),五味子科被分为二支,一支由五味子属中的中华五味子亚属Subgen.Sinoschisandra,多蕊五味子亚属Subgen.Pleiostema和少蕊五味子亚属Subgen.Maximowixzia构成,支持率82%;另一支包括南五味子属和五味子属中的团蕊五味子亚属Subgen.Sphaerostema,重瓣五味子亚属Subgen.Plenischisandra.由此推断,五味子属和南五味子属关系密切,它们之间存在交叉和重叠,两属可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通过基因树分析,结合形态学、解剖学和化学证据认为,五味子S.chinensis和红花五味子S.rubriflora是五味子属中的原始类群.  相似文献   

11.
翼梗五味子木脂素成份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产翼梗五味子(Schisandra henryi)茎中通过溶剂提取和硅胶柱层析分离了4个木脂素成分,经波谱分析及与标准品对照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异安五脂素(isoanwulignan,1)、benzoyl-gomisin Q(2)、五味子酯甲(schisantherin A,3)和gomisin G(4),均系首次自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五味子提取物在卷烟中的应用,采用鹤庆五味子为原料,对五味子提取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检测了五味子提取物的物理性状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五味子提取物的挥发性成分.对五味子提取物对卷烟的感官评吸结果和对卷烟烟气有害成分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试验,发现五味子提取物所含香气成分丰富,具有改善卷烟抽吸品质,清除自由基和降低烟气有害成分的作用,是理想的烟用添加剂.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北五味子对果蝇繁殖力的影响.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重量的北五味子干燥果肉粗粉进行果蝇培养,在一定时间内统计完成羽化的F1、F2果蝇的数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北五味子的3个处理F1羽化成虫数量显著增多(P<0.05),其中,添加1%北五味子干燥果肉粗粉的处理果蝇数量较对照增加了45.75%.这表明北五味子能够显著地增强果蝇的繁殖力.本研究为果蝇的高效培养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洪家河流域植物群落相似性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有些群落如黄心夜合毛椿木荷林与化香枫香林、马尾松丝栎栲林、杉木马尾松林等之间的Jaccard指数、Sorenson指数为0.0,它们完全不相似,另一些群落如构栲丝栎栲山楠林与枫香杉木林、锥栗丝栎栲蓝果树林、马尾松锥栗林等之间的Jaccard指数在0.70以上,它们大体相似,其它群落之间的Jaccard指数在0.10-0.69之间;群落相似性指数的大小反映了该流域人为干扰对森林群落的影响.对群落主林层优势种重要值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洪家河流域森林群落有6种类型,主要是黄心夜合毛椿木荷群落、构栲丝栎栲山楠群落、化香枫香群落、锥栗马尾松化香樱桃杉木短柄枹群落、枫香栓皮栎白栎马尾松群落和以马尾松、杉木、柏木和构栲、枫香、灯台、锥栗等为主要优势种构成的针阔混交林群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五味子21 a间在国产保健食品中作为原料的应用情况,为进一步研发五味子保健食品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网站中1996—2016年已注册的保健食品信息,建立五味子保健食品专题数据库,分析五味子相关保健食品的功能分布、与之配伍的中药种类、频次、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地区分布及年代分布等.结果 1996—2016年期间含五味子的国产保健食品共有351个,涉及功能20种,配方原料数量最多6种,与五味子配伍使用的原料前5位为枸杞子、酸枣仁、人参、葛根、黄芪,功效成分涉及118种,申请地中前5位依次为北京市、广东省、陕西省、吉林省及黑龙江省.结论 含五味子保健食品的开发总量不足,档次较低,接近食品形态的剂型较少,没有形成基于五味子医药文化及民俗文化的品牌优势.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五味子改善去卵巢小鼠学习能力的有效化学部位及相关的作用途径.采用溶剂极性递增法萃取分离五味子的醇提物,小鼠卵巢摘除6周后灌胃同等剂量的五味子萃取物,三等分辐射式迷宫检测小鼠的行为习得能力,并测定小鼠海马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结果显示,去卵巢使小鼠每日的正确反应率和达标率明显降低(P0.05,P0.01),且海马中AChE的活性降低(P0.05);苯甲酸雌二醇、五味子正丁醇萃取物及乙醇萃取物均能明显提高去卵巢小鼠的正确反应率和达标率(P0.05,P0.01),而苯甲酸雌二醇和五味子正丁醇萃取物显著提高去卵巢小鼠海马AChE的活性(P0.05,P0.01),提示五味子正丁醇萃取物及乙醇萃取物均能显著提高去卵巢小鼠的学习能力,其中五味子正丁醇萃取物的功效优于乙醇萃取物,可能是五味子改善学习记忆的主要有效部位,其作用的途径可能与胆碱能神经系统相关.  相似文献   

17.
五味子红色素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H=3的乙醇提取五味子色素, 通过单因素实验设计分别研究了提取温度、 时间、 材料与溶剂比例3种因素对五味子色素提取率的影响. 通过正交实验法, 以五味子红色素的提取率为主要指标, 对pH=3的乙醇提取五味子红色素的工艺进行优化, 确定了五味子红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 以5倍量pH=3的乙醇溶液为溶剂, 75 ℃下浸提2 h. 通过对五味子红色素的红外光谱进行解析, 确定其属于吲哚类色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五味子粗多糖与泽泻提取物联合应用对酒精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ON)、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组(MOD)、五味子泽泻2:1组、五味子泽泻1:1组和五味子泽泻1:2组.各药物处理组小鼠每日灌胃五味子泽泻提取物100mg/kg,空白对照组和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溶媒,连续30d.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组和五味子泽泻各给药组的小鼠末次给药1h后均灌胃给予50%乙醇溶液12mL/kg.16h后取小鼠的血和肝脏,计算各组小鼠的肝指数,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的水平,检测肝组织中微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甘油三酯(TG)的含量,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法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组比较,五味子泽泻1:1组和1:2组均可降低小鼠肝脏指数(P<0.05),降低血清中ALT和AST水平(P<0.05),升高肝组织中GSH含量(P<0.01),且降低TG含量(P<0.05或P<0.01),改善肝脏病理学变化.结论 五味子多糖与泽泻提取物联合应用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