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技术统治论主张科技专家对社会进行全盘的统治或管理。在早期,它是西方现代性精神理念与激进知识分子的传统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对社会现实进行激进批判的社会乌托邦。随着现代性危机,现代技术统治论强调国家的非政治化。对现存的社会体制、社会目标不加批判地认同。技术统治论演变成了维护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波德里亚早期思想可以用社会批判理论来概括,一方面表明了他是站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符号学相结合的异化论的立场上对现代性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表明了他是站在象征性交换的立场上展开对现代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苏联技术哲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表现之一就是学者们对西方技术统治论和反技术统治论两种时立思潮都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条件的技术决定论"的观点,从而加深和完善了我国学者对于技术社会作用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作为现代性批判重要组成部分,法兰克福学派技术批判通常与意识形态批判结合在一起,并通过"意识形态"及"理性"等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技术与现代性研究的融合。面对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现状,法兰克福学派抛弃科学与意识形态无关理论,认为意识形态已经渗透到生产过程中,技术扮演意识形态角色甚至已成为意识形态。不存在绝对不变的客观理性,理性内涵处于历史演化中,技术合理性领域是技术演化最新结果,技术理性已经成为新意识形态核心内容。重建现代性,走向后技术理性会进一步释放技术解放潜能。  相似文献   

5.
在技术社会学视野中,技术决定论由社会的技术决定命题和技术的自我决定命题构成。马克思的技术决定论者形象主要是20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在美国化过程中的观念误构,这源于决定论思维对辩证法思维的挑战、现代性的技术逻辑对资本逻辑的替代以及意识形态论争对学术论争的干扰。技术决定论历史困境的实质是将技术系统从社会系统中抽离而出的本质主义困境,具体表现为技术工具化假定或技术实体化预设。与境论纲领和早期社会建构论侧重批判技术的自我决定命题,技术编史学与后建构论深入反思了社会的技术决定命题。由此,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建构论立场有助于超越当代对各类技术决定论的迷思。  相似文献   

6.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4):112-116
本属于自然科学的生态学,以自身为基础发展为哲学理念,对现代性的科学、现代观念以及市场经济进行批判,这就是生态学的批判。首先,生态学批判现代性的科学,批判它的无情、片面的语言等;其次,生态学批判现代的观念,批判其中的实体概念、还原论等;最后,生态学对市场经济中存在的绝对自由和精英创造等问题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7.
回溯治理术的技术化嬗变,批判其发展至现代性治理的异化逻辑,揭示其形成、巩固并遮蔽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性异化症候的实质,形成在社会技术哲学视角反思现代性治理、超越现代性的重要视域。在此一视域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重释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的"是"与"应当",形成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实践现代化的科学指南,指导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形成其根本遵循的人民逻辑和共治共享的实践原则,确证着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是通过超越现代性治理,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8.
从起因、机缘和途径三个方面对新一代法兰克福学派在美国的主要代表安德鲁.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的理论主题进行解读,起因是哈贝马斯和马尔库塞之间于1970年代前后关于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争论,机缘是批判理论和社会建构论的融合,途径是技术编码的解构和重构。最后指出这一理论的实质在于重构现代社会的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9.
杜威立足于生存论的思维视域,借助于自然科学,尤其是达尔文进化论,对知识的旁观者理论进行了批判与解构,创立了实用社会知识论,其知识论渗透着强烈的批判性。透过这种批判性,让我们看到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这两种风格的杜威。在两个杜威之间呈现着张力和矛盾,表征着现代性的杜威高扬科学和民主,其理论走向了科学主义和自由主义;表征着后现代的杜威竖起实用主义和工具主义的大旗,批判与消解基础主义、本质主义和表象主义,其理论走向了相对主义、多元主义和偶然性。通过实用社会知识论的视域,杜威由现代性走向了后现代性,它向我们展示了实用主义的转向趋势。  相似文献   

