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环境日趋恶化的今天,只有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差异性,群体之间的差异性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才能更好有利于环境的修复与改善。  相似文献   

2.
罗琦 《甘肃科技》2001,17(5):46-46
从造成环境污染的几个因素看,化学因素造成的污染远比物理因素、生物因素要严重得多,因此,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一方面,笔者有以下思考并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1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人类和环境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制约;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人类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历史经验证明,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如果遵循客观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那么人类就受益于自然界,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就协调发展,相反,则环境…  相似文献   

3.
人类自然情结与人居环境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系统地研究了人类自然情结产生的生物学、生态学、环境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根源,提出自然情结具有永恒性的特点。根据对人类自然情结产生及现代人居环境的影响不同,把自然因素划分为核心要素和外围要素,把人居环境分为核心空间和外围空间。核心空间包括城市、社区(城镇)和建筑三个层次,对人类的综合作用最大,又称为人性空间,且其中的核心要素往往是可设计的,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最后,提出人居环境基本人性法则。  相似文献   

4.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与造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林 《科技资讯》2010,(20):87-87
环境指的是围绕着人和一切生物的一切外在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社会环境、社会生活方式、文化心态以及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山水有灵,天人合一"、"人与天地相应"这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宇宙观,这不仅说明了人和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也表达了环境和人类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环境意识与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就是人类不应该把自然看成是满足自己物质欲望的来源,而是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处,达到人与自然共生。  相似文献   

5.
现代常用的技术在处理化学工业废水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环境的保护,在处理化学工业废水中的广泛应用的自然净化法,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自然修复等修复技术,重点研究生物膜修复技术,并提出接触氧化法、绳状生物填料接触氧化法等方法在处理化学工业废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辰  周倩儒 《科技信息》2010,(10):I0064-I0064
群体是社会运行的基本结构要素,当虚拟的网络社会因为人们的交互作用而生存,又反过来提供给人们新的交互空间与环境时,网络社会的参与人群随之凸现出来。以人口社会学的视角去研究网络社会的参与群体,不仅为社会学研究社会群体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而且对于会对社会的发展以及对人的终极关怀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化,就其广泛的意义来讲,是人类通过长期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所取得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全部成就,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切创造物的结晶,包括思维方式、伦理道德、文学艺术、音乐欣赏、宗教信仰,政治生活中的典章与制度,经济生活中的生产与交换以及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等。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在漫长的文化发展历程中,由于人类自然形成的许多群体长期聚居在各种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历史的和社会的种种原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环境地貌学的产生与发展,阐述了环境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性.指出,环境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活动频繁、人工造貌作用强烈地区的地貌体及其在人类-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提出环境地貌学应包括自然地貌研究、人工地貌研究与自然-人工混合地貌研究三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9.
玛丽莲·罗宾逊是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她的作品题材大多与环境息息相关,反映了当代社会的环境问题.《管家》是她的第一部小说,国内学界对它的介绍和研究还比较匮乏.文章运用劳伦斯·布伊尔的地方理论来探讨《管家》中的二元对立.一方面,地方被人为地划分为两个互为对立的部分:人类与自然;另一方面,在人类社会内部,男性与女性处于对立状态,两性不平等现象特别严重.有鉴于此,罗宾逊希冀改变这种现状,呼吁人类突破地方局限,实现地方的统一,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两性之间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0.
对生物体多角度观察得出其有多重性质,反过来多重性叠加又构成完整的生物体,人类生命是一种高级的以特殊形式存在的物质运动,人类脱离自然界物理因子、化学因子及社会环境的作用就不可能生存,现代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体固有的物理特性与外部物理因子的相互作用,其表现为基因、分子、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生理、生化反应及临床表现,物理因子的生物效应是研究疾病发生、防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生态人类学致力于人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研究。人类的生存一直同邻近的土地、气候、植物以及动物种群发生着密切的关系,并对其产生影响,环境的因素亦反过来作用于人类。生态人类学试图探讨人类群体如何适应、塑造其生存环境并伴随此过程形成的相应风俗习惯以及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生态人类学希望对人类社会文化作为适应环境的产物做出唯物的说明。该书分为第一章本土生态知识的内涵与价值,第二章本土生态知识与民族文化,第三  相似文献   

12.
佚名 《甘孜科技》2005,26(1):46-47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在英文中称social vulnerable groups。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在社会学、政治学、社会政策研究等领域中,它是一个核心概念。社会学关于社会问题的研究、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的发展和普及,可以说是推动弱势群体概念成为社会科学主流话语之一的重要因素。2002年3月,  相似文献   

13.
<正>本文在研究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国家与人类社会对西双版纳的战略需要的基础上,论述了西双版纳自然保护的主要对象是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主要是包括珍贵的、稀有的、特有的、古老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在内的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热带生物系统,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环境系统的统一整体。并探讨了西版纳自然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软物质物理是一个集生命科学、化学科学、材料科学与物理科学于一体的、具有高度交叉的基础研究学科,对人类社会的日常生活、工业活动及基础研究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综述主要总结了厦门大学软物质团队在软物质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水体系的相关研究中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包括液滴的电浸润动力学、水结冰成核动力学及气体水合物的结构与力学特性的理论研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琳 《江西科学》2012,30(1):88-91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而不像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那样,只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部分或是某个侧面。学科的目的是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以调研内容为现实基础,结合理论指导,从各方面剖析了徽州笃定淡然的古镇特色,并以此为契机论述了传统江南聚落所体现的人居理念——可持续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16.
孙洋萍 《科技资讯》2013,(29):132-132
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又改变和影响着自然环境。人类只有在开发利用环境的同时,尊重自然环境,善待自然环境,按照生态学的规律办事,才能使人类更好的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相处,进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就如何研究好,处理好环境与人类发展的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科技超市     
《科技潮》1999,(8)
国际供求GJ9908001古巴一家机构提供土壤物理和生产率培训,包括:土壤——植物系统、生产率的定义、土壤肥效和物理状态、土壤结构的新概念、植物营养、植物生长的自然过程、作物增产的生理和环境控制、土壤生态学等,请有兴趣的需求者尽快与该机构联系,直接洽谈价格及其它交易事项。GJ9908002:位于瑞士的一家联合国机构提供一种名为《公共卫生中害虫及其传播疾病的化学控制方法》的书籍,这种手册包括了最新的有关使用杀虫剂控制害虫(包括啮齿动物、蜗牛)及其传播疾病的知识,以及关于公共健康的概念及确保安全的有效建议,集中了化学方法的选择、公式、设备及目标。该书为最新的第5版,包括了蜗  相似文献   

18.
作为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环境社会学伴随着人类对环境越来越密切的关注应运而生,他既是一门人文学科,又是一门自然学科。即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去看待环境的变化和环境问题,从而提出改善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环境,涉及生活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环境,其共同的要素可概括为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和社会心理的因素.气象条件是组成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要素,气象条件及其变化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对人的心理情绪方面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0.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是20世纪社会学理论的典范,也是社会科学中整体论的典范,其方法论原则主要包括观察、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则与求证社会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原则。观察原则是指社会事实应该被当作物来研究;解释原则是指一种社会事实只能以另一种社会事实来解释;求证原则是指应根据同果同因的因果性公理,用共变法寻找社会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他运用该方法论原则分析社会自杀率的原因,是社会学分析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