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戴松涛 《今日科技》2001,(10):22-24
曾担任过浙江省义乌市副市长的浙江省科技厅干部张家明于今年2月9日因积劳成疾,猝然去世。张家明从大学毕业直至去世,一直从事科技管理工作,投身于实施拉教兴省战略和建设科技强省的宏伟事业。他30年如一日,始终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做难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一位好好人、好党员、好干部的光辉形象。长歌当哭,张家明走了,张家明没有走,他永远活在老百姓的心中。本刊特编发义乌科委载松涛撰写的这篇文章,从一个侧面介绍了张家明的先进事迹。  相似文献   

2.
<正>受科技部委托,2009年12月30日下午,省科技厅安排人事处吴凤兵主任一行4人专程来我市慰问我驻丹麦大使馆科技处随员魏杰钢同志的家人。吴主任高度评价了魏杰钢同志的工作,对市科技局及魏杰钢家人充分理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四川省科技厅人事处处长赵敏、计划处副处长丁绍洋、人事处王定川一行,在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高一川,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英的陪同下调研了我市众创空间建设。在南溪首创咖啡众创空间调研时,赵敏处长一行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众创空间的建设情况,在与众创空间负责人  相似文献   

4.
, 《今日科技》2013,(7):11
7月11日,即省科技厅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次日,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周国辉赴磐安县窈川乡依山下村等地,开展走亲连心活动。周国辉进厂房、下农田、访农户、慰贫苦。他详细考察科技型企业磐玉塑料厂的生产发展情况;下农田观察冷水镇基地里的铁皮石斛长势;徒步走村串户了解新农村建设和科技帮扶的进展。磐安县窈川乡依山下村是省科技厅结对帮扶的贫困乡村,五年来,人均收入从  相似文献   

5.
叶青 《广东科技》2016,(7):32-33
正为全面实施省级科技业务管理"阳光再造行动",在深入调研借鉴国内外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省科技厅根据产业链和创新链规律,依据《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调整省科技厅内设机构及其职责等事项的函》精神,将参与业务管理的内设处室(含监察室,不含办公室、人事处、党办)划分为三类:综合服务型处室、产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科技厅日前召开厅机关年轻干部座谈会,围绕2020年度厅党组民主生活会主题,听取厅机关年轻干部的意见建议.厅党组书记何杏仁,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宋志恒,厅办公室、人事处、机关党委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2015年6月7日,张掖市召开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对接座谈会,省科技厅厅长李文卿,张掖市委书记毛生武出席并讲话。副厅长、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朱晓力,办公室、人事处负责同志,张掖市委市政府、县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高校和科研机构代表参加了座谈会。在听取了张掖市创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的初步规划和前期工作汇报后,李文卿厅长指出,"双创示范"工作是国家创新驱动  相似文献   

8.
正我的妈妈来自美丽的湘西,我每年都在假期去湘西外婆家。今年假期,我看了沈从文先生写的《湘行散记》,从书上了解了更多湘西的风土人情。《湘行散记》记述了沈先生回湘西的见闻:他记忆中的家乡是美丽、可爱的。1934年,他回去,看到家乡人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劳动人民受到不平等对待,体力消耗大,收入却少;但当时的人们并没有自  相似文献   

9.
脚踏车·14岁     
了欢笑,和他们聊的感觉真不错!那是阳光与自由的结合,青春与活力的搭档!有时心情好了,我会让步行的他骑我的脚踏车载我到学校,虽然会引来同学不怀好意的咳嗽,可我不在乎,因为享受友情的感觉真的很爽。到校后,我会奖励他一大杯“薰衣草”口味的奶茶,他还会习惯地摸我的头发,叫我“小懒虫”。与他相比,和高高的他说话的机会就少了很多,因为他早恋。虽然我知道这很不好,但他的家长不反对,真搞不明白。所以即使在马路上,也不能和他肆无忌惮地说笑。他的眼睛很快乐,可他的心却十分忧郁,一个十足的“忧郁王子”。表面很阳光的他,也许只有我才了解…  相似文献   

10.
<正>12月6日,浙江省科技厅新组建和更名的四家厅属事业单位:省科技项目管理服务中心、省科技宣传教育中心、省科技评估和成果转化中心、省科技交流和人才服务中心正式挂牌。厅领导宋志恒、曹新安、章一文、孟小军、厉勇,厅人事处、相关处室负责人,挂牌单位相关人员出席活动。厅领导与挂牌单位负责人共同为四家新单位揭牌。  相似文献   

11.
罗琳 《今日科技》2014,(7):22-23
<正>5月6日至6月4日,我参加了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及浙江省科技厅举办的"新疆阿克苏地区和兵团一师科技管理创新人才培训班",通过一个月的学习,对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园区发展、新农村建设、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等的成功经验都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收获很大,感触颇深。一、培训感受1.白天上课堂,晚上讨论忙,现场看得喜洋洋。在理论课上,浙江省科技厅周密计划,精心安排,内容针对性强;学员们聚精会神听讲,生怕漏掉一个字,虽然个别内容听不太懂,但大家努力把所有内容都塞进脑子里,慢慢消化。  相似文献   

