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桥 《科技与经济》2018,31(1):96-100
对2005—2015年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特征、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处于集聚发展阶段,2015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信息技术业、科研技术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整体上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较均衡,但各分行业空间分布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市场需求、人力资本与对外开放程度对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政府作用、信息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对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明显。最后,提出了促进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天津滨海新区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形成了电子通讯、石油化工、海洋化工、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七大主导产业,成为北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但滨海新区制造业所占比重较大,服务业的发展滞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不明显.本文根据天津滨海新区统计年鉴中分行业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将其中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确定了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并分析了滨海新区典型制造业与其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分布上的集聚特征与空间分布的一致性,结论是:滨海新区2007年生产性服务业的各行业中间需求率比2002年均有所下降;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对中间投入服务的消耗层次偏低;滨海新区内制造业和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分布上的集聚性不显著,二者的空间分布差异性明显,就业的空间分布一致性较差.  相似文献   

3.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内容,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现实需要.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与特征,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散的理论与机制、空间格局及其与城市系统的关系、空间尺度与区域效应进行了理论综述与经验分析,探究相关研究进展与贡献,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以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发展提供理论和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孟立 《科技与经济》2016,29(2):101-105
基于2003—2013年浙江省市域空间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从内部结构、外部环境两个层面,展开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对制造业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内部结构中,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下的产业规模水平、产业化水平能显著提升制造业效率;而信息化水平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虽然具有正向影响,但显著性不强。外部环境中,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相关程度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制造业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呈现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与已有研究的结论并不一致,原因可能在于二者的空间错配。最后就如何加强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子龙 《广东科技》2010,19(15):63-64
现代服务业成为全国进行产业调整和升级的不二选择,珠三角要站在现代服务业的高端和前沿,就要坚持高新技术主导路线,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基础,增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关联度,以知识型、环保型、新兴业态等服务业为突破口,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推动力作用,重视信息技术,扩大现代服务业的开放程度。  相似文献   

6.
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融、信息咨询、计算机服务等行业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消费性服务业,成为策动我国大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体现城市经济职能的主要方面。通过应用RrcGIS空间缓冲区分析原理,对西部特大城市—西安市的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进行研究,研究结论为:西安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并且表现为随着行业不同其集聚特点也有明显的不同;西安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是市场规律、政策导向和城市规划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服务业的空间集聚与分工是都市圈空间重组和功能提升的重要动力.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地区专业化指数和区位熵等方法,对2005~2012年徐州都市圈服务业区域分工特征及其演化态势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徐州都市圈服务业发展水平呈现以徐州为核心向外围降低的圈层分布格局,不同类型服务业的空间分布及集聚程度存在差异;徐州都市圈服务业地区专业化程度均不高且有弱化趋势,各城市具有专业化优势的服务行业发展各异;不同服务行业的区域分工不断深化,区域分工程度高的行业由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向社会性服务业演变.  相似文献   

8.
区域生产服务业发展关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与效率,高原地区产业发展模式具有地域独特性。基于投入产出表,采用赫芬达尔指数、区位熵和投入产出法,分析了西藏自治区2012年和2017年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和产业关联情况。结果表明:(1)根据中间需求率与实际发展情况界定西藏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2012年到2017年西藏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度总体下降,空间格局以拉萨中心呈中心-外围特征。(3)从前向关联方面分析,西藏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和金融业一直都是对西藏的经济发展起到较大的制约作用,高技术含量产业发展乏力。从后向关联方面分析,西藏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其他产业的波及作用有限,对生产数量规模扩张的拉动作用较低。本文通过探究西藏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产业关联,有助于深入理解西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格局与水平,可以为高原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和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战略引导。  相似文献   

9.
采用直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指标,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和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有很强的依赖;生产性服务业和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较广,生产性服务业对自身以及非生产性服务业有很大的依赖性,发展空间较大.建议: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优化布局对于区域产业调整、制造业发展,促进河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克鲁格曼专业化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等方法从区域和行业两个视角分析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①从区域视角来看,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在时间维度上,只有郑州得分一直呈上升趋势,且变化较大,其他省辖市则变化不大;在空间上差异明显,郑州集聚水平处于绝对优势.运用克鲁格曼专业化指数分析,时间维度上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程度不高,产业结构有异化的趋势,但从空间角度来看,除濮阳外产业结构整体变化不大.②从行业视角来看,在时间维度上,除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外,其他分行业和整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都大致呈倒"V"形分布,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且知识和资本密集型行业集聚水平较高;从空间角度来看,市域范围内,整个生产性服务业及各分行业集聚格局整体相对较稳,局部变动明显.  相似文献   

