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空理论是当代基础物理学前沿四大问题之一.爱因斯坦关于真空概念的深刻思想,推动了20世纪物理学前进的过程.本文从广义相对论、量子电动力学、量子色动力学、量子味动力学、圈量子引力及超弦/M理论等多个领域,论述了现代物理学中真空理论的主要发展情景.  相似文献   

2.
关于时空的数学描述是物理学理论中很关键的一个方面。文章从时空理论发展的角度阐述了经典时空理论与数学关系的渊源及数学工具的变换带来的时空认识论的转变、量子场论和超弦理论中时空数学表征的特点及现代物理学高度数学化下人们对实在观认识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物理学和数学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
原子物理学和基本粒子物理学已推进到了现代科学发展的前沿,并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哲学问题。例如,在物质的微观结构中连续性和间断性、场和粒子、波动性和微粒性的相互关系如何?在原则上能否存在初始的最简单的物质形式以及在一切转化中都保持不变的最终实体?适用于基本粒子的结构概念含义如何? 微观物理学的发展全面而且深刻地证实了列宁关于微观世界的不可穷尽性、复杂性的原理。但是,古希腊的最简单的、无结构的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分支。在量子力学成形之后不久,狄拉克完成的统一狭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工作为量子场论奠定了基础。但是,统一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工作,迟迟未果,成为现代物理学的一大难题。量子引力的两条进路:弦理论和圈理论,各自都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新近出现的称为AdS/CFT对应进路,从全新的视角来统一时空理论与量子理论,利用共形量子场论中的量子纠缠与反德希特时空中的度规之间的对应来刻画时空的起源,试图一举解决时空与量子的关系问题。本文经由分析这一进路的来龙去脉以审视进路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5.
(一)绪论相对论是一种空间和时间的物理学理论。而这个理论是和运动,质量,能量等基本的物理学概念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这个理论的一般结论,也具有哲学意义,并且不对它的基础作应有的哲学分析,就不能理解它。空间与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这意思是说:  相似文献   

6.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3):124-128
科学发现与哲学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直关注的问题。历史上,原子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19世纪末物理学的重大发现,都曾导致唯物主义基石——物质概念的更新。而19世纪末以后数学、物理学关于客观对象与变换群关系的发现,则导致了广谱哲学对唯物主义基础的新探索,从而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唯物主义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和现代宇宙学中的时空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一样,在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科学思想中同样可以找到近代科学的某些萌芽。作为人类自然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时空和宇宙概念也不例外,某些近代物理学和现代宇宙学的时空概念也可以在我国古代的著作中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8.
这本论文集以物理学方法论问题为中心,收辑了日本物理学家坂田昌一在1947—1965年间的论文十五篇。这些论文分别选自他的两个文集:《物理学与方法》(岩波书店,1953年版)和《科学与和平的创造》(岩波书店,1963年版)以及他近几年发表在日本《料学》等杂志上的论文。这些论文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物理学和方法论,二、基本粒子理论的历史,三、基本粒子理论的方法论问题。从这些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坂田是如何长期地注意用唯物辩证法来考察和总结物理学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并用以指导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他反复地批判了以哥本哈根学派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思潮及其对物理学  相似文献   

9.
从物理实在观的变革到关系实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系实在论是我们在近年来的哲学探讨中形成的一种关于客观实在的哲学观点或理论。尽管在实在问题上注意到关系这一范畴的重要性的哲学学说可以说古已有之,但我们的关系实在论,却主要来源于现代物理学,特别是量子力学中物理实在观的变革的启示。量子力学自建立迄今已60余年,一方面其形式体系的严谨自洽和实验上的巨大成功使它无可争议地为物理学家们所广泛接受和运用;另一方面却由于其正统诠释在波函数的本性,测量问题和EPR佯谬等问题上涉及模型的非图象化、性质的不确定性和状态的非定域性,而与经典的物理学图象及其实在概念大相径庭。因此数十年来,关于量子力学描述物理实在的完备性问题和它的诠释问题,始终是物理学和科学哲学中的热点之一。我们认为,这场争论  相似文献   

10.
基础物理学的变革及其与境曹天予本文主要讨论外部因素对各种科学理论的特征的影响。讨论的基础是在施韦伯(SamSchweber)教授的合作下我本人对基础物理学最新发展的研究。我们所说的基础物理学首先是指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它们在还原论意义上被假定为会给我...  相似文献   