10.
科学的本性就是批判,具有社会属性的技术特别是高风险前沿技术,更加应当允许批判。技术发明不仅要符合低层次的科学规律,而且还要符合高层次的人类生态学规律。物质结构重组,要警惕基本物性质变的层次边界。前沿技术是作国家储备还是作社会推广,至少要按照风险的可预测性、可控制性和可逆转性三个原则进行评估。技术风险急剧增高的社会根源是穷追技术享受,科学研究的自由不等于技术统治的自由。生态农业还有广阔发展空间,生物技术可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工具理性的主导下,技术治理成为了社会治理的主要方式.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更是催生了技术治理的全面扩张.大数据技术治理带来治理效率提升等积极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技术控制人,偏离服务于人本身等方面的异化,致使技术治理的情感缺位.情感是技术治理的必要内涵,是技术治理的出发点和价值合理性的来源.通过强化以道德伦理为基础的情感支...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的学术是摆脱实际需要,探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智慧学问.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及其实际效用的影响下,一些因其可以应用自然科学方法,探求社会普遍规律并以此理性地筹划社会的社会科学得到相应发展;相反,那些不能应用自然科学方法来探求普遍规律,因而无实际效用的人文学科相应失落.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性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进展关系是一个合二为一的过程,前者甚至是后者的一个技术理性筹划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国家还是相对落后的地区,科技发展与人的完整性的矛盾始终纠结着。马克思恩格斯不仅看到了这是社会发展的现代性问题,还试图剖析产生此种纠结的根源与实质,以科技文化观直面科技与人的完整性的冲突。这对消解现代信息科技社会下人的零碎化、离散化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沃勒斯坦区分了技术现代性和人类解放的现代性,认为西方现代性批判运动以技术之恶为借口意欲终结整个现代性,这种做法实质上罔顾了它的内在价值。沃勒斯坦重估并肯定了现代性的价值,这对于我们反思现代性批判思潮和坚定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具有重大的理论启示意义。但是,他基于主观主义方法论立场不可能为人类解放的现代性找到真正的出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以其现实的历史性原则,不但实现了对主观主义方法论的批判,而且也实现了对技术现代性之恶的真正终结。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程学的理念基础是现代性与科学。本文在反思现代性和反思科学的基础上,借助于布洛维关于社会学知识分工的系统主义立场,将社会工程学的知识体系区分为工具性社会工程学和反思性社会工程学。文章认为,当前的社会工程学更多地关注工具性知识,而社会工程学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反思性知识的介入。两种社会工程学知识在相互依赖和共存之中建构完整的社会工程学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6.
技术、理性与现代性批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现代技术既给人类带来进步与繁荣,又带来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现代技术问题是当前人类面临难题之一.作为现代性运动必然结果,"技术问题"不仅反映了技术与自然之冲突,还透射出肇始启蒙的现代性文化之固有矛盾.理性是现代性运动的核心文化理念之一,从启蒙理性到技术理性之蜕变以及技术理性之过分张扬是技术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技术是鲍曼现代性理论的重要主题。沿着技术本质、起源、发展、后果及问题应对的逻辑线索,鲍曼绘制出一幅动态技术图景。技术是一个具有自我确证性的整体系统,在技术内在逻辑中,在技术上能做就做的指令具有无条件性。技术与现代性具有互动,现代性提供了现代技术起源与发展的文化境遇与动力,技术则进一步构建了现代性文化。技术碎片化运动导致了风险社会的凸现和道德自我的退隐。适应现代技术行为模式,从现代伦理学转向后现代伦理学,倡导技术责任有望解决现代性危机。  相似文献   

18.
追求确定性知识的思维方式及其现代性后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求确实可靠的确定性知识,构成了哲学和自然科学得以成立和发展的传统。随着这一思维方式在人文社会知识中的贯彻,确定性及其所导致的知识霸权和控制构成了现代性的一个基本纬度;后现代的相对主义是上述现代性的极端的怀疑主义后果。确定性的思维方式使我们不能真实理解科学及其发展。不论是从知识论自身的发展,还是从追求确定性知识所导致的现代性后果来看,我们必须正视知识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不同时代人的生存方式和状况总是反映出时代特征。作为现代社会总体特征的现代性同样展示为现代人的生存状况和生存境遇。技术理性对现代生存危机而言无疑具有根源性。这种根源性充分体现了它与现代性的共生性。换言之,现代人类生存的各种困境都与现代性的技术理性有直接关联。在某种意义上,技术理性已经广泛渗透到现代高度发达的工业化、资本主义制度、文化等各个层面。从生存论的论域中去审视和拷问,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各种危机都是在发展理性的冠名下,技术理性得以被推崇,成为现代性中的主导因素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