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胤 《青年科学》2010,(1):22-22
谜案三:徐福的东渡之谜 秦始皇最盼望的就是长生长寿,后来听人说东海上有蓬莱仙岛,那里有服后可以长生的灵芝草,就派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和三干工匠,东渡大海,获取仙草。后来,秦始皇至死也没盼来徐福的消息。徐福到底去了哪里呢?有人说那时航海技术差,碰到大风浪,全部覆没。  相似文献   

2.
吴再丰 《科技潮》2001,(6):50-51
人类自有社会以来,不论是帝王贵族还是高贾富豪,有权有势又有钱的人,都想长生不老。古代秦始皇派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去海外寻觅长生不老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但是,自然界中生物自然寿命长短与生物物种在漫长的进化长河中逐渐形成的遗传特性密切相关,各种生物的自然寿命都有一个相当稳定的极限。那么,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奇闻怪事》2013,(9):8-9
江苏如皋是个有名的长寿之乡,四世同堂、五世同堂很常见。据统计,这里的百岁老人多达251名。在当地坊间,流传着一个神秘传说:当年秦始皇想长生不老,就派徐福到东海寻找长生不老仙丹,没想到徐福在海上遇到了狂风大浪,找来的长生不老仙丹全撒在了如皋,从此这里的水土有了一种灵气,长寿老人就特别多。这种传说不无道理,因为在中国古代,希望通过服食丹药而长生不老的人特别多,那么真有这种"不老仙丹"吗?据悉,南京市博物馆就收藏了  相似文献   

4.
传说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命徐福率领3000名童男童女,携带五谷种子,乘船东渡寻找不老仙丹。但始皇帝的长寿之梦最终未能如愿,他不到50岁时就驾崩了。传说已无据可查,但“人类寿命的极限究竟是多少岁?是否能依靠科学的力量延长人类的寿命?”一直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科学家也一直在努力地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5.
笑对死亡     
人世间,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生是走向死亡的起点,死是生的最后终结。人生只有两极:生与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都希望长寿,甚至想长生不老,秦始皇就是如此。他派人踏遍千山万水寻找长生不老药,后来听说东瀛扶桑有,竟派三  相似文献   

6.
生、老、病、死,是为“四苦”。生者都会老,会病,会死,连秦始皇、斯大林也无法例外,所以苦也。凡人没有秦皇汉武那样的条件去求不死药,通常只是希望慢一点老,少一点病,迟一点死。殊不知生物的生老病死,十之七八决定于种性遗传,十之二三才决定于生活方式,而最合理的生活方式便是顺其自然。杨绛先生给我们介绍了兰德的诗: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说得多么平静,多么旷达啊!此即是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又如领导英国人民打赢了二战的丘吉尔,九十高龄时有问他对死持什么态度,他答得更干脆:酒店打烊我就走。真是警句,无怪乎…  相似文献   

7.
杨彬 《世界博览》2023,(8):18-23
<正>在一方奇幻天地的“形”之中,侠义精神则作为“神”贯穿始终,在神话传说、武侠演义之外,一个兼顾于两者的“仙侠”体系就此诞生。求仙,从先秦时代就是帝王们十分向往的一项活动。在《史记·封禅书》中,就有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派人去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求仙的记载。后来,以秦始皇与汉武帝的求仙活动最为出名,古代帝王求仙,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得到仙人的不死之药。  相似文献   

8.
《五蠹》篇是“战国”后期新兴地主阶级的重要思想家韩非的主要作品之一。传说,《五蠹》和韩非的另一作品《孤愤》流传到秦国,秦始皇读到时,对文章中警辟的见解,透彻的论述,赞叹不已。说:“嗟呼!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能见到此人并和他交游的话,死了也甘心!(事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由此可见,中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秦始皇派遣徐福求不死之药的传说是大家熟悉的。在西方,浮士德愿意用灵魂来换取长寿的故事也十分有名。保持青春、防止衰老,一向是人们关心的问题。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巴洪老年病研究所迄今在这方面的进展已引起广泛的注意,并被认为是重大的贡献。巴洪教授——研究所即按他的名字命名——是罗马尼亚杰出的医学科学家。五十年来,他一直认为许多最常见的老年症状实际是疾病,象其他的疾病一样,是可以治疗的。他长时期来集中研究如何辨别出一些纯属于年老的症状,以便着手治疗。巴洪教授今年已经九十多岁,智力体力都十分强健,他本身就是他自己理论的生动的证明。  相似文献   

