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雪峰 《科技信息》2011,(25):I0243-I024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实行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鼓励社会力量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后勤社会化成为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深入改革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优化了教育方法,提高了教育质量。但必须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提高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整体质量。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翟吉和 《科技资讯》2006,(32):87-88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自国办发[2000]1号文件下发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夺解决了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后勤“瓶颈”问题,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着新的形势,下一步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把改革工作推向深入,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在新世纪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高等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矛盾 ,指出制约当前高教发展的关键在于高校后勤设施的“瓶颈”。解决矛盾的出路是高校后勤社会化 ,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工程 ,离不开“政府主导”和政策支持。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焦点、难点在于产权制度 ,因此必须先行高校后勤资产的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4.
唐忠  李秦  孙厚彬 《科技资讯》2013,(11):191-191
多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对减轻高校办学的成本,提供更为坚实的后勤保障,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出现的新的问题,新的矛盾也显现出来。本文就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向前发展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距离改革的最终目标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其并不能完全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求。因此,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研究认为,高校后勤化改革的发展趋势是后勤服务市场化、后勤服务商品化和后勤生产的专业化,其中科学利用社会资源、高校后勤实体的规范发展以及政府的科学调控是保障高校后勤化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教育迅猛发展,高校后勤已成为高校发展规模的瓶颈所在.在国内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内张力和社会经济一体化、企业竞争全球化的外围力的作用下,高校后勤社会化已成必然.笔者根据在杭工院文印中心四年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体制创新的需要,是发展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需要,也是中国加入WTO后高等教育实现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经历了一个有序发展的过程,总的来说,成绩是巨大的,表现在多个方面。但同时还有许多方面值得继续深化改革和不断探索研究。要进一步提高对高校后勤改革的认识,进一步完善高校后勤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利伟科 《科技咨询导报》2009,(5):230-230,232
高等学校后勤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和保障性的工作,是高等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研究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高等教育大众化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高校长期以来形成的包揽后勤办社会的旧模式未能根本改变,高校后勤改革滞后于整体改革,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结合黑龙江大学后勤改革的实践,笔者认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有两个基本点:一是把后勤经营推向社会,二是引进社会力量支持后勤经营。确立经营后勤的思想,提高后勤部门效益。随着现代教育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教育人口的不断增长,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涉及面最广、影响程度最为深刻的公共事业,教育对国家政策指导、社会资源配置和运行体制改革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当前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际状况,着重就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后勤服务实体从过去纯粹的行政组织转变为一个新型的、独特的经济组织后,其基本特征、影响和制约其发展的部分原因、与学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规范学校与后勤服务实体关系所应遵循的原则,试图通过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以及学校与后勤服务实体的贲、权、利关系的分析,对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的法律地位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当前高校普遍进行的一项改革 ,这项改革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其他许多项改革一样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有“三关”要过 :一是思想认识关 ,二是制度建设关 ,三是感情人情关。过好第一关 ,就是要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认识。到底该如何看待当前的后勤社会化改革 ,本文拟谈谈我们的几点认识。第一点认识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党和政府关于高校改革的一个基本目标 ,这一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清晰化、具体化。早在改革开放初期 ,我们党在高校改革问题上…  相似文献   

12.
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充分认识高校后勤的教育属性和经济属性。既要处理好后勤社会化与“三服务两育人”的关系,又要解决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从实际出发,全面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校后勤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高校后勤改革日趋深入 ,现在已经到了攻坚阶段。“优质服务、服务育人”形成了我国高校后勤工作的特色。在今后的高校后勤改革中 ,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 ,笔者仅就此略抒浅见。一、服务育人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教育属性所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各类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服务、服从于出人材、出成果。学校教师理所当然地应该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作为学校重要组…  相似文献   

14.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9年以来,全国大部分高校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并已推广和普及。但是,因为情况千差万别,在操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同于其他市场化改革,高校后勤实体在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教育属性和经济属性的结合,既要处理好后勤实体同原属高校的关系,又要处理好增收盈利的经济效益和服务育人的社会效益的关系。本文将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探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企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全面开始于1999年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管理的重要方面。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后勤运行机制不断规范,后勤服务质量逐步提升,后勤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但由于诸多原因,各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仍面临着思想认识困境和体制机制困境。要突破这种困境,需要我们进一步明确改革的目标与方向,把握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创新改革的思路与举措。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高校后勤的传统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迫切需要进行改革,逐步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在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关键是建立必要的机制,科学的管理机制和严格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那娜 《科技信息》2010,(12):357-358
现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还处于较低水平。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随之更新。这对正处于后勤实体由原来的事业型管理单位向经营企业型实体转变的发展,更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意义。因此,分析现阶段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解决现存问题,实施好人力资源管理,进一步促进和完善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摆在我们后勤管理人面前的一门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高校后勤工作是高校一切“教、学、研”活动的基础保障,同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是促进学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但是,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后勤社会化改革到了“瓶颈”的现象,本文通过对后勤管理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关于后勤针对“甲乙方”关系模式改革发展方向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以往几十年的实践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保障的作用 ,但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封闭式配套服务 ,造成了工作效益低下、资金浪费等众多突出矛盾 ,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今天 ,出现不少弊端。本文从邓小平同志对后勤管理思想的指导作用和市场价值规律的理论角度 ,深入探讨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 ,以阐述其必要性。同时 ,针对高校后勤改革在政策制订、队伍建设、资产评估等具体的实践环节进行了思考 ,以利于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20.
张华清 《科技信息》2013,(18):97-97
高校后勤工作作为高等学府的"后院"工程,其发展趋势和改革效果将直接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稳定。高校后勤改革经历了10年的历程,其成就不言而喻,但在思想建设、制度保障、管理体制等方面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深入浅出的分析了当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