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闯 《安徽科技》2021,(3):28-30
村企合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启东市糖坊村积极探索开展村企合作推动启东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村企合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以农促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实现乡村振兴,以贾台子村为例,采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贾台子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所具有的优势、机会,以及所面临的劣势、威胁,并从分析结果出发,提出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电商、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吸引劳动力回乡创业等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具体策略,为广大农村地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是潍坊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潍坊模式"升级版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潍坊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创新营销方式、打造"潍坊农业"母品牌等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潍坊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农村"三变"改革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石。宿州市通过统筹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工作,既激活了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也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破解了乡村治理难题,加快了脱贫攻坚步伐,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了新路子。以宿州市农村"三变"改革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三变"改革的进展情况、主要模式、对促进乡村振兴的机理、存在问题,进而提出有关加快推进"三变"改革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地方正在推进的"三变"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在"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升为国家战略背景下,互联网已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每个角落,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本文选取潍坊市乡村旅游现状进行研究,通过梳理潍坊市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优缺点,探讨以各旅游目的地"文化内涵"为核心,从供应链角度,运用"+互联网"手段,实施"旅游目的地升级——旅游产品升级——旅游营销模式升级——旅游服务体系升级"的螺旋上升式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6.
工商资本下乡能够加快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助力乡村振兴.潍坊市推动工商资本下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依然存在非农化和非粮化、损害农民利益、工商资本投机行为、村庄公司化、工商资本与农民利益联结不紧密和盲目投资等问题和现象.文章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从政府、村民、企业三个主体出发,构建了潍坊市工商资本下乡赋能机制,包括政...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详细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及实施路线,指出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因此,乡村振兴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热点与主旋律.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而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建设的重心.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距今30多年历史,经历了从农家乐—乡村休闲—乡村度假的迭代优化过程,逐步形成了农家乐、休闲农庄、洋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潍坊市特色小城镇的发展现状,提出发展地方特色小镇的时代契机,梳理发展潍坊小镇不同特色的努力方向和文化思考。挖掘小镇历史文脉,突出乡村特色风貌,赋予新文化理念,使潍坊小镇不同特色的乡村文化更加多元化和可持续化。把各具特色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乡村振兴,农民富裕。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乡村生态振兴面临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忽视生态发展、农民环保意识淡薄、相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够、城乡二元结构阻碍生态协同治理的现实困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普法执法两手抓、构建城乡共同体,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国家、市场、社会等外部资源进入乡村社会,乡村组织在承接这些资源的过程中却呈现出既"脱嵌"于乡村社会又"脱嵌"于乡镇政府的双重"脱嵌"情境,其发展逐渐"悬浮化".补齐乡村发展短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文章基于嵌入性理论,从政治嵌入、文化嵌入、认知嵌入和关系嵌入四个维度探索乡村组织嵌入性发展的实施路径,以期实现乡村组织嵌入乡村社会和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1.
乡村教师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教育振兴的主要承担者,其专业核心素养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教育振兴事业作用尤为关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全面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教育振兴重在重塑乡村教师核心素养。基于国家相关文件政策、《课程标准》要求以及乡村教育振兴实际,新时代乡村教师核心素养重塑应突出政治感悟修养、乡土教育情怀、师德师风素养、卓越能力修炼等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推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首先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概念与任务进行阐述,发现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提出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可以在促进农村社区民主化治理、加强村集体和农民之间的联系以及为社区建设积累资金方面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产生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蓝  刘畅 《科技智囊》2021,(6):23-29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全面部署和布局乡村振兴战略.文章基于政府绩效评价的理念和方法,构建乡村振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评价维度,为实现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价值导向、度量体系和动力工具.该评价维度包涵资源投入、过程监管、目标实现情况和社会满意度四个方面.文章指出,相关单位以绩效评价推进乡村振兴时应注重顶层设计,强化部门协同,构建评价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价主体,凸显农民获得感.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大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高职图书馆作为文化教育的阵地,在服务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深入调查当前高职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情况,全面掌握现状、存在问题,分析不足和短板,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提升的措施,有效促进高职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是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选择和实现途径,而全面共同富裕则是高质量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和发展图景。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至今,我国已在乡村品质提升方面取得卓著成效,但囿于乡村地区长期存在产业粗放化、人才空心化、文化荒漠化、生态零散化、组织碎片化等桎梏,制约了乡村振兴向更高质量的发展转变。因此,持续推进高质量的乡村振兴需要从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高度出发,厘清其内涵特征和战略目标,坚定推进乡村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领域高质量的整体性振兴,方能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的美好图景,促进全面共同富裕战略取得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时代,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绝对贫困后,就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也是中国“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基于“人才是第一资源”论述了乡村振兴关键在乡村人才振兴。人才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又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要前提、关键与支撑。分析了乡村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匮乏等现状、问题和乡村振兴人才供需矛盾。基于乡村人才振兴必要性、乡村人才现状和供需矛盾,提出全面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8项对策措施。提出乡村人才振兴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要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立足长远、久久为功、开门纳谏、西学东渐、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努力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和人才兴农,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的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对于如何推动农业农村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实践表明,乡村文化教育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乡村文化教育是有成本的,需要资金支持。该文以曲靖市沾益区菱角乡块所村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加强农村文化教育,充分发挥文化引领的力量,建设美好家园,实现农村全面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乡村问题是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大事。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与国家文化治理的重要举措,也是对乡村文化秩序和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合理应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布局,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入发展。针对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文化体制机制不健全,人才匮乏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从战略实施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意义着手研究乡村振兴,围绕新时期农民群众的“三求”“六盼”,充分发挥好文化先行的优势,提出建设性路径,以此夯实中国乡村文化的根基,进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9.
"十四五"开局之年,既需要总结扶贫的科学经验,也要直面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使命.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法、调查研究法、文献分析法等方法以广西大新县扶贫产业培育为例,分析扶贫产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通过对大新县扶贫产业培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提出扶贫产业在乡村振兴视阈下实现转型和升级的现实性.从产业规划引领、长效机制建立、生产要素驱动三个方面着手,为进一步实现全面可持续脱贫,乡村全面振兴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0.
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构建了基于农户视角的乡村产业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省“千村调研”收集到的887个样本村的产业发展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测度了湖南14个市(州)的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湖南省乡村产业发展空间差异化格局明显,呈现高度集聚状态;乡村产业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明显,呈 “北高西低”的趋势;乡村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比较薄弱;乡村产业质量效益不高、产业门类不全、要素活力不足、产业链条较短.为了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目标,应制定全局战略,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应注重多元投入,加大对贫困地区产业振兴的扶持;应强化优势特色,因地制宜培育各地乡村产业;应优化顶层设计,稳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应创新体制机制,科学动态评价乡村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