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 《大自然探索》2012,(12):7-7
最近,在俄罗斯北部索普卡佳北极站附近,一名11岁男孩偶然发现了一头猛犸象的遗骸,长牙、皮肉、骨骼和脂肪层都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2.
正时间的石棺中浮现出的第一张尼安德特人脸来自一名女性。在1848年社会和自由革命开始席卷欧洲的同时,尼安德特女人的遗骸也跟着采石工人粗糙的手离开了直布罗陀峭壁北坡的福布斯采石场的角砾岩。当时她的头骨被方解石所包裹,这意味着它看起来更像块石头而非动物遗骸,也意味着她那奇怪的解剖学结构——巨大的眼睛、突出的眉脊和低长颅型——被遮盖而难见。  相似文献   

3.
看骨识人     
《大自然探索》2015,(3):76-77
<正>卡斯塔大墓墓主身份的确定主要依靠骨骼检验。那么,骨骼检验为什么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身高、性别、年龄等情况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了解骨骼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在每个人出生前,其骨架都会开始形成一本独特的"骨骼传记"。随着一个人的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活体骨骼组织不断记录这些"生命信息"。在人死后,骨骼和牙齿通常都不会分解,所以这些信息在一个人死后也得以长期保存。有时候,骨骼证据甚至是有关一个逝者的唯一信息来源。  相似文献   

4.
杨亚长  祝一志 《科学通报》2010,55(17):1747-1747
2006年3~6月, 考古人员在对陕西省商南县过风楼遗址(33°26′01″N, 110°47′39″E)发掘时发现了一处属于龙山时代晚期(距今约4400~4000年)的房址、窖穴等遗迹, 同时出土了大量的各类生产工具和日用陶器等遗物. 在一个龙山时代晚期窖穴中所出土的完整人骨遗骸显得粗壮, 据现场测量, 该人骨的身高(自足底至颅顶)为193 cm, 可排除因埋藏而导致骨骼变形等因素. “小巨人”被安葬在龙山时代聚落附近一个不规则形的窖穴中, 出土时头向东北俯身而葬, 既无葬具也无任何随葬物品(图1). 在“小巨人”遗骸附近发掘出龙山时期的三足鼎、双耳罐、和鬶等日用陶器, 根据发掘出的器物说明“小巨人”应当属于距今4000多年以前的龙山文化时期. 同时, 把“小巨人”部分骨骼样本[1]在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进行了14C测年[2], 实验室编号为XA4248, 测年结果为4340~4200 a BP(经树轮校正), 属龙山时代晚期遗存......  相似文献   

5.
最新绷带     
英国专家们发明了一种包扎用品,根据他们的意见,这种用品可在骨折治疗中进行一大变革。所说的是由半氨基甲酸乙脂混合物做成的绷带。它在和水化合时会变得象石头一样坚硬。半氨基甲酸乙酯绷带比石膏绷带坚固三倍,轻三分之二。在使用绷带前稍许加上点水,而过半小时它们完全变硬。这种绷带在史前鲸鱼的遗骸上进行了试验,其骨骼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迈尔斯堡附近的海湾底部发现。为了从水中打捞出  相似文献   

6.
正paleontology古生物2016年7月,一名北美金矿工人在挖掘冻土时发现了一匹狼的遗骸。通过放射性碳测年、DNA取样等研究手段证实,这匹狼的死亡时间是5.7万年前,死亡时它只有7周大。科学家曾以为,北美古狼主要吃野牛和麝牛,但X光成像显示,这匹狼主要以水生生物为食。科学家推测,这匹狼是在洞穴坍塌时被压死的,遗骸之所以保存得如此完好,  相似文献   

7.
<正>对于工业领域,尤其是汽车和航空航天制造业而言,寻找轻质且坚固的材料非常必要。日前,美国科学家通过对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多节海星骨骼样本进行研究,首次发现,海星的骨骼均由一个个单独的微晶格结构构成,这种微晶格结构非常均匀,可以用数学公式来描述。它通过节点连接分支组成,类似于埃菲尔铁塔的结构。他们还发现,微晶格结构的均匀性本质是原子水平的单晶结构。  相似文献   

8.
<正>人虱已经存在至少10万年,据说臭虫的历史也有这么长(但这缺乏确凿的证据)。不过,最近在美国俄勒冈州一座山洞里,古生物学家发现了生活在5000~1.1万年前的臭虫遗骸,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臭虫遗骸。这些臭虫并不是今天一些人家  相似文献   

