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采用正交设计-流动注射荧光光谱分析法,对测定过氧化物酶体系的各影响因素进行了正交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对羟基苯丙酸是影响反应的显性因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反应有增敏作用,并对其增敏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一种过氧化物酶催化下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对邻氨基酚-H2O2-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盐酸间氨基酚-H2O2-辣根过氧化酶和氨基酚-H2O2-辣根过氧化物酶伏安酶联免疫分析体系测定HRP的增敏作用,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反应具有增敏作用,并对还原电位有一定影响,据此,可利用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提高了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同时,对表面活性剂的增敏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关于表面活性剂对荧光反应增敏机理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来的一些文献资料,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对荧光反应增敏作用的机理,认为:增敏作用与胶束的形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以及活性基团的带电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多种表面活性剂对联苯胺-H2O2-辣根过氧化酶伏安酶联免疫分析体系测定HRP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在一定的浓工范围内对反应具有增敏作用并且对还原电位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此可通过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无机盐作为酶抑制剂,对尿素酶解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用氨气敏电极跟踪反应进行分析。实验表明,无机盐能有效地抑制尿素的酶解反应。同时还研究了脲酶抑制机理。  相似文献   

6.
系统研究了β-环糊精及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对Zn(Ⅱ)-TAPP显色反应的影响,β-CD,CPB单独使用时对体系均有一定的增敏、增稳作用,两者组合则表现为明显的协同增敏、增稳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大麦苗含硒过氧化物酶催化联二茴香胺-H2O2反应体系的主要氧化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并用UV,IR,MS和NMR进行了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的主要反应产物为联二茴香胺的二聚体。在此基础上,对含硒过氧化物酶催化联二茴香胺-H2O2反庆的机理作了进一步的推测。  相似文献   

8.
非水介质中辣根过氧化物酶失活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酚类氧化反应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温度,含水量等因素对酶储存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反应过程中酶的失活动力学。结果表明,在低水环境的有机相中,酶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催化酚和过氧化物的氧化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参与酶的失活过程,使失活速率增加;选择合理的反应条件,有助于减少失活,增加酶的使用周期。  相似文献   

9.
采用复合酶处理餐厨垃圾,旨在酶解餐厨垃圾中的营养物质和降低其固形物含量。以餐厨垃圾的降解率为优化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初步探究复合酶添加量及比例、酶解时间、反应初始pH值、酶解温度等因素对酶解反应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实验进行工艺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酶制剂添加量0.7%、反应初始pH6.0、酶解温度55℃,此时餐厨垃圾的降解率为33.98%。  相似文献   

10.
比较了多种增敏剂对铬(Ⅲ)与铬天青S的显色反应的增敏效应,并考虑利用铬(Ⅲ)配合物的动力学惰性以提高显色反应的选择性。本文提出了“铬(Ⅲ)—铬天青S—溴化烷基二甲氨基乙酸”体系新的增敏型多元配合物。研究了形成这个体系配合物的最佳条件及配合物的组成。证明增敏剂CDMAA或TDMAA很适于分光光度测定微量铬,具有高灵敏性及选择性。当CDMAA或TDMAA用作增敏剂时,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1.56×10~5或1.88×10~5。这两个增敏剂的增敏效应高于以前已见诸报导的各种增敏剂。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盐渍下华北葡萄叶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分离纯化了一种带正电荷的过氧化物酶(CPOD)并研究了其部分特性。结果表明,在NaCl 浓度大于100 m mol/L时,叶片过氧化物酶总活性下降,但NaCl 浓度为150 m mol/L时CPOD仍不受影响。该CPOD可用DEAE- 纤维素柱和人造沸石柱纯化,其最适pH 为6.14~6.47,对蛋白的表观Vm ax 为4 082 U/mg,对H2 O2 的表观Km 为3.49 m mol/L。高浓度无机盐刺激纯CPOD 活性增加,推测该CPOD 可能在葡萄抗盐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化学发光法测量了烟草植株各器官中可溶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发现各个器官中的过氧化物酶,以花器官(特别是花萼和花冠)中的活性为最高,年幼组织活性最低,当器官或组织成熟衰老时,酶活性也随着增高,在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高的同时,出现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加与衰老之间的关系,可能与分解由于过氧化氢酶活力下降而积累的过氧化氢有关。它代表植物一种适应性保护机制,用以延缓衰老过程。  相似文献   

