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化学沉淀法制备 ZrO_2 超细微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ZrO2超细微粉,研究了各工艺参数对凝胶及粉末性能的影响,着重测试和研究沉淀过程中pH值与Zeta电位(ζ-电位)之间的关系以及添加不同表面活性剂对Zeta电位的影响。得到均匀分布的胶体溶液,凝胶采用表面活性剂处理,改变胶粒的界面结构。从而使得粉体中的团聚现象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2.
乳状液膜体系油/水界面的Zeta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导了两种液膜体系的O/W界面Zetajn wug 的一些研究结果,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种类,载体种类以及水相PH值对体系的Zeta电位有很大 影响,从而对体系稳定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改性TiO2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使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TiO2粒子表面进行聚合,得到了以TiO2粒子为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壳的复合粒子,TiO2粒子表面由此得到改性研究了TiO2表面聚合物成膜的条件,用TEM证实了表面聚合物膜的存在,运用IR和DTA对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并利用Zeta电位,接触角的测定及分散性试验对改性前后TiO2的表面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散法工艺制备了高级度超细二氧化硅水性分散系,对分散系中粒子的表面Zeta电位以及分散系的流变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取母液法和高pH值的分散介质可以得到高度分散、高度稳定的胶态分散系。  相似文献   

5.
碳化硅水基浆料体系的流变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碳化硅水悬浮液的Zeta电位的测量及不同实验条件下浆料粘度的测定,研究了浆料pH值,固相含量,转速及添加剂对碳化硅水基浆料稳定性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硅浆料的粘度随着固相含量增加,Zeta电位绝对值减小而增大,添加剂Al(OH)3溶胶可以改善SiC浆料的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6.
珠江澳门河口高浊度水的成因及其控制途径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珠江澳门河口的水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水的浊度较高和有机污染较严重,而高温主度是有机污染的重要表现形式,高浊度成因主要是地理位置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当水中pH值大于7.5时,随着COD值的升高,悬浮颗粒的ζ电位增大,导致颗粒物的稳定性增大,致使水的浊度升高。  相似文献   

7.
对河套蜜瓜乙烯生成中IEC、ACC含量、EFE活性研究表明,三者变化趋势一致.其中ACC含量峰值与IEC峰值同时出现;EFE活性升高与峰值出现先于ACC含量.乙烯利处理呼吸跃变前后果实试验表明,外源乙烯可启动和促进乙烯的合成,EFE和ACC合酶都为该种甜瓜乙烯合成中的诱导酶和限速酶.利用果胶降解物处理果实的初步研究表明,果胶降解物可明显促进EFE活性,但没有测到IEC.  相似文献   

8.
ACC含量,EFE活性在甜瓜乙烯生成中的民乙烯生成限速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河套蜜瓜乙烯生成中IEC、ACC含量、EFE活性研究表明,三变化趋势一致。其中ACC含量峰值与IEC峰值同时出现;EFE活性升高与峰值出现先于ACC含量。乙烯利处理呼吸跃变前后果实试验表明,外源乙烯可启动和促进乙烯的合成,EFE和ACC合酶都为该种甜瓜乙烯合成中的诱导酶和限速酶。利用果胶降解物处理果实的初步研究表明,果胶降解物可明显促进EFE活性,但没有测到IEC。  相似文献   

9.
牛林  魏丰华 《山东科学》1998,11(2):26-28
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恒电位暂态电流方法研究了EDTA对碱性溶液中Cl^-引起铁孔蚀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极低浓度的EDTA能阻抑Cl^-引起铁孔蚀,原因在于EDTA能与Fe^3+形成非常稳定的络合物FeY^-,抑制了腐蚀产物FeCl3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在1MH2SO4,Ce(Ⅲ)在铂电极上的氧化-还原伏安图表明,电位扫描速度为0.050Vs^-1时氧化峰电位Epa=0.92V还原峰电位Epc=0.64V,△Ep=0.28V,能峰电位随扫描速度而变化,峰电流Ipa和电位扫描速度的平方根√v不成线性关系:Ce(Ⅲ)在铂电极上的电荷迁移为准可逆过程,生成的Ce(IV)对Mn(Ⅱ)有均能催化氧化作用,催化电流峰电位在1.26V处,催化反应受Mn(Ⅱ)。  相似文献   

11.
七星关区倒天河不同河段冬季水质污染状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七星关区倒天河不同河段水质实验分析,采用行业标准方法检测水质污染:悬浮物、pH、氨氮、总磷等指标。了解该河流冬季受污染的现状,为城市地表河流治理提供相关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倒天河在天河水库出口附近,氨氮和总磷指标表征水环境分别为Ⅰ类和Ⅱ类水质,符合生活用水相关标准,之后污染总体上呈加重趋势,河流并未出城已受人类活动污染为Ⅴ类水质。  相似文献   

12.
玄武湖水体富营养化水质预测模型预测了湖泊的水位、水温、悬浮物、颗粒磷、可溶解磷、总磷、浮游植物和透明度等参数的月平均值,并对玄武湖的富营养程度进行了判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分析北海近岸海域化学需氧量(COD)的平面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探讨不同环境要素对COD分布的影响。【方法】根据2010年6月~2011年3月期间在北海近岸海域4个航次20个站位的生态环境调查数据,采用标准指数法、相关性系统法等对该海域的COD时空分布及其环境影响因子进行分析讨论。【结果】COD高值区及超标的站位主要位于河口附近海域,其余大部分海域COD标准指数均1,处于一类海水水质范围。除夏季外,调查海域各个季节COD浓度与温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且大于0.45;各季节COD浓度与盐度之间的相关系数普遍高于0.5,两者之间呈较好的负相关关系;春、夏及秋季COD与叶绿素之间的相关指数均较高;COD与悬浮物含量呈正相关性,除夏季较小相关系数为0.596外,其余季节的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结论】各季节调查海域表层海水COD的平面分布特征基本一致,主要表现为近岸高、外海低,由沿岸向离岸方向呈逐渐降低的趋势。COD主要来源于陆源输入,尤其是河流输入。  相似文献   