9.
机体的骨组织细胞和免疫细胞相互影响,使骨骼系统与免疫系统间建立起诸多联系。NF-k 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不仅调控骨骼和免疫器官的发育,而且在骨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文章简要介绍骨骼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阐述骨代谢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调控作用,重点论述骨保护素/核因子k 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核因子k B受体活化因子(OPG/RANKL/RANK)系统作为纽带联系骨骼系统与免疫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一代杂交实验在伴性遗传时如何判断性别,如何判断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以及显隐性的判断方法及其综合应用,体现了一代杂交实验在习题应用中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生物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分支——骨骼力学.介绍它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以及它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实际应用.骨骼力学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地位作为生物医学工程的组成部分及其理论基础之一的生物力学,现在已发展出许多分支,骨骼力学便是其中之一.在生物力学的各分支中,要算骨骼力学出现得最早.伽里略早就开始以力学观点来研究人体的骨骼了.他认为,力学是了解其他学科的基础,没有它,自然界就不可理解.伽里略是个世界著名的力学家,但他却是医学院的毕业生.他认为:人体骨骼也服从力学规律.但对骨骼力学较深入的独立研究,直  相似文献   

12.
<正>最近,在上埃及(埃及中南部地区)的明亚附近,考古学家发现一座包含至少17具木乃伊的坟墓。此墓位于一个村庄地面下约8米。该村有数个墓地已被发掘,其中出土了一些动物木乃伊。新发现的墓中也有装着狒狒木乃伊的棺材,但更引人瞩目的是8座石灰石和黏土石棺,它们装着保存完好的人类木乃伊遗骸。此外,还有无棺材堆放的人类遗骸。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一代杂交实验在伴性遗传时如何判断性别,如何判断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以及显隐性的判断方法及其综合应用,体现了一代杂交实验在习题应用中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4.
数千年来,有83具遗骸一直被埋在叙利亚北部迪加德·阿尔穆格哈拉的一座名为"死亡之屋"的院落土地下.这些人的死亡原因完全出乎考古学家的意料——其中5具遗骸有曾患肺结核的迹象,这说明结核病的出现时间比考古学界之前认定的人类首次患结核病的时间早了约2000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古老结核病至今仍嚣张 结核病(通常累及肺部)...  相似文献   

15.
正公元79年的一个暖阳下午,罗马政治家、作家老普林尼目睹维苏威火山爆发。当周围的人逃离时(这次爆发及其后续事件致死1.6万人),老普林尼组织了一个舰队驶往现场救人。次日,老普林尼去世,很可能是在斯塔比伊镇的海岸上死于窒息或心衰。正是在该镇,他在自己倒下后下令手下离开他去救人(这支救援队最终拯救了大约2000人)。他去世后第二天,他的遗骸在火山浮石下面被找到。虽然这具遗骸后来去哪儿了未知,但最近一系列科学检测表明,科学家可能已经找到了他的头骨。大约100年前,这具头骨从斯塔比伊镇海岸附近出土。它其实是采用短剑、金项圈及金手链华美装饰的一具遗骸的一部分。在  相似文献   

16.
申丽花 《科学之友》2007,(8B):99-99,101
分析了一代杂交实验在伴性遗传时如何判断性别,如何判断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以及显隐性的判断方法及其综合应用,体现了一代杂交实验在习题应用中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7.
尸体农场     
《大自然探索》2012,(8):59-59
尸体农场是致力于调查人类尸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腐烂过程的研究桐构,调查目的是研发从遗骸获取死亡时间、死亡状况等信息的技术。这类研究对法医学贡献卓著。目前在美国—共有五个尸体农场,其中由得克萨斯州大学在弗里曼农场运营的尸体农场最大。  相似文献   

18.
古代DNA 技术及其在家养动物驯化历史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冉冉  李宁 《科学通报》2011,56(7):511-516
家养动物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生、发展, 其起源和驯化历史一直备受关注. 而在其 近万年的演化历史中, 家养和野生群体间可能发生基因互渗及替代, 因此基于现代物种DNA 信息进行的历史推断可能存在偏差. 近年来, 古代生物遗骸中的DNA (古代DNA)获取技术日 益成熟, 为这类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古代DNA 技术研究进展, 点评了古 代生物遗骸DNA 的获取和鉴别方法、古代DNA 提取、扩增及测序技术的革新. 最后, 本文综 述了古代DNA 技术在猪、马、羊、狗等主要家养动物驯化历史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为该技术 的进一步发展及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珊瑚礁     
珊瑚礁主要是由造礁珊瑚所分泌的石灰质和海藻、有孔虫、贝壳遗骸等积聚而成。珊瑚礁常见于养份贫瘠的热带海洋,因为富含营养的水质易使海藻狂长,挤掉珊瑚的生存空间。地球上已知石油矿床的三分之一是礁化石。通过礁石研究,可  相似文献   

20.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加强了对生物界最复杂的结构——脑的研究。《脑的性别分化》一文,参阅了众多的文献资料,介绍了脑性别分化对生物体的解剖、生理和行为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介绍了脑的性别分化是受性激素诱导所影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