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湖北省第三产业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湖北省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由此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从模型中可以看出,前一期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变化会使当期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反方向变化,上两期的固定资产比重的变化会使当期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同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2.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实现经济顺利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第三产业的概念,探讨了加强发展第三产业的必然性,分析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当前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提高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通过对河南省1978-2013年能源消耗碳排放进行测算,基于STIRPAT模型,运用岭回归方法,分析河南省城镇化对碳排放影响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总量呈不断上升趋势,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煤炭消耗处于主导地位但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各地市碳排放量与城镇化率趋于一致;对河南省碳排放有正向影响的因素按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人口城镇化水平、土地城镇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对碳排放有负向影响,且影响程度较高.据此提出河南省低碳城镇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3年我国1%人口调查抽样的老龄化数据,通过从经济、人文、教育等方面选取影响因素,建立Beta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对我国老龄化进程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1991—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协整分析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城镇化水平与第三产业发展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与第三产业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者互相促进;而短期来看,城镇化水平与第三产业发展之间互为格兰杰原因,但是波动呈现反向关系,表明城镇化水平提升以及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被城镇化"和"房价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7—2011年18个省辖市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建立旅游业发展与各项影响因素面板数据模型.结果表明:制约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产业结构、人均GDP、城镇人口、旅游资源禀赋.其中,第三产业比重和人均GDP对旅游业发展的正向影响最大,第三产业比重增加1%,则旅游总收入增加1.409%;人均GDP增加1%,则旅游总收入增加1.282%.旅游业发展水平呈现出不平衡性,这可能和河南省各城市的区位因素、基础交通设施、服务设施、城市文化底蕴和景点知名度有关.从实际情况来看,较差的交通条件严重制约旅游经济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公路专线运营,来降低游客的旅游成本和乘车时间,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7.
中国第三产业与城市化水平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中国第三产业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旨在揭示现阶段第三产业与城市化相互作用的内在机理.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提供的数据分析后认为,1989—2006年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城镇居民比重均为1(2)单整非平稳时间序列,第三产业和城镇居民比重是一阶协整关系,我国第三产业与城市化水平足正相关.但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第二二产业的发展不显著地影响城镇居民比重的增长,城镇居民比重的增长也不显著地影响第三产业的发展,这一结果值得进一步探讨.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是滞后的.指出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不能忽略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结合低碳经济发展理论及国内外实践成果,提炼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结构、技术因素、生活方式和碳汇发展等5个低碳发展影响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建立了区域低碳发展影响因素关系模型,使用我国各省区的统计数据对因素间的作用关系进行了验证与量化.通过拟合程度检验,证明假设模型与观测资料基本相契合.根据模型输出的路径系数,探讨了各影响因素、观测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对区域低碳发展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
利用Moran's指数建立SAREM[2]SRRE空间面板模型,以考察我国RD经费投入的空间集群效应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省际RD投入受到空间依赖性和序列相关性的影响,在空间分布不均衡并存在显著的集群现象.各省经济发展程度、政府科技财政政策、第三产业、进出口贸易、科技研发人员均对各省RD投入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传平  周倩倩 《河南科学》2012,(10):1549-1553
通过建立协整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研究了碳排放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人口、城镇化水平、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经济发展水平(GDP)、产业结构和能源价格之间的协整关系和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影响的变动性特征.结果表明,碳排放与人口、城镇化水平等各因素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另外,碳排放弹性系数具有明显的波动性特征,说明各因素在具体年份对碳排放的影响带有制度变迁和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痕迹.最后依据研究结果,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出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建设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我国产业结构与碳排放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进行了分析,基于我国1995-2009年统计数据计算了第一、二、三产业经济结构与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增长率和碳排放强度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第一产业碳排放总量与碳排放强度远低于其他产业,但碳排放量增长率高于其GDP增长率;第二产业碳排量总量最高,碳排放增长率一直在高位运行且波动幅度较大,碳排放强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第三产业碳排放总量却远低于第二产业,碳排放强度与第一产业相似,但其碳排放增长率较高。最后,探讨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并从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增长率和碳排放强度视角讨论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碳减排研究进行文献回顾,以Ghost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采用LMDI分解法探讨我国产业碳减排驱动因素的影响效应。实证分析表明:1)经济规模扩张和产业关联强化是推动我国碳排放总量快速增长的主要推手,碳减排技术进步是实现碳减排的有效手段;2)产业结构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调整拉高了中国产业碳排放总量,但作用效果相对较小,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正向作用明显高于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聚、金融发展对IT企业的R&D投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聚和金融发展在推动产业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实证检验模型,运用IT上市公司和中国工业经济年鉴等数据,研究产业集聚和金融发展对信息技术企业R&D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的区域差异大,产业集聚对IT企业R&D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金融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相对较小,所在区域的金融发展水平对IT企业R&D投资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空产业竞争力: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产业是国家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一国综合国力的体现。提升航空产业竞争力是促进我国航空产业快速发展,提高我国航空产业国际竞争地位的关键和必由之路。文章基于钻石模型对我国航空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现代化的空间表现形式.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经济增长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影响,从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产业机构和基础设施建设)两个角度来度量,并以我国1993-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分别对我国整体城镇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对我国城镇化影响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其次是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人均GDP,最后是公路里程与国土面积的比值.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产业集群触发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我国欠发达地区难以触发产业集群的约束性条件和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我国欠发达地区触发和发展产业集群找到了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聚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也是衡量一国竞争力的重要标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处于劣势地位,集聚程度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在经济转型的道路上需加快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文章通过基尼系数和赫芬达尔指数对我国现代服务业的集聚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公共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依次降低,并针对相关结论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拉动作用,尤其是对生产领域的拉动作用明显。在我国房地产领域大规模、高速度发展的背景下,对生产领域各行业及其关联性的分析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向量自回归(VARY)模型并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进行分析,试图研究房地产投资情况与采矿业、建筑业、制造业、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情况的变动关系,为我国生产领域的发展现状给予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浅析我国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我国煤炭工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矿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论述了通过深化改革扎实推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指出节约资源和能源是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平新乔、魏军锋建立的模型和计量方法基础上,以2006年我国区域汽车工业为研究对象,修改回归模型后对我国汽车区域市场中影响汽车生产厂商数目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在验证理论假设后分析回归结果得出结论:我国汽车产业在厂商数目的决定上具有积极的市场导向性;我国汽车工业具有典型的寡头市场特征;短期利润水平不是该产业投资建厂的考量依据之一;居民当期与累计性收入水平对国内汽车产业厂商数目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