10.
三神山传说及徐福东渡传说是一部古老的传说。中日两国学者对它进行过较深入的研究,总括起来有:不一定真有其事和东渡日本两种学术观点,以及施航路线、季节等方面的争论。本文主要写三神山传说的历史、徐福东渡日本说的形成过程及其不全面性、中国在黄渤海域的航海历史、中朝日三国在海上交通史、部分徐福船队成员漂至朝鲜济州岛并落脚后扎根至今的过程等。  相似文献   

11.
地方行政体制如何,直接影响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关乎一代治乱兴衰的大问题。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是结束诸侯纷争割据、维护王朝统一安定的一个重大决策。但是,力敌万国、富有天下的秦并没有因此坐稳天下。秦始皇死才数月,陈胜登高一呼,“天下四面而攻之,宗庙灭绝矣”(《汉书·贾山传》)。秦王朝的迅速灭亡,与其地方政权顷刻瓦解有重要关系。“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史记·秦始皇本纪》)。这不仅是由于地方反秦社会势力的强大,秦始皇集权专制,“天  相似文献   

12.
不倚重今人推排的朔闰表,仅在出土文献范围内对周家台秦简历谱展开讨论.根据平朔推步的若干原则,利用里耶秦简中的历日记载,对秦始皇三十四年历谱进行了校正,并重新考订了秦始皇三十四年、三十六年、三十七年历谱系年,尝试给出了秦始皇三十五年历谱.  相似文献   

13.
徐福与吴越文化的海内外交流徐建春一、古籍中的徐福与海内外的徐福遗迹吴越地区的神话传说丰富多彩,从这些神话传说中,可以窥及吴越地区的历史文化,因此,对吴越神话传说的研究,不仅可丰富吴越文化的内涵,而且还可另辟蹊径。前此,我们曾对大禹治水的传说和防风氏的...  相似文献   

14.
《青年科学》2013,(2):4-9
古有秦始皇炼丹寻不老药,埃及法老用自身尸体做木乃伊,今有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约翰·格登与山中伸弥从事细胞重构工作,使成年细胞变回胚胎状态成为可能,为重塑人体器官组织提供帮助。可见,古往今来,一直有人在不断探索能够长生不老的方法,只是至今都未能改变人类最终死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他所建立的某些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有些制度一直延续至今。通过考察秦统一天下的历史背景、秦始皇个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以及秦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可以窥视秦始皇的“成功”,以及他所建立的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秦始皇的焚书事件,常常被人们看作是秦始皇实行思想钳制、摧残文化的一个举措,并认为它毁掉了无数的古代文化典籍,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实际上,秦始皇的焚书所造成的历史消极影响与我们平时的想象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的。  相似文献   

17.
天下无双     
冻不死的河石龙河位于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药泉山下,长约20多公里,河面宽约30米,在最寒冷的季节,这里的气温可达零下40摄氏度,但是石龙河  相似文献   

18.
秦始皇是我国古代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他崇尚法家,反对儒家,勇于革新,是统一中国的第一个人,在我国历史上起过重要的进步作用。两千多年来,不少地主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不仅竭力抹煞秦始皇的历史功绩,甚至疯狂咒骂秦始皇。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一伙,也歪曲历史,借攻击秦始皇来攻击无产阶级专政。今天,围绕着秦始皇问题的争论,不仅是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归根到底表现着两个阶级、两种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根据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对秦始皇的历史作用作出正确…  相似文献   

19.
唐凯 《世界博览》2010,(15):22-23
在网络上曾经流行过一种说法:中国人生不起、住不起、病不起,也死不起,这里的“死不起”抱怨的还是殡葬费用的高昂。殊不知,“死不好”也是当下中国的现实,而死亡也是有“质量”的——这是一种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秦王朝以及秦始皇的历史,并没有全都记录在浩瀚的史书里,尤其是有关营造了近40年的秦始皇帝陵,由于记载语焉不详,更显扑朔迷离。有许许多多的事实深藏在神秘的秦陵地宫里,等待人们去探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