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综述了外加颗粒对钢铁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对钢铁中第二相颗粒的内部析出法和外部加入法的差异进行了简单概述。分析了第二相颗粒对钢铁材料的积极作用及不利影响,概述了钢铁材料中外加颗粒的选取原则、尺寸控制、加入量和加入方法等,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3.
利用DELTA-DSC7差示扫描量热仪对ZrO_2纳米超微粉进行等温分析测试研究,发现ZrO_2纳米粒子在240℃等温发生明显的放热转变。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利用改装后的报废显微硬度计进行金相组织中的第二相粒子的分布及数量的测定方法,该方法具有比一般金相法更快捷、准确的特点,同时又使报废设备得到充分利用,既降低了工作量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提高了测量精度,简化了操作手续,使一项繁琐的测量过程变得简单易学。  相似文献   

5.
采用软化学合成法合成了HgS纳米粒子。新合成的HgS的IR谱,XRD测试结果与标准样的完全一致。TEM测试HgS的粒径为30nm左右,颗粒大小均匀、不结团。结晶水是固相反应的关键,它不仅有分散的作用,还有催化的作用。一般地,一种带结晶水的无机盐与另一种盐发生固相反应,颜色的变化是固相反应的指示剂,稳定颜色的生成是固相反应的终点。若目标产物易分离,则该反应是在物理因素(研磨等)作用下,便可得以进行的有实际意义的固相反应。  相似文献   

6.
固相法制备氧化铁纳米粒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氧化铁的纳米粒子,并对其进行了XRD谱图表征,发现产物氧化铁的晶型与灼烧温度及灼烧时间有关,随着灼烧温度的升高和灼烧时间的延长,氧化铁的晶型从γ型向α型转变。同时讨论了温度、时间等条件对产品粒径、产率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孙明力 《科技资讯》2013,(12):92-93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金属材料元素分析的相关工作经验,以钢铁材料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法分析为研究对象,详细论述了6种原子光谱分析方法和2种分子光谱分析方法,给出了8种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紧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评论,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纳米CaCO3粒子对PMMA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DMTA技术研究了纳米CaCO3粒子对PMMA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纳米CaCO3粒子对PMMA材料的储能模量、阻尼和力学状态转变点有明显影响,有助于提高PMMA材料高温段动态力学性能和扩大力学状态稳定区间.这表明用动态力学热分析技术这一新的表征手段,能更有效地表现出纳米粒子对聚合物基动态力学性能影响的规律和效能.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大分子以及表面活性剂-大分子复合体系在纳米粒子制备中的应用.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胶束结构、大分子或表面活性剂和大分子形成的有序体均可以作为软模板,在制备纳米粒子中发挥模板作用和稳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无定形的Ni(OH)2沉淀水热晶化法,我们合成了粒径为50~90 nm的β-Ni(OH)2 纳米粒子.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能量散射谱(EDS)等技术表征了其形貌和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在较高的Ph值下,仅仅纳米粒子能够被获得,其形貌近似于球形,结构属于水镁石结构.我们讨论了纳米粒子可能的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粒径为20~40nm的Al2O3纳米粉在铁液中的运动行为.结果表明,经分散后加入铁液中的Al2O3纳米粉,在铁液中保持60min后,Al2O3粒子没有产生明显的团聚或聚集成微米级或更大尺寸的粒子,粒子尺寸为20~60nm,呈现较好的弥散分布状态.采用布朗运动理论描述纳米粒子在铁液中的运动行为.纳米粒子在铁液中不易发生碰撞和聚集,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一致.纳米Al2O3在铁液中不易团聚或聚集的行为与钢液中一般的Al2O3夹杂物易碰撞聚集而长大的行为不同.  相似文献   

12.
物料资源是钢铁制造系统产生环境影响的根源,揭示钢铁制造系统物料资源输入和环境排放之间的关联性是钢铁企业实施绿色制造的重要技术基础.建立钢铁制造过程输入输出框架模型,提出一种对钢铁制造过程物料资源消耗和环境排放进行关联性分析的方法.通过某炼钢工艺过程的应用实例,验证了上述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基于初始幅值磁导率法的新型钢铁材质无损检测仪器,论述了它的检测原理和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要点。该仪器能迅速地检测钢铁件的成分及硬度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型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内外钢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大型钢铁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危机也更大了。从我国大型钢铁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出发剖析了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为钢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粘贴钢板加固木梁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8根木梁粘贴钢板加固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其中3根为对比试件,5根为粘贴钢板加固木梁试件,试验参数包括钢板厚度(3或5mm)、钢板层数(1或2)和是否采用螺栓锚固。研究结果表明:粘贴钢板加固木梁的极限承载力有明显提高,提高幅度为9%~141%(平均提高60%);其中采用螺栓锚固的粘贴钢板加固木梁的极限承载力提高幅度更大,平均提高88%。加固木梁的极限位移亦明显提高,提高幅度为16%~139%(平均提高61%)。粘贴钢板加固木梁试件的初始弯曲刚度亦有较大提高,提高幅度为32%~158%,其中粘贴一层5mm厚钢板的加固木梁提高最多。粘贴钢板加固木梁跨中截面仍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加固木梁受拉边缘钢板拉应变和受压边缘压应变明显小于对比试件。粘贴钢板加固木梁并用螺栓锚固是一种有效的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出成分为Fe-12.5Cr-2.5W-0.4Ti-0.02V-0.4Y2O3 (12Cr-ODS,质量分数,%)的铁素体钢.通过电镜观察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12Cr-ODS铁素体钢的组织与性能,并定量计算了不同强化机制对合金屈服强度的贡献.电镜观察发现12Cr-ODS钢为等轴的铁素体组织,平均晶粒尺寸为1.5 μm,不同尺寸氧化物在基体中均匀分布.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12Cr-ODS钢具有优异的室温拉伸性能,屈服强度达到738 MPa.合金主要强化机制为氧化物弥散强化、氧化物弥散强化钢加工强化、热错配位错强化和晶界强化机制,各种强化机制计算得到的理论屈服强度为750 MPa,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体外预应力加固钢梁桥的设计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体外预应力加固简支钢梁桥时体外预应力筋的线形布置、预应力损失以及内力增量的计算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体外预应力加固简支钢梁的设计计算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一模型梁进行了加固设计计算,且与模型梁的实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符合较好,表明该方法可行,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对普通砖砌体应用斜拉筋加固技术,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就加固砖砌体的抗震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分析结构的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延性系数、耗能能力以及刚度退化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斜拉筋配筋量的增大,试件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均得到提高,结构耗能能力和延性系数增加,墙体破坏形态由脆性到延性转变.斜拉筋加固作为砌体结构加固的一种新技术被提出.  相似文献   

19.
A new type of corrosion inhibitor and fog suppressor composed of Nitrogen-containing alkaloid, water-soluble butadiene lower polymer, and inorganic electrolyte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gravimetric and electrochemical method. Effects of this chemicals on pickling rate and hydrogen penetration into iron and steel material in 50∼150 g/L HCl or/and H2SO4 solutions at 20∼70°C temperature were examined. The amount of acid fog escaping from the surface of air-liquid was determined by chemical titr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fficiency of inhibition and suppression depends on film properties by which mean a barrier film on the interface of bare mild steel/solution or an unsolvable liquid membrane as hydrophibic effect. In present work the film-forming mechanism by in situ and chemistry-mechanics effect is also discussed.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Tao Yingchu, born in Jun. 1943, Pro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