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程造林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工程造林管理需要将林业发展建设的各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是一项系统而且相对复杂的管理工作,我国工程造林管理工作的开展,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工程造林管理机制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工程造林组织管理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工程造林管理过程中只有采取正确的管理方法,才能实现对工程造林工程的科学管理。为此本文主要以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及意义为论点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连市造林绿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提出在工程造林中引入工程监理机制,阐述实行工程监理的意义和依据,以此确保工程造林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3.
郭江丽  田卫平 《汉中科技》2013,(3):52-52,51
结合天保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人工造林的实践,总结提高人工造林成活率的一些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造林树种的选择、造林地清理与整地、造林技术和抚育管理等。  相似文献   

4.
罗延理  万星星 《科技信息》2012,(26):476-477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在公益林建设人工造林中推广应用覆膜造林、截杆造林、套袋造林、保水剂和生根粉及蒸腾抑制剂的抗旱实用技术,这些实用技术宜在造林生产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刘洋 《科技信息》2010,(5):378-378
为促进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保证造林质量,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确保造林成果,努力加快三北四期工程造林步伐.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合格率,是保证工程的造林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林场造林是林业生态、经济、防护等一系列工程的基础环节,有了高成活率和高保存率为基础,林场造林的效率和成果就有了稳固的基础,绿化事业和环境工程就有了基础性的保障。该研究从林场造林设计入手,在强调整地、苗木选择、植苗等基本环节的前提下,重点研讨了抗旱造林、技术培训、造林抚育等环节,希望为提升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提高林场造林质量起到参考的作用,建设起有利于林场各项工程的平台与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渭县面山绿化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人居环境、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工程,是全县林业工作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自2007年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已完成造林面积24730亩,打造出了一批造林精品工程。为了进一步实施好面山绿化工程,提高造林质量,现就面山绿化造林与抚育管护技术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括分析了黄土丘陵区造林种草的自然条件,指出不重视造林前的细致整地是造林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从理论上论述了鱼鳞坑、水平沟两种造林整地工程的规划、设计。分析比较了两种造林整地工程拦蓄水土的效益。建议在适宜修筑水平沟的坡地上推广高标准的水平沟整地工程。  相似文献   

9.
面对山丹县干旱缺水、生态恶化、风沙严重、经济落后的现状,如何立足实际,大力开展节水造林工程、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成为林业科技部门面临的一项严峻课题.山丹县林业局结合单位职能,在新型工业园区生态保障区绿化工程中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采取滴灌节水措施进行造林,同时开展了滴灌节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从而构筑起了工业园区的绿色生态防护林屏障,使工业园区局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本论述是根据节水造林工程建设思路和要求,结合当地实际,通过开展滴灌节水造林技术研究、应用和推广工作,探索、总结、创新适宜本地推广的节水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10.
影响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的因素及提高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干旱地区影响造林成活率因素的分析,抓住主要矛盾,提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途径及完善林业政策、格造林工程管理、转变政府职能、推广旱作造林技术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希望对干旱地区造林工程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对干旱地区影响造林成活率因素的分析,抓住主要矛盾,提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途径:完善林业政策;严格造林工程管理;转变政府职能;推广旱作造林技术等。希望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梓木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 marioni Goodey)是苗圃地的危险性病害之一。二○○三年桐梓县400亩梓木苗由于发生此病,未能上山造林,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19万元左右。迫使已规划营造梓木树种的退耕还林、荒山配套造林、天然林保护工程造林改用其它树种,严重制约我县工程造林的进展,给林业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3.
王志燕 《太原科技》2008,168(1):34-35
针对太原市六大造林绿化工程的实施情况,总结了制约造林绿化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造林绿化成功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阎潇倩 《科技潮》2009,(2):38-38
2008年,昌平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主要包括林业工程、农业工程及生态移民工程。其中林业工程包括人工造林6500亩、爆破造林3200亩、封山育林8万亩.农业工程包括人工种草5000亩、围栏封育2万亩等,生态移民165人。整个治理工程涉及流村、南口等10多个镇。同时,针对山区农民的居住条件.对流村镇溜石港村、瓦窑村、北照台村道路实施硬化工程,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在镇巴县的启动和实施,造林绿化速度明显加快。截止2006年,全县累计完成人工造林40.4万亩。然而,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大幅度增加,新幼龄林内鼠害问题逐年凸显出来,危害日趋严重。经2004年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全县退耕还林和天保公益林造林地林木不同程度受到鼠害的危害,面积高达6.9万亩。受害严重的兴隆、田坝、巴庙、  相似文献   

16.
植树造林是一系统工程,是关乎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造林质量的好坏是决定改善生态环境成败的因素,为确保生态建设取得成功,植树造林工作必须实行工程化管理:一坚持三个原则,科学设计、适地适树原则,质量优先原则,造、管并重的原则;二是强化五项管理措施:造林宣传、落实责任制、采取各种新技术、成活率指标、实行工程化管理。落实以上几点才能确保提高造林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在齐齐哈尔地区实施雨季造林,具有劳动力充足,造林易成活且成本较低等诸多优点,但也面临着雨季造林时间性强,技术要求高,造林难度大,造林可用树种相对较少等诸多问题,作者紧密结合实际,给出了本地区雨季造林技术,并详细阐述了在本地区雨季造林具体实践中还应采取的相应宏观管理措施,对创优本地区雨季造林工程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是我国林区发展中最基础也最关键的技术类型。随着我国林业育苗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升,对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的研究要不断深化,以推动林业生态的快速恢复。该文以笔者实践工作经验为基础,在文中先对林业工程苗木培育技术进行了分析,之后探讨了林业工程移植造林技术应用方法,希望对我国林业的不断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太谷县东部及南部土石山区立地类型,结合多年的工程造林经验,介绍了整地及栽植等环节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20.
邓利飞 《广东科技》2014,(Z1):130-131
随着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国家和地方相继开晨了一系列以营林绿化为核心的生态保护工程,以此来推动全社会生态建设的步伐,改善恶化的生态环境。而营林绿化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效益的高低,成为衡量造林绿化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由此,造林绿化质量成为全社会以及相关部门关注的焦点。在造林绿化中,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质为先"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以造林质量为核心,对造林的全过程、全方位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提高造林绿化工程质量,加快生态建设步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