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杂交方法选育新品种,存在着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如何正确地选配亲本和尽早地辨别组合的优劣,这就涉及性状的配合力;二是如何正确地在分离世代中进行有效的选择,这就涉及性状的遗传力。在杂交亲本的选配上,育种实践表明,有些亲本的性状表现很好,但其杂种后代并不理想。相反,有些亲本的表现并不突出,但在其杂交分离世代中可选出优异的后代。经研  相似文献   

2.
当对生化性状及一些需要特别测量的性状进行遗传研究时,为了节省人力物力需预先对遗传力的估计进行试验设计。本文从两个方面对三种方法估计遗传力的最佳试验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1)当试验的总投入量固定时,怎样安排试验才能使所获数据估计出的遗传力其可靠性最高?2)当要求所估遗传力达到一定的可靠性时,怎样才能使试验花费的总投入量最少?文中所给公式对普通性状遗传力估计的最佳设计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8 个啤酒大麦品种配置的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针对株高等8 个农艺性状,依据配合力效应对亲本和组合进行了评价,并且对这8 个农艺性状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矮秆早和浙皮1 号是较好的矮秆亲本,91282 和91272 具有分蘖力强、长穗和粒大的特点,甘木二棱和浙皮1 号是较好的多粒亲本;Schooner×浙皮1 号、矮秆早×91272 、91282×甘木二棱是丰产性状较好的组合;主穗长和株高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比其它性状较高。  相似文献   

4.
小麦杂种优势及遗传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杂种优势普遍存在。单株粒重平均优势最强,次为单株穗数、千粒重。杂种一代除单株粒重和单株穗数外,其他经济性状与双亲的平均值密切相关。各种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的趋势为:株高;抽穗期;千粒重;穗长;每穗小穗数;每穗粒数;单株穗数;单株粒重。  相似文献   

5.
试验采用 He—Ne 激光和 N_2激光辐照“汉原小麦”等四个材料的干种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三次,利用生物统计学和数量遗传学的方法,对 I_2代的株高等42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估算表明:株高等8个性状的遗传力较高,其大小顺序是:株高>穗颈长>基部第三节间长>抽穗期>旗叶长>旗叶基角>开花期>穗长,说明这些性状宜早代进行单株选择,效果可能较好。  相似文献   

6.
作物的优良品种,是成功地进行一个地区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任何一个作物品种都具有各自的特征和特性。同时任何一个作物品种都有一定的地域性、时限性和典型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4×7不完全双列杂交,对28个蓖麻品种组合的几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以及穗数、穗长、蒴果数、株高和茎粗5个性状组合间差异极显著,5个性状组合间的差异主要是由基因互作的非加性效应产生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表明,转3号和1987是综合性状良好的亲本;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提供了347×2129,转1645号×1896,转1号×2134等3个优良的杂交组合.产量及各性状的遗传力中等偏低,易受环境因素影响,早代选择的效果较差,要连续多代选择.  相似文献   

8.
正杂种优势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物和植物中的生物学现象,育种家利用杂种优势培育了大量性状优良的杂交作物。但由于杂交作物的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杂种优势无法保持,需要育种家每年重新制种,成本高昂。有没有可能让杂交作物得到与自己一样的克隆后代,以此实现优势的固定?来自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王克剑研究员通过无融合生殖技术成功获得了杂交稻的克隆种子,实现了杂交稻无融合生殖从0到1的突破,并因此获得了2020年度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生命科学奖。  相似文献   

