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利用水泥等作为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部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拌和,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足够强度的水泥加固土,从而提高了地基强度,增大了变形模量.通过设计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分析、总结,形成该类技术运用的设计理论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2.
水泥土搅拌法是加固饱和软黏土地基的一种成熟方法,它利用水泥、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中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浆液状和粉体状)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一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陛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本文水泥土搅拌桩的加固原理重点论述了水泥土搅拌桩在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银川地区软土地基加固处理中更好地推广应用水泥土,以含水量、水泥掺量、粉煤灰掺量和龄期等为因素,设计正交试验方案L_9(3~4),研究粉煤灰水泥土的强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水泥土的强度随水泥掺量、粉煤灰掺量和龄期的增加而增加,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在水泥掺量适当时,粉煤灰能显著提高水泥土的强度,尤其是后期强度;软土中含有一定量的粉细砂有利于水泥土强度的提高.提出了通过掺加干砂提高水泥土强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陈超全  徐健鹏 《广东科技》2008,(24):175-175
1 概述 水泥搅拌桩是用于加固饱和粘性土地基的一种新方法,它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剂,加入一定比例的外掺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将软土和水泥浆液搅拌,使软土硬结成为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土,从而提高地基强度而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我市地质多为第四纪冲积层,以淤泥、沉积粉细砂为主。结合近几年水利工程应用水泥搅拌桩的实践,介绍其使用的一些经验情况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5.
郑映明 《科技信息》2013,(13):349-350
水泥土搅拌桩是用于加固饱和黏土和软黏土地基的一种方法,它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复合地基。  相似文献   

6.
任惠康  王志荣 《科技信息》2012,(15):370-370
水泥土广泛用在软土地基处理,软土地基因为沉降量较大,承受力低,冻胀性低等不良工程性质,所以造成工程质量低下。水泥土解决法主要用水泥当作固化剂,通过固定的搅拌机械,现场将软土与固化剂进行搅拌,要达到软土硬结成具有一定整体性、水稳性以及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土.才能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沉降量及其它特征变形。  相似文献   

7.
李广国 《科技信息》2008,(22):101-101
本文介绍了水泥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机理,阐述了水泥粉喷桩的特点和水泥土加固软土的原理,并结合某工程案例,探讨了水泥粉喷桩在桥头接坡中的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8.
水泥和添加剂对高含盐水泥土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三种不同品种的水泥对加固连云港地区高含盐软土的适应性,并分析了水泥掺入量和添加剂变化对高含盐水泥土强度的影响.根据设计要求制作出相应的水泥土试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7d,28d和90d三种龄期下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测定.试件研究结果可以定量地说明水泥品种、掺入量和添加剂对高含盐水泥土强度的影响效应,为解决水泥土加固高含盐软土地基所引起的关键技术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水泥土搅拌法加固冲填土软土地基的微观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工程冲填土软土地基水泥土搅拌法处理过程中的冲填土与自然软土加固效果差异问题,从化学成分与物理结构等微观角度出发,分别对冲填土和自然软土的原状样、加固样进行了X射线衍射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两种微结构试验,对比分析了导致这种加固效果差异的微观机理及其形成原因.研究发现,物理微结构对冲填土软土地基的水泥土搅拌法加固效果存在重要的影响.虽然水泥土搅拌法加固冲填土与自然软土的化学反应是类似的,但加固后的土体在物理微结构特征上却差异显著,并导致加固土体宏观强度表现上的不同.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改良冲填土的微观结构特征,优化地基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目前国内应用于软土地的地基技术,大多数属于复合地基,其中水泥搅拌桩法是用于加固饱和粘性土地基的常用方法之一,在软土地基加固工程中广泛应用,尤其使用于淤泥质土、淤泥、粘性土、粉土、杂填土等地基的加固。它是利用水泥(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就地将地基土和水泥浆强制搅拌,使水泥和软土间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土,从而提高地基强度和增大变形模量。该加固体与天然地基组成复合地基,共同承担建筑物的荷载。  相似文献   