14.
高悬浮物矿井水高效快速处理是解决西部六省区煤炭资源化合理利用的关键。关于原水中悬浮物特征对石英砂加载混凝沉淀效果的影响则很少有系统的研究,影响机制也不清晰。为此,选用石英砂加载混凝处理陕西小保当煤矿典型高悬浮矿井水为研究对象,分析矿井水中悬浮物的粒径、煤岩比和初始负荷大小对石英砂加载混凝处理高悬浮物矿井水效率的影响。矿井水中悬浮物的粒径、煤岩比和初始负荷大小对石英砂加载混凝处理高悬浮物矿井水效率和沉降速度的影响明显。通常,混凝沉淀的去除效率和沉降速度随矿井水中悬浮物的粒径而显著升高,但当悬浮物的粒径过低(小于0.075 mm)后,沉降速率和去除效率明显降低。矿井水悬浮物的初始负荷过高(高于10 000 NTU)和过低(低于500 NTU)都会降低混凝去除效率和沉降速度。矿井水悬浮物中煤粉质量含量越高,砂加载混凝处理效率越低。该结果为有效提升砂加载混凝工艺的运行成效,缓解中国西部矿区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同时对中国煤炭行业的绿色发展和矿区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然水体悬浮颗粒物吸附铅和镉的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滤膜过滤方法获取自然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 研究了其吸附铅和镉的动力学、 热力学特征以及过滤水量、 pH值和离子强度对自然水体悬浮颗粒物对铅和镉吸附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悬浮颗粒物对铅和镉都有明显富集作用, 其对铅的吸附速率和最大吸附量均比对镉的大; 悬浮颗粒物对铅、 镉的吸附量与其质量成正比; 随着吸附体系pH值增大, 悬浮颗粒物对铅的吸附量先增大后减小, 对镉的吸附量则一直增大; 在不同离子强度下进行吸附实验, 结果表明, 悬浮颗粒物对铅和镉的吸附可能同时包括电性吸附和专性吸附.  相似文献   

16.
筼筜湖悬浮物及颗粒有机碳、氮、磷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12月—2009年11月,在筼筜湖5个站位进行表层海水的采样,研究水体中悬浮物(TSM)、颗粒有机碳(POC)、颗粒氮(PN)和颗粒磷(PP)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叶绿素a(Chl a)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各站位TSM、POC、PN和PP浓度总体上沿着筼筜湖的水流方向逐渐降低,季节变化明显,大部分在夏季(6—8月)出现高峰;POC和PN之间相关性极显著(R=0.989,n=127),POC和PN与Chl a之间也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而PP与Chl a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浮游植物碳(Cph)与POC的质量比在各站位有所差异.研究表明,筼筜湖POC和PN来源较为一致,在赤潮爆发期间浮游植物是其主要来源,而PP除浮游植物来源外,其他来源如外源碎屑输入、表层沉积物再悬浮以及浮游动物、细菌和碎屑可能对其含量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西藏尼洋河水质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西藏尼洋河水样中的溶氧值、水温、无机营养含量,pH和悬浮物等分析发现,尼洋河的溶氧值在5~9月低,11~3月高,水温5~9月高,1、3和11月低,pH为7.9~8.4之间,呈碱性,悬浮物为0~16.4 mg.L-1,溶氧值,pH,悬浮物和水温随时空变化而改变;硝酸盐氮>氨氮>总磷>亚硝酸氮,金属成分的含量以Zn最高.  相似文献   

18.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试验研究了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城市污水的效果,考察了曝气生物滤池对悬浮物、COD的去除特性及氨氮的硝化率,同时考察了环境因素对BAF运行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BAF可以有效的去除城市污水中SS、COD及氨氮等.  相似文献   

19.
开发一种具备氮、磷双重吸附能力的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材料,以沸石为原料,将天然沸石碱洗后与Ca(OH)2、膨润土进行混合,再通过调整混料比例、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升温速率等过程,筛选出既具有脱氮、除磷能力,又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复合颗粒材料. 结果表明:复合颗粒材料最佳制备条件为沸石、Ca(OH)2、膨润土混料质量比20︰1︰2,煅烧温度504 ℃,煅烧时间1.2 h,升温速率5.6 ℃·min?1.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因素对材料磷酸盐吸附量、氨氮吸附量、散失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Ca(OH)2与磷酸盐、氨氮吸附量均具有显著相关性. 当初始氮、磷质量浓度为25 mg·L?1时,新型复合材料对磷酸盐和氨氮理论吸附量分别为4.39、4.01 mg·g?1,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7.7%和80.1%,散失率为11.4%.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许多流域和沿岸水体悬浮颗粒物的浓度较高,给大型海藻和其他底栖水生植物的正常生长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如何有效降低水体的悬浮物浓度,是沿岸水域生态恢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研究了植物浮床系统中滩涂耐盐植物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L.)的根系对海水中悬浮颗粒物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种植海马齿的实验水体悬浮颗粒物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24 h内,由海马齿构成的生态浮床模拟系统对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清除率达到90%以上;海马齿根系对不同粒径的悬浮颗粒物清除效果不同,主要作用于粒径<20μm的悬浮颗粒物,且颗粒物粒径越小,根系对其清除效果越明显;随着粒径增大,悬浮颗粒物的自然沉降作用增强,尤其是粒径≥20μm的颗粒物.研究还表明,海马齿根系不仅对水中悬浮颗粒物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同时能使其浓度提前达到稳定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