11.
列宁在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同时,没有忽视我们今天称为“原子时代”的二十世纪初,并作为科学和技术巨大革命变革的基础的物理学所经历的过程。大家知道在新物理学开始时期对于物质概念发展的哲学分析,列宁已在他的名著“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实现了。继这书写作之后,列宁一直注意着新物理学的问题,这点在他的“哲学笔记”一书中便可以看出来,他的基本论题——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是同新物理学的哲学结论和概括紧密联系着的,同时他在纲领性的论文“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中还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间关系的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亨普尔两难(Hempel’s Dilemma)从对"物理事项"(The Physical)的概念理解出发,展现了物理主义如何表述的内在困难:如果"物理事项"指的是当前物理学设定的对象、性质、事件,根据科学史,当前的物理学可能是错误的,因此物理主义就是一个错误的论题;如果"物理事项"指的是理想物理学所设定的对象、性质、事件,但是我们对理想物理学毫无所知,这种物理主义就可能是空洞的。本文引介了对亨普尔两难的三种处理方式:基于物理学(理想或现在)的回应,结构实在论的回应和新笛卡尔式的回应,但这些回应各有其麻烦,很难有效解决两难。本文对亨普尔两难进行了一种新的解释,主要分析亨普尔两难的内在结构,解释两难的内在矛盾,试图表明两难不过是一个虚假的困难,对物理主义不能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术语学领域中不同时期的基本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包含术语、概念、客体三个元素的三角模型是最为典型的术语学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之上,不同学者根据不同研究依据、研究倾向和研究目标构建了不同形式的术语学理论模型。他们或是基于哲学、语言学、神经科学基础构建模型,或是以术语管理、术语翻译、术语工作人工智能化应用等为目标构建模型。对众多不同形式的术语模型分析最终还需要回归到几个重要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分析上。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对这些模型的分析展示术语学发展的脉络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对理论物理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称性支配相互作用,几何学位于物理学的核心,形式的美在描述世界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这些都是对当代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的识见。  相似文献   

15.
迪昂—蒯因命题、观察渗透理论、新旧范式不可通约等论题,对自然科学建立在坚实的实验基础之上的传统观念构成巨大挑战,科学的合理性成为问题。当代新实验主义主要代表人物阿兰.富兰克林从现代物理学实验个案研究出发,提出实验的关键性和说服力两个概念:面对相竞争的理论假设,实验能够起到关键性的判别作用;面对旧理论的牢固地位,有说服力的实验数据能够改变科学家的信念;实验在现代科学中的基础性地位无可置疑,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现代物理学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现代哲学中存在的窘境和严重的不确定性,无疑地,主要是从对现代科学、特别是对数学物理学的认识论解释上产生的。理论科学好象归结为以某种公设为基础的假设-演绎的体系,这种公设的选择由于选择方式是不确定的和可变的,从而被认为是一种随心所欲的活动。只要对科学的直观效力(eidetic validity)抱有怀疑,即使这些热心于公理化和物理事实结构的人们充分估计到需要这样一个基础,确立科学的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17.
超弦理论目前尚不宜提炼系统的量子物理学哲学并对之分层研究。不过,我们依其重要性从科学史、科学哲学和主流学术趋势三个角度,给予其全面但非十分严格的分析,认为超弦概念具极致化简性、超弦理论具内在非完备性和超弦实在具间接客观性。总之,超弦是一种进化的物理学理论。  相似文献   

18.
“媒介”作为传播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历来是研究者重点研究的对象。文章从分析“媒介”的词源入手,力图研究随着社会和历史文化的发展,“媒介”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演变,并追溯“媒介”逐渐向传播学概念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形式。因此,时间、空间的性质和物质的一些基本属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爱因斯坦提出的普遍相对论突出地表现了时空,运动和物质之间的密切关系的一个方面。在物理学中,有许多规律表现了这些关系的许多方面。在古典物理学中就已经发现了空间的均匀性和动量守恒定律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20.
“媒介”作为传播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历来是研究者重点研究的对象。文章从分析“媒介”的词源入手,力图研究随着社会和历史文化的发展,“媒介”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演变,并追溯“媒介”逐渐向传播学概念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