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废陶粒透水混凝土的配比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分析陶粒掺量、颗粒级配及水灰比对透水混凝土孔隙率、抗压强度、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灰比及掺入陶粒大粒径质量占比量的增大,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降低,透水系数增大。试验最优配比方案为:陶粒掺量40%,陶粒级配为m(5~10 mm)∶m(10~15 mm)=6∶4,水灰比为0.3,该组合下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为25.2 MPa,透水系数为3.9 mm/s。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率对机制砂陶粒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进行了机制砂陶粒混凝土抗压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机制砂陶粒混凝土的立方体和轴心抗压强度在砂率较小时受水泥用量的影响较大,在砂率较大时受水泥用量的影响较小;弹性模量同时受到砂率和水泥用量的关联影响,存在着最佳砂率和水泥用量;相比于天然砂轻骨料混凝土,机制砂轻骨料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较大;立方体和轴心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均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降低。建议给出了拌合物工作性和强度均满足要求的LC35级机制砂陶粒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用量460~520 kg/m3、水灰比0.35和砂率42%),可供实际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以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掺入激发剂,黏结剂等外加剂,采用免烧结制备工艺,进行建筑垃圾再生料吸音陶粒的制备。将吸音陶粒作为主要骨料,掺入减水剂调节水灰比和水泥用量,进行吸音陶粒混凝土的配合比正交试验。为满足实际工程应用要求,以抗压强度作为指标确定吸音陶粒混凝土的配合比,其孔隙率为20.5%,抗压强度为12.76 MPa。结合轨道交通现场实际,设计模板尺寸浇筑陶粒混凝土吸音板,并采用混响室法对吸音板进行声学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孔隙率是影响吸音陶粒混凝土吸声性能和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陶粒混凝土吸音板的平均吸声系数为0.74,降噪系数为0.8,满足实际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吸音降噪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压性能,以奎屯生产的陶粒为轻粗骨料,采用松散体积法设计了6种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测定了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及混凝土的立方体和轴心的抗压强度,轻骨料混凝土的和易性较相同水灰比的普通混凝土差,立方体抗压强度与轴压强度的比值约为0.72。探讨了水灰比和砂率对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及密度的影响程度,水灰比与砂率对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显著,正交分析其极差≥4;水灰比的影响较砂率大,二者极差比为1.68。  相似文献   

5.
麦秸纤维多孔陶粒混凝土基本物理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填充理论,以目标孔隙率为主要设计指标,确定了麦秸纤维多孔陶粒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水灰比为0.3,不同纤维掺量、目标孔隙率和骨料粒径情况下,测定了多孔陶粒混凝土的28 d抗压强度、干密度、实测孔隙率、绝干和饱水状态下的导热系数,得出在陶粒粒径为10~20 mm时,28 d抗压强度范围为0.595~3.579 MPa,干密度范围为613~886 kg·m~(-3),实测孔隙率范围为36.5%~52.4%;采用5~10 mm陶粒时28 d抗压强度增大显著,而干密度、实测孔隙率和导热系数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6.
采用陶粒和陶砂作为粗细骨料配置高强全轻混凝土,研究了水灰比和砂率对全轻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干表观密度、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轴心抗拉强度等基本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拌合物工作性能良好;不同配合比的全轻混凝土干表观密度在1 668.21 731.6kg/m3范围内变化,密度等级为1 700;当水灰比由0.35减小至0.25时,全轻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由45.6MPa增加到50.5MPa;砂率对全轻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小;轴心抗压强度相对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换算系数可取为0.92,劈裂抗拉强度相对于轴心抗拉强度的换算系数可取为0.52.  相似文献   

7.
刘立新 《科技资讯》2010,(29):20-22
本文采用粘土陶粒配制了轻集料混凝土,研究了水灰比、砂率及陶粒的粒径对混凝土塌落度及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砂率的增大,混凝土强度提高,但当砂率超过一定范围时,混凝土的工作性降低;当陶粒的最大粒径减小时,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的提高。把试验的部分结论应用与实际工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研究   总被引:52,自引:4,他引:52  
设计并完成了 2 6 4块再生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试验 ,系统地研究了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水灰比、龄期以及表观密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比分析 ,得到如下结论 :再生粗骨料的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各龄期抗压强度影响很大 ;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不同 ,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水灰比的关系不尽相同 ;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发展规律不同于天然混凝土 ;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其密度之间基本上为线性关系 ;通过调整水灰比可以使再生混凝土获得满足设计要求的抗压强度 .最后结合试验结果给出了各种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时能够达到设计强度为 30MPa的水灰比 .  相似文献   

