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鄱阳湖流域矿产资源丰富,流域内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运用田野调查、农户访问以及计算机辅助GIS、RS等方法与技术,根据乡村旅游的特点、矿区的自然景观、资源环境、文化及目标市场与系统内部空间结构相互作用的关系,建设以国家矿山公园为导向,矿山旅游与"世界橙乡游"、"生态赣州游"相结合的的乡村特色旅游,实现矿山乡村旅游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促进鄱阳湖流域经济、环境、社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流域环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与流域环境政策的跨区域性之间的矛盾使得流域环境政策在区域合作中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本文从环境政策所涉及的各方利益互动的角度,运用博弈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太湖地区的流域环境政策为例,通过分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间在环境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博弈过程来探讨流域环境保护的利益驱动机制,并依据其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流域水电开发带来的效益和诸多问题,将重组流域经济-环境-人类社会系统,以协同理论为基础,围绕移民能力建设与充分就业、优势产业持续发展、水电开发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以协同主体群体行为为基点阐述了协同论在库区IMESD规划中的适用性,建构了流域IMESD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目标与核心内容、编制程序等。流域产业-移民-环境协同发展规划的规划方法研究,将有利于提高区域战略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推动大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大理洱海流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为个案,指出洱海流域环境问题的出现与流域内居民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认为在加大投入改进环境治理技术和建设环境治理设施的同时,需要培养流域内居民的环境主体意识,并通过社区组织动员流域内居民开展参与式的环境治理,从而为提高流域治理效果,并实现环境治理效果的可持续性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5.
玛纳斯河流域生态与环境需水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国内外关于生态和环境需水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界定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与环境需水的内涵.结合国内外生态与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和玛纳斯河流域的实际情况,初步探讨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和环境需水的研究思路、计算内容和方法,从而为定量评价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几个重大原则为指导,运用WebGIS技术,设计开发了江苏省流域环境信息系统。系统开发采用ARC/INFOGIS平台、SQL数据库管理系统,结合VB等高级编程语言完成。整个系统是基于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Web信息发布系统,重点讨论了该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功能,系统由数据库管理模块、流域环境管理模块和应用模型库3部分构成,解决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集成问题,实现为流域环境管理部门提供辅助决策支持目的。  相似文献   

7.
滇池流域社会经济环境系统优化与情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境承载力为理论依据,在滇池流域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约束下以滇池流域内人口和经济最大化为目标的滇池流域社会经济环境系统优化模型,并分别对是否考虑从牛栏江调水这两种情景下的高、中、低3种规划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估,发现调水对滇池流域人口和经济的承载能力有较大提高,而同一情景下中、低两种规划方案对滇池流域人口和经济的承载能力差异很小。为此,从灵敏度范围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从而优选出中方案作为滇池流域综合管理最佳的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8.
岭南南江流域出土陶器刻划符号数量丰富,刻划规范娴熟,承载着岭南地域文化信息。本文在对南江流域出土陶器刻划符号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南江流域所处的地域环境及考古学文化内涵,对其刻划符号进行科学的释读;进一步联系南江流域大量特殊的出土器物,如玉装饰品、铜鼓、编钟等,研究探寻岭南文化中礼制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前后,沅水和澧水流域涌现出了一个以革命志士为主体的人才群体,我们称之为“沅澧流域人才群”。这个“人才群”在武昌首义中崛起,以宋教仁、蒋翊武为核心,其形成与湖湘文化、会党斗争、学生运动等因素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汉代以后巢湖流域文化衰落是安徽江淮地区考古研究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的分析,并结合近年来环境考古研究的新成果,从环境考古学的角度透视和分析汉代以后巢湖流域文化衰落的原因.结果表明,地理环境改变导致的古"巢淝通道"衰落很可能是汉代以后巢湖流域文化衰落的根源所在.随着汉代以后巢湖流域气候环境的恶化,特别是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群发以及中国大的气候背景下经济文化中心转移,加上南北分治的政治地理因素导致的战乱状态,这些都使得古巢淝经济文化交流通道日渐衰落,区域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遭受重创;经济地位的日益下降,又导致通道沿线大型聚落难以维系,聚落规模变小,表现在考古学上则是聚落遗址和墓葬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巢湖流域原先繁荣的文化也因失去发展的基础而自此衰落.  相似文献   

11.
