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云:"酒犹水也,既能载舟,又能覆舟。"有人常问:"载舟"之酒饮多少?恐怕没有一位专家有斩钉截铁的答案。不是没有研究,是无法界定。饮酒,首当其冲的是胃。胃能承受的酒精是多少?首先要看酒在胃内的浓度而不是剂量。当胃内酒精浓度达到40%时,胃粘膜便会受到伤害性刺激,有毛病的胃有发生出血的危险。于是,同饮1两酒,空腹时的浓度肯定大于40%,而饱腹时则不足20%。就胃而言,多大量的酒能"载舟"?胃内的酒经吸收后首先到达  相似文献   

2.
汾酒人总结了古代酿酒的7条秘诀,并有所发展. 人必得其精酿酒技师及工人要有熟练的酿造技术,并精益求精,才能多出酒、出好酒.此外,又进一步将人必得其精具体化为:工必得其细、拌必得其准、管必得其严、勾贮必得其适.  相似文献   

3.
酒是雄性的饮品。所有关于英雄的传说中,酒都是必不可少的道具。男人不一定要很能喝,但一定要能醉。武二醉过,鲁智深醉过,就连全梁山最面瓜的宋江也曾大醉题诗。  相似文献   

4.
几千年来,人类和酒结下了深厚情谊,喜怒哀乐无不以酒为伴。“酒逢知己千杯少”、“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5.
<正>民以食为天,食以酒为先。古往今来,不管是祭祀、乔迁、荣升,还是祝寿、欢聚、婚庆,人生似乎无事可离酒。挥书作画、抚琴起舞、观花赏月之时,若有美酒助兴,也多了些灵动和生机。追溯起来,如今的白酒从元朝才开始出现,而在元朝之前,不管南方、北方都是黄酒的天下。可以说,自从有酒就是黄酒。历史上许多与酒有关的传说、故事,如煮酒论英雄、李白斗酒诗百篇等,说的都是黄酒。武松上景阳冈打虎前喝的那十八碗酒是米酒,实际上跟黄酒差不多,酒精度没有现在的高,都在10°以下,而且都是加水的,所以可以大碗大碗  相似文献   

6.
酿酒工业需要大批粮食,因此如何提高出酒率,最大限度地减少粮耗,是富有重大意义的。粮耗的大小与醚酒技术直接有关,酒麴的品质也直接影响着出酒率。应该特别注意的是酒麴原料粮食的消耗也是相当大的。以泸州大麴酒为例,每216斤酿酒原料即需大麴43斤;东北高梁酒每2000斤酿酒原料需新麴900斤。而大麴原料中小麦占90—95%,新麴原料中高梁占30%,华北麸麴原料中玉米和高梁约占40%。  相似文献   

7.
《科学之友》2008,(10):136-136
欧洲科学家发明出一种能品酒的电子舌头,这种巧妙的新发明能帮助人们很地区分出酒的品种,辨别出酒的好坏。“电子舌头”将在酒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上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它由6个传感器构成,这些传感器能侦测出某一品种酒的典型特征。和人的舌头一样,电子舌头对酸、甜、苦、辣、咸5种味道十分敏感,它通过对酒中这5种成分的测定,能轻松判定出酒的种类和年分。  相似文献   

8.
泸曲酒香攷     
泸州老窖大曲酒是全国八大名酒之一,具有清冽甘爽,醇香浓郁,回味悠长,饮后犹香的特点。泸酒因窖龄不一,酒有特、头、二、三曲之分。在原料、用曲、操作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窖龄愈长,酒质愈好。据报道,泸酒香型,以己酸乙酯为主体香味成分。因此,泸酒除曲子中的酵母及霉菌外,窖泥中的细菌也参与了名酒的发酵过程。我们的试验,从窖泥细菌生态分布、代谢产物以及利用细菌扩大培养,作培窖、养窖产酒的试验初步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酉"部中写道:"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恶善也……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说明中国在夏禹时代已能生产酒醪.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日本掀起一股"酒浴"热。所谓"酒浴",是每次入浴时,在浴缸中加入一定量的浴用酒,洗浴时便会感到异常暖和,浴后则皮肤光滑如玉,久之则白皙、细腻。据说其健美效果超过了"奶浴"。健身酒浴,是一位名叫斋藤的日本小商人首创的。一次斋藤外出回来,正准备洗澡,妻子不慎把他放在洗澡间里的一瓶酒碰翻,恰好倒进注满温水的浴缸里。斋藤觉得无所谓,没有换水,仍像往常一样浸了20分,他觉得这次洗浴比任何一次都舒服,通身有一种轻松的感觉。浴后感到神清气爽。  相似文献   