11.
水泥土加固体因其优秀的抗压强度、就地取材成本低廉、施工方法简便等优点成为改良软土地基最为常见的方法。但因环境污染或地下土层本身具有腐蚀性等原因,水泥土加固体劣化问题受到人们重视。为此对水泥土加固体强度增长机理、劣化机理、影响劣化深度的因素、渗透性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对有关水泥土加固体劣化问题研究不足之处进行讨论,为水泥土加固体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高含水量条件下水泥土强度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淮盐高速公路淮安三合同段软基特点并结合室内试验结果对高含水量条件下水泥土强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软土含水量对水泥土强度和成桩质量有明显影响,软土含水量低于80%时水泥土强度与含水量成正比,超过80%时水泥土强度会明显降低。增加水泥用量可明显提高水泥土强度,使用外加剂可有效改善水泥土性能。  相似文献   

13.
硫铝酸盐水泥固化软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硫铝酸盐水泥、粉煤灰和矿渣等复合软土固化剂进行软土的固化实验,并测试了固化土样的力学性能、放热曲线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复合固化剂在掺量10%-15%左右时,固化土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2MPa,劈裂抗拉强度0.5MPa以上,固化反应的放热量达37.5J/g,固化反应产生的钙矾石和水化硅酸钙凝胶产生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4.
含盐与酸碱条件下水泥土的强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东南沿海分布的高含盐、弱碱性软土的地基加固问题,研究了黏土含盐量与酸碱性对水泥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性环境有利于水泥土强度提高;而酸性条件下不利于黏土凝硬反应,使得水泥土的强度降低.由于盐分浓度较高时,土粒双电层变薄,产生离子交换,易于团聚化作用,抵消了一部分酸性对强度的降低作用,因此在酸性土中含盐量对水泥土的强度有影响,而碱性土中含盐量对水泥土强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上海苏州河区域的软土特点,将粉煤灰和水泥作为固化材料加固饱和软黏土,研究粉煤灰对水泥土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不同粉煤灰掺量、水泥掺量以及不同龄期对水泥土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通过Matlab数据拟合,提出了水泥粉煤灰固化土的强度预测方法.随着龄期的增长和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固化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由塑性破坏转变成脆性破坏.当粉煤灰掺量过高时,水泥土中易发生耦合反应,影响固化效果.因此,水泥掺量与粉煤灰掺量比例为1∶1,且粉煤灰最佳掺量为14%~18%.  相似文献   

16.
水泥-粉煤灰加固闽江口地区软粘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水泥、粉煤灰对闽江口地区的软粘土进行改良加固试验 ,测试不同水泥及粉煤灰掺入质量比、不同龄期的加固软粘土的抗压强度 ,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对加固土的微观结构特征进行观察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当水泥掺入质量比为 16 % ,粉煤灰掺入量为水泥质量的 4 0 %时 ,加固土的强度最大 ,并且强度随着软粘土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 ,随着水泥掺入比、养护龄期的增长 ,水泥土及水泥 -粉煤灰加固土的抗压强度也随之增加 .  相似文献   

17.
EPS颗粒混合轻质土动强度特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室内动三轴试验对黏土和黏土与EPS颗粒混合轻质土(LCES)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强度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LCES的动强度随着水泥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EPS颗粒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当水泥质量分数达到10%以上时,其动强度就超过黏土;EPS颗粒质量分数越大,水泥对LCES的动强度的影响越小;LCES和黏土的动强度都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但黏土的增幅比LCES略大.  相似文献   

18.
针对深搅桩处理高饱和度软土 ,水泥土上返引起地表隆起这一现象 ,分析了隆起量对桩体强度的影响 ,并列举了实际水泥掺入比与设计水泥掺入比的差异。在辅以实验的基础上 ,计算并确定出桩体的实际水泥掺入比  相似文献   

19.
深层搅拌法在住宅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层搅拌法是一种加固深厚饱和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它通过专用机械就地制作水泥与软土混合的柔性桩,从而加固了原有的软土地基,提高了地基承载力。论文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工程实践给出了具体的实例分析、施工工艺并对此做了试验,对结果进行了预测,最后得出结论:深层搅拌法在加固地基中是一种比较经济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将天然麦秸秆加入水泥土中,提出了麦秸秆水泥土的基本概念。考虑水泥土龄期、水泥掺入比、麦秸秆长度、加筋率、麦秸秆形状等影响因素,通过试验初步研究了麦秸秆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结果表明,龄期和水泥掺入比对麦秸秆水泥土强度的影响与普通水泥土类似,麦秸秆长度对麦秸秆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规律差异较大;在低加筋率下,可以保持麦秸秆水泥土强度变化不大;麦秸秆形状对麦秸秆水泥土强度的影响也极小,可忽略不计。最后分析了麦秸秆水泥土的作用机制,掌握了麦秸秆水泥土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