9.
采用U型管微压测定装置,研究了不同类型、不同预湿程度和不同掺量的陶粒在总水灰比相同,1 d龄期混凝土中的吸水返水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陶粒吸水返水过程与陶粒类型、预湿程度密切相关,受陶粒掺量的影响很小;当陶粒类型相同时,预湿程度越高,陶粒在混凝土中的吸水能力越弱;当预湿程度相同时,对于无预湿陶粒,吸水率大的陶粒吸水能力较强;对于有预湿陶粒(1 h或24 h),吸水率大的陶粒吸水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研究了水灰比、骨料类型和再生骨料混杂比例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通过对混凝土Bolomey抗压强度计算模型进行修正,建立了混杂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骨料类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随着水灰比的减小而增大;再生砖骨料混凝土在不同水灰比条件下相比天然骨料混凝土强度降低幅度在15.43%~38.34%之间;再生混凝土骨料混凝土在不同水灰比条件下相比天然骨料混凝土强度降低幅度在1.20%~15.81%之间;随着再生砖骨料在混杂骨料中取代率的增加,混杂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逐渐降低.建立的再生骨料混杂比例预测模型可以根据混杂再生骨料的吸水率确定再生砖骨料所占的质量比;建立的混杂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模型计算误差在5%以内,计算精度较高,可为混杂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试验,研究水灰比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棱柱体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棱柱体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以页岩陶粒混凝土为基础配方,系统研究了单掺和双掺不同含量的偏高岭土、粉煤灰、钢渣等矿物掺合料对其抗压强度影响,通过SEM和XRD进行了相关的微观结构和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当单掺矿物掺和料质量分数为10%时,页岩陶粒混凝土达到最高的抗压强度;双掺和时,总掺量为10%(质量分数)、比例为1∶2的偏高岭土和粉煤灰时,页岩陶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最好,其3d、7d和28d的抗压强度分别达到了18.1、28.6和35MPa,对比没有加入矿物掺合料的页岩陶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分别增加了417%、267%和250%,主要原因是偏高岭土和粉煤灰的掺加能够优化轻骨料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对强度具有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建筑垃圾再生粗细骨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建筑垃圾制成的再生粗细骨料配制再生混凝土,研究不同水灰比和再生粗细骨料不同的取代掺量时,新拌再生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和7 d、28 d、90 d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新拌再生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与再生骨料掺量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水灰比为0.55时,再生混凝土各龄期的抗压强度值较低,其90 d的抗压强度最低,但...  相似文献   

14.
多孔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灰比、孔隙率、级配、增强剂(硅灰、苯丙乳液)对多孔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灰比的增加,混凝土的抗折和抗压强度先增后减,存在一个最佳水灰比值;多孔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随孔隙率的增大而明显下降;另外,改变级配和增强剂的添加也会影响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未经烘干的脱水污泥与粘土,利用粘土良好的吸水性,将污泥放置于粘土中捣制并混合制备陶粒,减少了脱水污泥在与粘土混合前需要单独对污泥进行烘干这一步骤.试验表明:经过优化后的陶粒制备方法可以生产出性能优异的轻质陶粒.随着烧焙温度的增加,陶粒的堆积密度减小、吸水率增大、单颗抗压强度减小;随着污泥掺量的增加,陶粒的堆积密度增大,单颗抗压强度亦会增强.  相似文献   

16.
利用粉煤灰制备轻质多孔陶粒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高岭土、生石灰和玻璃粉为辅助原料,采用微波发泡法制备了水处理用多孔陶粒.研究了不同配方和不同烧结温度等对陶粒气孔率、强度等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制造高气孔率的多孔陶粒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制得的多孔陶粒的显气孔率为60%,闭气孔率为10%,抗压强度为9.5 MPa.  相似文献   

17.
首次采用卧式Hopkinson束杆装置进行冲击压缩实验,研究了冻融循环试验过程中裂缝发展和动弹性模量变化的规律及冻融循环周次对陶粒混凝土大尺寸试样冲击压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动态抗压强度随着冻融循环周次的增加而降低,随陶粒体积分数增加而降低,最大抗压强度随加载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对再生骨料无砂透水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和透水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经25次快速冻融循环后,随着孔隙率和水灰比的增大,再生骨料无砂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损失率、透水系数也随着增大,质量损失率在水灰比为0.35孔隙率为20%时最大.当水灰比为0.35,孔隙率为15%时,再生骨料无砂透水混凝土的综合性能最好,抗压强度为25MPa,透水系数为4.38mm·s-1,冻融质量损失率为1.08%,抗压强度损失率为5.93%,符合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抗冻性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轻骨料喷射混凝土喷层支护承受动态抗压强度能力,以普通C20喷射混凝土配比为基准,将3种不同掺量的陶粒与聚丙烯纤维进行组合,配制出了9组轻骨料纤维喷射混凝土(lightweight aggregate fiber shotcrete,LAFS),进行了一维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冲击及扫描电镜(SEM)试验,同时借助MATLAB数值计算软件,拟合出陶粒-聚丙烯纤维掺量与LAFS动态抗压强度预测模型.研究表明:陶粒掺量与聚丙烯纤维掺量对LAFS动态抗压强度的影响是交互的,同陶粒掺量下,不同的聚丙烯纤维掺量,对LAFS动态压缩性能有很大差异,反之亦然;混凝土基体中均匀分布的陶粒与乱向分布的聚丙烯纤维网,与混凝土基体共同受力,使得LAFS应力-应变曲线屈服平台明显、韧性增强;本试验条件下陶粒与聚丙烯纤维掺量较好的组合为:49.81 kg/m3 +0.91 kg/m3、99.67 kg/m3+ 1.82 kg/m3.拟合得到的LAFS动态抗压强度模型与研究成果可为LAFS推广及配合比确定起到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煤矸石陶粒对混凝土微观孔结构特征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基于低场核磁共振(NMR)技术,对煤矸石陶粒体积取代率(0%,20%,40%,60%)的混凝土进行试验,测定煤矸石陶粒混凝土T2弛豫时间谱,进而转化为孔径分布曲线,并计算煤矸石陶粒混凝土孔隙率、最可几孔径和孔级占比等微观孔结构特征,同时通过力学性能试验测试不同取代率煤矸石陶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陶粒掺入混凝土后具有细化孔隙的作用,随着煤矸石陶粒取代率的增加,孔隙率先增大后有所减小,且无害孔占比和少害孔占比增多,有害孔占比和多害孔占比减少,最可几孔径减小,能够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微观孔结构特征。此外,随着煤矸石陶粒取代率增大,试件的抗压强度先变小,再由小变大,最后再变小,其中取代率40%时,其抗压强度最优。通过对煤矸石陶粒混凝土孔结构特征的测试,为分析煤矸石陶粒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提供了一定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