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科技》2016,(4):2-3
正4月22日,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省长李强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万钢、李强为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揭牌。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宣读国务院关于同意杭州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主持会议,杭州市市长张鸿铭讲话。省科技厅、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8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杭州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国务院批复的第10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根据国务院批复文件,杭州高新区和萧山临江2个国家高新区可享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政策,并允许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在跨境电子商务、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人才集聚、信息化与工业化  相似文献   

3.
<正>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自2014年8月实体化运作以来,作为主攻"浙江智造"的省级产业集聚区,荣获了"临江国家级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等多块金字招牌,并被授予"智能制造总部(浙商)基地"称号。大江东向着"再造一个杭州新城、再造一个杭州工业"的战略愿景大步前行。  相似文献   

4.
示范区是经国务院批准,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的区域。2009年至今,国务院已确立了1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杭州是第10个。建设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需要将国家战略需求与杭州的区域特色、高新区的发展状况结合起来进行统筹思考。本文从杭州现状出发,分析优劣势,拟定总体思路和战略定位,探索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2009年,国务院批复在北京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各地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树立了示范和标杆。2010年,杭州市启动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浙江杭州考察时,原则同意杭州申报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进入快车道。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杭州已成功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杭州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背景和基础⒈形势意义进入新时期,经济全球化深度推进,科技创新层出不穷,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步伐加快,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面临着新的机遇和  相似文献   

6.
正核心目标——打造"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2015年8月25日,国务院同意杭州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杭州遵照国务院批复意见,以打造"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为核心,加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编制了《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送审稿)》、《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布局规划(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7.
通过全面梳理杭州市现有创新政策,深入分析其激励点,提出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政策先行先试的政策建议,让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政策在杭州落地,确保区内企事业单位享受示范区的普惠政策,激发示范区创新创业活力。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以来,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坚持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主线,明确科技部门落实经济发展的任务和责任,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努力争创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逐步推进,狠抓落实。杭州市科委以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为契机,专题研究具体争创措施,通过工作突破,推进全市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积极开展争创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立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聚焦示范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底,杭州迎来一件喜事——成功创建成为我国第10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看到这面金光闪闪的招牌,哪怕是懵懂顽皮的小孩子都知道,杭州要变得更加"高大上"了。然而,相对于长篇大论的"国际经济背景"、"世界技术潮流"而言,杭州的企业家、创业者们,更关心的是在杭州未来发展中,有哪些政策红利是可以实实在在享受到的?本刊记者专访杭州市科委党组书记、主任阳作军,为大家进行快速解读"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件事儿。  相似文献   

10.
<正>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依托历史文化、山水资源,发挥科教资源、民营经济和大众创业优势,构建了以电子商务、互联网、物联网为特色的产业格局,在自主创新、民营经济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领域独树一帜。2015年11月,浙政函[2015]166号《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送审稿)》新鲜出炉,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以后,杭州的创新创业事业将呈现什么样的景象?本刊编辑部为您导读。  相似文献   

11.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是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需要,国内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评价体系、动力机制、政策研究等文献已不少见,但是尚未见对某个区县市如何融入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战略研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规划范围不尽相同,但可以确定的是都要由地方区域单元组合而成。通过对国内外区域创新体系模式的研究比较,概括出国外科技创新中心及国内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的经验及启示,并由小及大,通过对杭州市江干区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提出城区对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目标及建设路径,具有应用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的决定》,浙江省将紧紧围绕科学立法,在健全地方法规规章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地方立法是践行"法治浙江"理念的积极尝试。本文总结了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地方立法的主要内容,涉及空间资源优化、促进创新创业、集聚创新人才、发展科技金融、培育开放创新、政府公共服务等领域;同时指出,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地方立法既要强调针对性,又要强化规范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正杭州:营造更具活力和持续动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十二五"以来,杭州以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抓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大力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一、示范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扎实推进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  相似文献   

14.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他近期在调研时明确表示支持杭州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杭州申请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此同时,杭州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15.
正杭州一直把创新创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2015年,杭州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达到301.6亿元,累计引进海外留学人员2.3万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58.2%。2015年,杭州市相继获批中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迎来了政策创新的高峰,《进一步支持大众创新创业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施意见》("黄金12条")、《关于加快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工业  相似文献   

16.
近日,商务部公布2020年国家级经开区考核评价结果,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居全国前十,全省第一. 近年来,钱塘新区围绕国家高新区、杭州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紧抓高新培育、科技合作、平台创建等年度重点工作,以科技创新驱动助力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今日科技》2016,(4):1
正4月22日,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省长李强出席会议并讲话。李强代表省委、省政府对科技部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浙江发展表示感谢。他说,创新是新常态下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的重大实践。浙江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  相似文献   

18.
<正>为打造"互联网+"世界科技创新高地,2016年4月召开的浙江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之后,绍兴、宁波以及湖州等地也积极谋划建设各自的科创大走廊。科创大走廊的实质是科技创新的集聚区和示范区,也是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区。中关村是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借鉴中关村科技创新经验,将有助于浙江科创大走廊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编者按:宁波、温州两地,横跨200多公里。曾几何时,时间是一把尺子,它成了人们丈量空间距离最简便的工具。在"汽车跳、浙江到"的年代,人们的印象里,从宁波到温州,至少要花10多个小时,而40年后的今天,一切都在改变……2018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宁波、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此,浙江成为拥有两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省份。11月30日,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举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情况如何?将会带来哪些改变?下一步,如何推进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本刊为您一一解读。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     
<正>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杭州,就是这样一个不断追逐创新梦想的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近年来,杭州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抓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全面创新,斩获了不少荣誉。杭州拥有肥沃的双创土壤——总量超过48万家、占比超过95%的充满活力的小微企业,是杭州大力推动双创工作的底气。早在2010年,杭州就启动了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又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