11.
基于政府开放数据,运用核密度分析、双变量Moran's I指数、多中心性评估模型(MCA)等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城市多业态商业空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总体上,2000—2014年间五种类型商服设施年度增量遵循"倒U型"曲线变化过程,空间上遵循由"分散"向"多核集聚"转变的空间分布模式,且集聚程度不断增加,但是设施数量的年度增速趋势及业态间集聚特征变化、集聚强度上存在明显业态差异;影响因素方面,人口密度、基准地价水平以及交通网络中心性对商业空间布局影响显著,但不同业态商业受不同区位选择因素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批发零售业的分布与人口密度间的相关性最强,金融保险业受人口密度的影响最小,同时多分布在基准地价高的区域,文体娱乐业多分布在基准地价低的区域,交通网络中心性对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居民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比对金融保险业和文体娱乐业更大.  相似文献   

12.
从生产性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角度出发,利用2006—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邻接矩阵作为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的提升作用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现阶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于区域创新能力能起到显著提升作用,而高技术制造业集聚并未能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此外,人力资本水平和研发资本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较高的外贸依存度和政府支持力度也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2009年北京市旅游局出台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本文对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空间分布特征、旅游机会谱与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空间耦合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区县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分布存在空间差异;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总体发展不平衡;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实际空间分布和预想的重点打造地区一致性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强化行业监管职能,适度利用资金奖励,以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浙江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特点,认为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生产融合的特征还不是很明显,但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存在的主要问题: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且内部结构不平衡;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程度低;生产性服务业外部环境有待优化。为此要创新体制机制,构建适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环境;促进城乡服务业统筹发展;继续鼓励和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加快对垄断性行业的改革步伐;强化农村服务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支撑。  相似文献   

15.
基于高德地图API采集长沙城市商圈POI大数据,采用核密度分析、莫兰指数和高/低聚类分析方法,对城市商圈进行单业态和多业态综合分析.认为单业态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综合型的业态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带,且呈现核心商圈与次级商圈的层级关系,功能单一且消费频率高的业态主要分布在城市居民区,功能单一且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业态主要分布在近郊区.所有单业态空间分布均在95%的置信区间内,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且是空间正相关模式.高/低聚类分析发现,商场、服装鞋帽、商业街这三类业态产生了高值聚集现象.最后指出长沙城市商圈业态在购物设施总体空间分布和单业态空间布局两方面有待优化.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界定生产性服务业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主要特征,并对省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区际差异进行了初步分析;最后指出广东要想在服务经济时代有所作为,必须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粤港两地的高层次合作.  相似文献   

17.
从城市等级视角出发,运用2003—2015年福建省空间面板数据验证了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与制造业FDI的协同关系。研究发现: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FDI和制造业FDI之间确实存在显著协同定位,且主要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FDI的追逐;大型城市生产性服务业FDI和制造业FDI之间也存在协同定位,但主要表现为制造业FDI对生产性服务业FDI的追逐;而中小型城市生产性服务业FDI和制造业FDI还未形成协同关系。因此,大型城市应将引资重点逐步转向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而中小型城市仍应将引资重点放在基础制造业。  相似文献   

18.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作用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以近年江苏投入产出表为基础,结合同期制造业、消费者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发展,对江苏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特征、影响力及与制造业互动融合关系进行研究,并在解析制约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高孟立 《科技与经济》2014,27(5):100-105
根据2003—2012年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EG指数以及三市集中度对其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从产业内企业间集聚程度和产业地理上的空间集聚程度两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产业地理上的空间集聚程度与产业内企业间的集聚程度存在不一致性,产业地理上的空间集聚发展态势与产业内企业间的集聚发展态势也存在不一致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集聚相关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生产性服务业将成为宁波市新阶段发展的重点。文章在界定生产性服务业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运用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和比较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着重分析和评价宁波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特征和变化趋势,以望能为更好地推动宁波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