11.
曹淑芬 《科学之友》2006,(11):86-86
只需品尝一小口,就能分辨酒的优劣并说出酒的品牌.这种技能似乎只有人类才有。但是在日本,机器人在做这些事情。  相似文献   

12.
谁也没见到酒最初是如何诞生的.古埃及有酒神奥西里斯,古希腊有酒神狄奥尼索斯,古罗马有酒神巴克斯,我国有黄帝、仪狄、杜康,都被认为是酒的发明者.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酒是先于人类产生于这个星球上的.  相似文献   

13.
无处不是酒     
祭祀中不可少了酒古代中国把祭祀视为生活中的大事,祭祀的内容颇多,如祭天地、祭山川、祭鬼神、祭社稷、祭祖先等,都离不开酒。酒未问世以前,古人用水、用血上供,那时以水当酒,称为“玄酒”。古人学会酿酒后便用酒祭祀。最初,酒是专门用来敬神、祭祖的。这是基于“祭,祭先也,君子有事不忘本也”的思想,此语出自《礼记·贡礼》。古人云:“凡祭,皆祭所造食者。”可见古人对制造饮食的人很尊敬,在《周礼·膳夫》一书中有“礼,饮食必祭,示有所先。”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法国某公司的一位酿酒师向我解释了洋酒知识。他侃侃而谈,把我带进了酒的世界。在一片酒的浓香中,我领略了白兰地、威士忌、葡萄酒的奥妙。  相似文献   

15.
很久以前人们就觉察到,饮酒似能防病。古埃及的将士远征中怕得地方病,常饮搀酒的水。至于酒的抗菌性能,已被某些医生所证实。加拿大卫生部有批人,经常对  相似文献   

16.
虎的民族     
虎妞 《自然与人》2010,(1):36-38
每年,当春节还没过完,淡淡的酒香还在各家各户的房间里飘逸时,居住在云南省哀牢山深处的彝族山寨的村民们。又在忙碌着准备酒、肉、香等物品,要过自己一年一度的老虎节了。彝族因崇拜老虎而有着“虎的民族”美称。也拥有很多的虎文化。  相似文献   

17.
酒话人生     
世界上不同的国家由于国民所受的文化传统不同,因而也就形成了千差万别迥然各异的酒话。如果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形容法国人饮酒,则当数"一丝不苟"了。世界名酒"白兰地"的酿造,据说酒桶非要以百年橡木制作,制桶的橡木还必须在阳光下晾晒4年以上方可制作,新做成的酒桶还必须装上白兰地酒在地上滚动一星期,使其充分吸收酒之后才能启用。兑好的白兰地,至少得在酒桶里盛放25年才能封瓶,上好的白兰地,据说存放的时间都要在50年以上。工序繁琐,做工考究,工期漫长,以至法国每年因此而挥发掉葡萄酒数百万瓶。如此地精益求精,难怪白兰地酒能名冠全球,赢得世人的青睐。品这样的酒,浸润肺腑的已不仅仅是舒怡爽口的一种液体,更是法国那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兢业精神,法国人也因此而显得幽雅文明。俄罗斯人则与法国人迥然不  相似文献   

18.
古往今来,对于具有综合味感的食品,都讲究味之“谐调”或“协调”,如若“恰到好处”,便难能可贵了。对于酒,更是如此。凡名贵筵席,没有不用酒的,所谓“无酒不成席”是矣!因此,在酒质的要求、评价上,自古有讲究。早在1200年前,唐代大诗人杜甫曾以“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的佳句赞誉过当时宜宾的郡酿“重碧酒”;北宋元符年间,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又极口称颂“荔枝绿”:“……清而不薄,厚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螫。”宋朝时代的“荔枝绿”就是唐朝时的“重碧酒”。可见这种酒味道很好,清、厚、甘、辛,俱表露适度,诗人为之倾倒,有诗云:“王墙东之美酒,得妙用于三物。三危露以为味,荔枝绿以为色。哀白头而投裔,每倾家以继酌……”。  相似文献   

19.
不会饮酒的人,如果经常饮点酒,经过一段时间,的确能够多饮一些,但能够增加的数量十分有限,而有一部分人却好象是天生会饮酒似的,喝较多酒也不会醉,即使是醉了,也只是脸色发青。还有一部分人却是酒量极小,即使嘴唇沾一些酒,也会满脸通红,甚至出现心跳加快、气喘,头晕等现象。人们的酒量为何会相差如些悬殊?  相似文献   

20.
无处不是酒     
吕斌 《科学之友》2007,(7):62-63
祭祀中不可少了酒 古代中国把祭祀视为生活中的大事,祭祀的内容颇多,如祭天地、祭山川、祭鬼神、祭社稷、祭祖先等,都离不开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