12.
要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业中,人尽其才,多做贡献,就得了解他们。知其心,明其志,清楚其所长。 古人云:“士为知已者死”。我认为把这“死”字换成“用”字,道理也是一样的。你了解他,重视他,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他,处处把他看作知心朋友,人非草木,岂能无情?他怎能不把自己的光和热,自己的知识和才智,无私地贡献出来呢?我们看到许多科技工作者,虽然还不是共产党员,但他们却在专业上不辞辛劳地积极工作,因为他们把党引为自己的“知已”,把党交给的工作看成是在为振兴中华,繁荣祖国添砖加瓦,从而为党奋斗不息。  相似文献   

13.
丰子恺与泰戈尔没有直接交往过。但他俩却有一位共同的学生魏风江为其牵线而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魏风江是丰子恺的学生。1933年12月,他受蔡元培的派遣留学印度,成了泰戈尔唯一的一位中国学生。魏风江对丰子恺和泰戈尔都十分敬佩,并有意作这两位艺术家的牵线人。他说:“我诚意地想把中国的艺术家丰子恺和印度的艺术家泰戈尔联系起来。因为两老的绘画、音乐和文学在国内都是著名的,而教育思想更有许多的共同之点。”那时魏风江常能收  相似文献   

14.
卡夫卡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已明显地体现在他的思想和创作中;他是一个犹太人,但对基督教思想却有着深刻的体悟和亲和性;他是一个接受德语教育并用德语写作的作家,但他在德语中却始终感到自己是一个陌生人;他渴望在犹太语中找到自己的家,但最终却未能如愿.卡夫卡由于如此深刻地体悟了语言的冲突和困境,因此,他对文化冲突的描述和表现总是和语言问题连在一起,而这又使得卡夫卡的思想和创作具有非常浓郁的现代气息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4月的杭州,又是莺飞草长,杨柳依依,流光似水。由妗日科坳杂志社举办的落实“两创”总战略,推进《今日科拗创新发展座谈会日前在杭州举行。省科技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寿剑刚,科技厅党组成员、人事处处长杨春民,科技厅办公室主任陈洪涛,以及省期刊协会领导,部分市县(市、区)科技局领导和相关单位领导,以及杂志社全体同仁出席了此次座谈会。会上大家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两创”总战略,结合杂志社近3年来创新发展成果和经验,对本刊创新发展的模式进行了交流与探讨。领导和专家们畅所欲言,就综合类科技期刊如何更好地服务创新创业、做好区域经济发展决策参考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16.
我想,任何一个初见杨庭硕教授的人都会和我一样,感受到一种无法言状的惊诧。这位几近于失明的古稀老人看上去是那么质朴而慈祥,但谈起工作和生活时却又是激情四溢,使你几乎忘记了他的年龄和他终身的残疾,会误以为是在和一位熟知的故人聊天。你肯定会为他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才思、罕见的执著所倾倒。在他的言谈举止和论著中,你总会感受到他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然而,这成功的背后,却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磨难,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人生考验,铸就了他可亲、可敬的独特秉性。  相似文献   

17.
我们组有一位平凡而不平凡的同学——张绳机。他是一个很朴实的农村孩子,穿着俭朴。十三四岁,本是朝气蓬勃的年龄,他却多了几分忧郁和无奈,因为他左眼视网膜脱落,这只眼视力几乎为零,每天都得趴在窗台上写字。我们轻而易举就能做好的事情,他却得花九牛二虎之力,但他总是努力、努力、再努力。然而,最令我震撼的  相似文献   

18.
《奇闻怪事》2011,(1):53
宠物和主人因长期生活在一起而被认为长相趋于相似,但这对英国人布伦丹·奥沙利文来说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他养的一条鲤鱼竟呈现出令人惊讶的人类面部特征。报道称,44岁的奥沙利文5个月前买回了这条鲤鱼当做宠物养。不久后,他突然发现鲤鱼竟长出了"嘴巴、鼻子和眼睛"。奥沙利文说,"我以为是中暑而看花了眼,但  相似文献   

19.
正幸福是什么?有人说,享受是一种幸福;有人说,创造是一种幸福;还有人说,付出也是一种幸福。我觉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说得真好,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不久前,我就在帮助他人中找到了幸福。那是一次体育课上,老师叫我们练习推铅球。张刚同学一不小心把手中的铅球弄掉了,正好砸在了他的脚上。顿时,他难受得呻吟起来。体育老师过来了解情况后,把他送到医务室做了包扎。但最终因砸得太重,他的脚不能着地,走路很不方便。但他又怕耽误学习,怎么办呢?最后经过商量,他每天由家长骑车送到学校,而课间去厕所搀扶的任务理所当然地交给了我——他的同桌。  相似文献   

20.
回报     
这是我叔叔告诉我的,关于他的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时候叔叔刚从师范大学毕业,他的成绩很优异,但却被分配到山区的一所农村中学去教书。我的叔叔很沮丧,认为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