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钱英 《科技潮》1998,(8):100-100
我国是一个肝病大国,据最近一次全国调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仍为9.7%,同70年代末相比较依然居高不下。研究表明,慢性肝炎(在我国,特别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估侧,近30~40年中,慢性肝病还将陆续发生,至少最近十几年内肝癌的发病数仍将逐年增加。慢性肝病包括病毒性、酒精性、药物性、血吸虫性、代谢性等多种肝病,其中最常见而且危害最大的是病毒性肝病。本文将着重讨论病毒性肝病的中医药防治。  相似文献   

2.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也是我国第一大肝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加重,增加了肝脏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病率,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在MAFLD的诊断及治疗方面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已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从脂肪肝的全球危害及卫生负担、脂肪肝命名的变迁、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几个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新药研发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马燕  马占华  马良  何进全 《甘肃科技》2022,(19):103-106
肌少症性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孪生姐妹一样伴随出现,不得不引人深思这两者之间是否有一定的联系,故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对肌少症性肥胖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行明确的定义,找出对应的诊断标准及发病机制,通过对肌少症性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进行归纳与分析,最终得出这两者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文献总结,希望有助于提示全体公民,未来有必要通过加强锻炼,合理搭配饮食等措施来减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同时探讨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也给未来临床中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酒精性肝病在我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医生及时且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十分重要.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已被广泛运用于预测多种肝病患者的预后,本文就MELD评分对酒精性肝病(ALD)患者短期预后预测价值研究展开综述,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急性胰腺炎中约15%~20%发展为重症,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累及多脏器的全身性疾病,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由于其病情的复杂性及高风险性,强调"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包括内科治疗、外科手术、内镜及中医中药治疗等。本文就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瘦素在酒精性肝病(ALD)及不同阶段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肝功能受损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22例酒精性脂肪肝(AFD)、11例酒精性肝炎(AH)、13例酒精性肝硬化(AC)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同时生化检测46例患者的肝功能,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 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10.63±4.06 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98±2.89 μg/L),P<0.05,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肝功能受损呈明显相关性.结论 测定血清瘦素水平可用于评估酒精性肝病的病情,对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聂勇战 《科学观察》2014,9(3):47-50
正胃肠肝病主要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等消化系统重要脏器的疾病,其疾病负担约占所有疾病的十分之一。胃肠肝病学主要是从病因、病理生理,发生机制等方面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寻找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随着多种交叉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新兴精细诊疗技术的建立,胃肠肝病的防治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现  相似文献   

8.
酒精性肝病的实验研究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酗酒为肝纤维化疾病的两大致病原因之一(另一原因为病毒性肝炎),而目前对其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本文综述了酒精性肝病的动物模型制作、酒精性肝病的病变特点和发病机理及中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部科技》2004,(1):56-56
肝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敌人”。我国现有慢性乙型肝炎病人3000多万,其中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1%-5%可演变为肝癌,每年因肝病病死的有30万人,每年用于肝病治疗的经费达500亿元。据最新统计,  相似文献   

10.
更正     
周一杨 《科技潮》2005,(7):21-21
众所周知,病毒性肝炎是全球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在我国更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而肝纤维化正是所有慢性肝病向肝硬化转变的必经途径,如能在这一环节延缓甚至逆转肝纤维化。阻断病情的发展,就可以延长肝病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内皮素(ET)在酒精性肝病中的作用,本实验采用每日分次灌胃的方法建立了酒精性肝病的大鼠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技术动态测定酒精性肝病大鼠和正常大鼠血浆中内皮素浓度的变化。结果:酒精喂饲的大鼠其血浆内皮素浓度明显高于相应的正常对照组,而且随着酒精性肝病病变程度的加重,内皮素浓度也相应升高。结论:内皮素水平的升高可能与酒精性肝损伤有关,因为内皮素有强大的缩血管作用,可使肝血流减少,而这是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马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为后期研究 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文献检索马兰的化学成分,用 Swiss target prediction 进行靶点预测;利用 OMIM、Gene Card、Drug bank获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疾病靶点,再利用Cytoscape 3.9.1构建药 物-成分-靶点网络图;用 String 11.5 进行 PPI 分析,用 R 语言进行 GO 分析、KEGG 分析。筛选出 26个活性化合物,得到交集靶点55个,槲皮素、山柰酚和木犀草素可能是主要活性成分,关键靶点 涉及 ESR1、EGFR、AKT1 等;GO 分析和 KEGG 分析涉及多种生物途径以及 PPAR、PI3K 等信号通 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柰酚和木犀草素与ESR1、EGFR、AKT1之间具有较好的结合能 力。马兰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数十年来,中西医结合理论及临床实践在肝病临床领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报告简要回顾和总结福建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科的发展历程,从理论研究、临床研究、新药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分析和探讨中西医结合肝病学科所取得的成果以及面临的困难,提出了中西医结合肝病学科的发展思路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病患者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还有肝功能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慢性乙肝176例,慢性丙肝67例和健康对照者的血常规参数(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还有肝功能参数(胆红素、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二组慢性病毒性肝病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分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细胞分类结果只有慢性乙肝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乙肝、丙肝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A/G)结果不仅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且慢性病毒性肝病两组之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还有肝功能参数,可以反映慢性病毒性肝病的肝损伤程度和病情进展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5.
詹毅  谢峰  杨耀  张萍  魏翠英  金耀泉 《甘肃科技》2004,20(6):146-147
慢性肝病 ,无论是哪一型 ,其临床表现最后都将导致肝硬变 ,应用彩色多普勒可判断肝病的轻重程度、病变转归及预后 ,给临床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彩色多普勒观察慢性肝病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对肝病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血清脯氨酸肽酶活性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促反应终点法检测50例健康人和137例肝病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活性.结果 脯氨酸肽酶的正常参考范围为(854.6±191.8)U/L,肝病各组脯氨酸肽酶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经过治疗后各组肝病患者脯氨酸肽酶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 血清脯氨酸肽酶活性的检测可估测肝病患者的病情及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17.
宁蓓蓓  喻艳林 《科技信息》2013,(22):442-443
重症肝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坏死致肝功能衰竭的一种危重肝病。其中内毒素血症在重型肝炎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并发内毒素血症,易致多脏器衰竭。本文从内毒素的相关特点、形成机制及对肝脏的损害原理等方面来探讨内毒素血症对重症肝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用遗传算法来构造肝病诊断学习系统的方法,其中引入了肝病领域专家对规则打分的适应度评估机制,通过选择、交叉和交异等遗传操作使知识集得到不断地精炼,最后,用这种方法对模拟的专家知识进行学习,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使系统比较有效地学习专家知识。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观察血清胆碱酯酶活力与临床肝脏疾病疗效及预后评价的关系,把140例肝病患者按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分为五组;对照组149例为通辽市传染病医院体检人员,均采用速率法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活力.五组肝病患者治疗前后组内及各组间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肝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胆碱酯酶仍较低或升高不明显,提示肝细胞受损严重,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各型肝病患者的凝血酶原活性,评价肝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巨齿蛇毒发色底物法检测各型肝病病人215例。结果 各型肝病病人的凝血酶原活性都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且下降的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性。结论 检测凝血酶原活性能准确地了解病人的肝功能,对判断各型肝病的疗效和预后的估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