9.
对牡丹江农科所10个决选粳稻品系和6个数量性状进行相关遗传力的分析,在选择强度相同时,对单株产量直接选择的效率比通过其他性状间接选择效率高,单株产量与穗长、株高、单株穗数、千粒重的相关遗传贡献率均大于70%,说明表型相关变异中大部分是由遗传成分引起的,环境造成的相关变异很小,千粒单株穗数对单株产量有较大的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15个二棱大麦品种(系)为材料,用相关遗传力研究大麦数量性状的相关遗传,并计算分析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性状所组合的各种选择指数。结果表明:各性状与单株粒重的相关遗传力均低于单株粒重的遗传力,因而仅利用一个性状作间接选择的效率比对单株粒重作直接选择的效率低,在构成大麦产量的三要素中,着重提高单株穗数对产量的选择效率为最大;高产育种同时考虑与产量显著相关的性状比单纯对产量选择的效果好,其中以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和籽粒产量结合起来选择的效果最佳。本文并对相关遗传力在相关遗传变异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应用于诱导栽培作物雄性不育的研究,是基于两个作物亲本杂交的杂种第一代,具有早熟、高产和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即杂种优势)这个原理而被提出的。通过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诱导作物雄性不育以后,选择具有高产性能的作物亲本与其杂交,所获得的杂种第一代的优良性状可以提高栽培作物的单位面积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作物将为中国农业发展提供根本出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所谓转基因,是指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性状可遗传地修饰的一种技术。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近十几年来,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迅猛,到2005年已有21个国家的850万农户种上了转基因作物,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3.
美国蓝莓--奇伯瓦优良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的引种栽培实验,对奇伯瓦的植物学特征、果实的主要经济性状、生长习性、结果习性、主要物候期及抗逆性进行了综合研究,确认了奇伯瓦是中熟、抗寒、丰产、稳产、果味独特的优良品种,证明了吉林省东部山区是发展奇伯瓦优良品种的适宜地区,并探索出一套奇伯瓦丰产优质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Lm型标记雌性系及其恢复系个4个,采用NCⅡ交配设计配制4×4=16个矮秆蓖麻杂交组合,通过F1的20个主要数量性状配合力方差分析,特殊配合力方差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有12个性状,对其进行了亲本的一般配合力(GCA)及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SCA)、总配合力(TCA)分析和各性状的遗传力的研究,结果如下:筛选了♂1082、♂1088两个优良恢复系材料和2♀AlmAB2、♀062097两个优良的Lm型雌性系.筛选出062097×1082、AlmAB1×1088、AlmAB2×1113、062098×1088四个单株粒重特殊配合力高的组合.狭义遗传力高的性状,如有效果穗数、主茎穗蒴果数、生育期可在低世代进行选择,狭义遗传力低的性状,如单株粒重、一级分枝有效果穗数、株高、单株有效分枝数则宜在较高的世代选择.  相似文献   

15.
杂交目的是利用科学的方法淘汰劣质品种,留下优良新品种,提高作物产量。杂交方法不同对作物生长的农艺性状影响不同,对作物的产量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是挖掘作物重要性状遗传信息的主要手段。随着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开发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的成本大幅降低,以连锁不平衡(LD)为遗传基础的GWAS技术已被广泛用于研究作物的农艺、品质和抗性等复杂性状。近年来GWAS技术已成功运用到对大豆重要性状的遗传解析上,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在简要介绍GWAS技术的原理和实施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其在大豆重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逆境抗性性状上的遗传学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特长2号丝瓜是四川省通江县两河口农校从当地农家品种中选育出的优良品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在《作物品种资源》杂志1989年第4期上予以介绍并索种存库.英国《作物遗传与育种文摘》1991年第2期转载了《作物品种资源》杂志关于特长2号丝瓜的文字.  相似文献   

18.
黄土区直根系作物地土壤分离生长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变坡试验水槽的实验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直根系作物大豆和马铃薯在生长季土壤分离过程的季节变化及潜在影响因素。结果 1在作物生长季,直根系作物大豆地和马铃薯地的土壤分离能力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P0.05),并表现出了相似的季节变化模式;2两种作物地土壤分离能力的季节变化主要受到农事活动、土壤硬化、水稳性团聚体和作物根系生长的影响;3两种作物地土壤分离能力的季节变化可以用水流剪切力、土壤粘结力和作物根系密度很好地模拟(R20.64,NSE0.63)。结论黄土区直根系作物地土壤分离过程具有明显季节变化,该变化主要是由农事活动、土壤粘结力和作物根系密度季节变化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9.
<正>选用良种,合理轮作。选择适合本地区的优良品种,如韩国辣椒杂交种"大将"、"大王"、"金塔"等。要注意辣椒田不宜于瓜类、茄果类蔬菜作物连作,可与十字花科、豆科等蔬菜作物轮作,以防止和减少病原菌的积累。!!  相似文献   

20.
甘薯长喙壳菌株3.2777,3.282,3.296来源不同,由于生理分化作用,致使他们在甘薯切片、PDA培养基和生长因素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不同,对甘薯优良品种徐薯18号的致病性有差异。另外,感病甘薯组织中的毒素含量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