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盒,又名巩祚。晚清人,逝于鸦片战争的第二年(1841年)。按他生活、学术活动的年代来说,本不属近代;但是,由他开创的“经世致用”的学风,“变易”进步的历史观,一定程度人文主义的觉醒和忧国忧民、反抗侵略的思想,却具有近代学术思想、哲学思想的浓烈气息。现在哲学史界大多数学者认为,龚自珍是中国近代的第一位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是近代哲学史的前驱。  相似文献   

2.
人才很重要,但如何评价一个人就是人才呢?“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不是就等于没有统一的人才评价标准?从潜力上说,每一个人都是人才,为什么社会上被界定为人才的始终是少数?为什么每一个人所拥有的人才潜力没有转化为人才现实,人不能尽其才?现实中至少有这样几个误区需要我们走出。误区一:人才等于学历加职称长期以来,我们对人才的认定一直是按照1982年提出的标准,即“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学历+职称”的人才标准逐渐显露出不够完善的地方,譬如,上海人才引进计划曾提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思想,是新世纪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创造。按照“三个代表”要求,高等院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在以下四方面有所突破:要确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战略规划:围绕解决时代变革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思维创新;以方法手段创新为基本形式,在增强“一感三性”上下功夫;走专业研究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路子,培养大量的高校政工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是在迈向新世纪的关键时刻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创造。按照“三个代表”要求 ,高等院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在以下四方面有所突破 :要确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战略规划 ;围绕解决时代变革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思维创新 ;以方法手段创新为基本形式 ,在增强“一感三性”上下功夫 ;走专业研究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路子 ,培养大量的高校政工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5.
龚自珍是个“剑气”与“箫心”兼具的人。堂堂的“剑气”化作批判社会、变革天下的理想抱负和刚直不阿、奋勇前行的人生动力。但理想的破灭和人生道路的坎坷,又使他用哀怨的“箫心”抚慰自己的心灵创伤。  相似文献   

6.
<正>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作出“八八战略”系统部署,推动浙江在省域层面进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引领浙江开启了伟大变革之路。“八八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给浙江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萌发与实践的集中体现与重要标志。在“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7.
刚揭晓的首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复旦大学一家占六席,获奖人数全国第一。近年来,复旦大学把创造一个人才频出的创新环境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激励人才上不拘一格,成为“孵化”创新人才的“孵化器”。  相似文献   

8.
龚自珍(1792—1841)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启蒙思想家和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一位罕见的历史理论家。龚自珍的历史学说分历史发展学说和历史编纂理论两个方面。他阐述的历史发展学说以有关人性的论述为基础,这在中国史学史上可说独树一帜。他的“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的历史编纂目的论、“善入善出”的历史才论和史料的相对可信性论述,亦为前人所未道。龚自珍的历史学说不仅在当时具有启蒙意义,即在今天,亦有可供借鉴之处。它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中理应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管理思想的承接阶段,管理思想没有跳出秦汉到隋唐时期的旧有框架和体系,只是对管理制度进行了部分的调整和变革,乏见新意.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代表人物有宋太祖、赵普、范仲淹、王安石、叶适、耶律楚材、张居正、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康熙、雍正、龚自珍等.  相似文献   

10.
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管理思想的承接阶段,管理思想没有跳出秦汉到隋唐时期的旧有框架和体系,只是对管理制度进行了部分的调整和变革,乏见新意.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代表人物有宋太祖、赵普、范仲淹、王安石、叶适、耶律楚材、张居正、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康熙、雍正、龚自珍等.  相似文献   

11.
北宋仁宗时期土地兼并严重 ,苛捐杂税繁多 ,人才选用不当 ,社会积弱积贫。余靖和李觏等思想家主张通过变革来缓和、解决社会矛盾。本文初步分析两者在经济和人才等方面变革思想的异同 ,对研究“庆历新政”及其他变革运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政治思想的产生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他的系统改革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改革变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的“一国两制”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精神的弘扬,他的民主法治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为政在人”的人治观念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3.
广州即将进入“十一五”发展时期,作为南中国重要的区域科技中心,科技人才建设已成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在对科技人才争夺十分激烈的形势下,广州科技人才建设要力求探索新思路,不拘一格用人才。  相似文献   

14.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近代中国杰出的诗人龚自珍以他的“声情沈烈,恻悱遒上”,“行间璀璨,吐属瑰丽”(《己亥杂诗》程金凤跋尾)的诗篇崛起在中国诗坛上,被后人推崇为“三百年来第一流”(柳亚子《论诗三绝句》)。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以不可撼动之势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文人的思想,也以顽固不化之态规范着一代又一代文人的行为,在正统大旗之下,凡是带有情爱色彩的文学作品向来不被认可,以致今时今日人们在对晚清大家龚自珍诗歌进行研究时,也常常忽略其在情感领域的创作,而龚自珍本人的一生却沉醉于情场,这便使得在分析龚自珍创作和思想方面缺少了一个最为有力的因素,本文亦将通过对龚自珍情诗的解析来完善对龚自珍诗歌创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对我国军事人才建设高度重视,并形成了其科学完整的军事人才建设思想.这一思想包括军事人才是建军治军之本,军事人才须符合新型高素质标准,军事人才的培养造就主要靠教育训练,军事人才的选拔任用要不拘一格,军事人才队伍建设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提高全球配置人才资源能力。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作为"第一资源"的人才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流动。从国际范围来看,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国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抢占未来发展先机最根本的就是抓住人才这个制高点。从国内发展来看,各地纷纷推出更具吸引力的人才举  相似文献   

18.
世纪末的中国教育正在进行一场重大变革。这场变革,就是如何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如果说,1978年恢复高考是解决了在中国“要不要教育”的问题,那么,目前我们则面临着“要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教育才是更好”的选择。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素质教育无疑是更好的教育。应试教育片面追求高分和升学率,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培养,无法为社会提供各条战线的有用人才,是不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而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以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审美为目标;以注重培养受教育…  相似文献   

19.
《明良论》是龚自珍早年一组议政之作,收入其自刻本《少作》。这组文章的写作,与嘉庆十八年的“禁门之变”以及河南、山东天理教起义有关。它作于整个事变完全平定之后,嘉庆十九年的春夏间。“明良”二字,出自《尚书》,意思是“君明臣良”。龚自珍以“君明臣良”为中心议题,针对“今病”,开出“古方”,强调“君明”则“臣良”,要求君主正确地对待和使用士大夫,提出君臣“共治天下”的理想。他对君主专制的官僚政治的批判,是尖锐的、有力的;他提出的“共治”理想,虽然大胆、难得,却是不切实际的。《明良论》展现了青年时代龚自珍的政治抱负与议政风采,当时有人把它比作贾谊的《治安策》。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描写绰约多姿的降将人物,或具体写某一降将人物的一生事迹,并予以表彰;或蜻蜓点水般地一笔带过;或以其他反面人物反复烘托主要降将人物的性格特质。这些降将的存在与当时的时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中的人才观、择主观与功名思想等文化因子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