13.
用化学发光法测量了烟草植株各器官中可溶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发现各个器官中的过氧化物酶,以花器官(特别是花萼和花冠)中的活性为最高,年幼组织活性最低,当器官或组织成熟衰老时,酶活性也随着增高,在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高的同时,出现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加与衰老之间的关系,可能与分解由于过氧化氢酶活力下降而积累的过氧化氢有关.它代表植物一种适应性保护机制,用以延缓衰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PP333处理后,苗高明显矮化,根长则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同时苗体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其同工酶谱带随之发生相应变化。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苗高与PO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r=-0.9325);根长与POD活性呈不显著负相关(r=-0.4216)。用外源GA_3逆转PP333的抑制作用时,POD活性下降,同工酶谱带着色变浅,C_3带几乎消失,用NAA处理未见有逆转PP333的抑制效应,同时POD活性提高,同工酶谱带增加两条(B_1、C_2带)。由此可以认为:PP333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是通过对酶的影响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云南松性分化中的几种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云南松(Pinus vunnanesis)几种性别类型植株针叶对几种药剂的耐药性,叶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工酶,叶中的还原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偏雌株针叶对几种药剂(1%2,4-D,1%K_2Cr_2O_7,5% Cu_2SO_4)的抗性比偏雄株和正常株高。表现为它的受害部位长度与叶长的比值低(雌株平均为0.24~0.33,雄株为0.44~0.55,正常株为0.36~0.41),这与它叶子的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低,还原性物质(还原糖,维生素C)含量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金属胶束模拟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苯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咪唑衍生物钴配合物Co(biap)·Cl2和胶束形成的金属胶束作为模拟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H2O2氧化苯酚反应;探讨了过氧化氢浓度、反应温度、酸度和胶束性质影响催化反应的原因;提出了金属胶束催化氧化苯酚的反应历程;建立了金属胶束催化苯酚氧化的动力学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过氧化物酶催化的硝化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氧化物酶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酶,可催化多种反应;在H2O2/NO^- 2体系下,过氧化物酶可以催化酚类以及其他芳香族化合物的硝化,对过氧化酶用途、催化的硝化反应及其硝化机理做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8.
B_9对花生幼苗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幼苗三叶期用1000PPmB_9溶液喷施叶片.处理后,每隔二天测定茎尖、成长叶和根的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以及主茎高度,结果表明:1.在正常情况下,花生幼苗不同器官的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大小依次为:根>成长叶>茎尖;而且此酶活性随着植株年龄的增大而逐步升高.2.B_9明显提高了花生茎尖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而对根和叶的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似乎没有影响.3.B_9明显抑制花生幼苗主茎伸长.  相似文献   

19.
牦牛血清中分离纯化的转铁蛋白对人红细胞膜的抗氧化具有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Fe2 + /H2 O2 两个体系产生的O·2 -、OH·对红细胞膜造成氧化损伤 ,通过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的测定研究牦牛转铁蛋白在抗氧化方面的作用与机制 .结果 :O·2 -和OH·可以造成红细胞膜丙二醛量的显著增加 ,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的下降 .当适量不同浓度牦牛血清转铁蛋白在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Fe2 + /H2 O2 两个体系前处理可以抑制丙二醛的产生 ,保护红细胞膜免受丙二醛的氧化损伤并且使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升高 .提示 ,牦牛血清转铁蛋白对O·2 -和OH·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甲醛对芦荟POD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以玻璃箱模拟室内空间环境,应用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在不同甲醛含量下芦荟对甲醛的吸收及其体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有芦荟存在时甲醛气体含量显著下降,芦荟体内的POD酶活性增强;随着通入甲醛气体量的增加,芦荟对甲醛的吸收量显著增加,POD活性的提高也越来越显著.说明芦荟体内POD酶对甲醛气体的胁迫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生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