以流域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主线,以广西西江流域77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选取社会经济系统4个指标和资源环境系统2个指标,构建流域人地系统耦合关联模型,分析广西西江流域人地系统耦合度及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广西西江流域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耦合作用以较强和中等为主,耦合度空间分布差异大,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耦合度类型以磨合型为主,拮抗型与协调型次之,低水平耦合型最少。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流域环境联合执法存在执法理念尚难统一、执法行动较为随机、执法主体职权界限不明、执法数据共享平台存有缺失等问题,导致流域环境联合执法碎片化现象严重。生态整体主义整合了流域环境联合执法机制的价值目标,拓宽了流域环境联合执法机制的适用范围,赋予了流域环境联合执法机制新的内涵,可以为流域环境联合执法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基于生态整体主义的流域环境联合执法机制优化创新,需要从流域环境联合执法的形式、协调机构、主体职权、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解读清代民国时期广西桂江流域现存有关水上交通与水利堰坝的碑刻资料,解析了桂江流域水上交通与商业运输等多个环节,以及桂江流域的农民、渔民、盐商、木商与行商、船户与船帮等围绕着河道、堰坝、鱼梁而产生的纠纷诉讼,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清代民国时期桂江流域以河流为中心的复杂社会关系,以及立体的流域社会图景;本文研究可为广西河流与交通历史研究提供两方面的启示:1.通过解析不同人群在诉讼纠纷时所使用的话语表达,可透视出清代民国时期不同产业在政府赋税结构中的地位及其从业人员社会地位的变动.2.以河流与水上交通为切入点,须历时性地综合分析桂江流域河流环境、多元生计模式人群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人类学的"江河"包含着"长时段"、多层次的人类生产活动与文化创造,也是观照中国地方社会与文化传统的尚佳范式。文章在珠江水系—百越古道的整体性背景上,以"水""域""人""家"为文化结构维度,对右江流域的历史文化进行考察,分析探讨了右江流域文化的地方性、走廊性、交融性和共生性。右江的江河水系联通了"水"—"域"—"人"—"家"的文化生发脉络,生动诠释了"江河文化"作为"家园遗产"的内涵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强化区间线性规划方法的流域环境系统管理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流域环境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问题,运用强化区间线性规划(EILP)方法,建立流域环境系统管理EILP优化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四川省邛海流域管理中.EILP作为区间线性规划(ILP)和改进区间线性规划(MILP)的扩展,能够保证解空间的绝对可行性,其目标函数以适宜区间来表示,求解出系统期望值.该模型以水污染综合防治的投资成本与运行成本最小化为目标,以总磷环境容量、耕地面积、生活污水处理率等为约束,最终给出EILP解空间绝对可行下的区间优化以及风险决策分析结果,并给出了不同阶段的重点实施方案.研究结果表明,EILP模型用于流域环境系统管理中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区间形式的最优解以及7个不同风险水平下的决策方案为决策者提供了选择空间,可以更真实地反映系统中不确定因素对系统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实施水环境全流域管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实施水环境全流域管理,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和分析研究,在我国水环境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从水环境特点出发,以水体环境管理内涵为依据,提出了水体环境全流域管理的模式、管理的基本框架和重要的基础准备。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闭合流域水量平衡原理,以环境水文学的基本观点,阐述了福建省主要流域和区域的水量平衡各要素,并对分区的水量平衡要素与特征系数进行分析,初步得出几个规律性的概念,为流域综合治理及工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风险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流域环境风险评价所涉及的大尺度、多源多受体和邻域效应等难点问题,借鉴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中的相对风险模型,结合环境风险评价常用方法,细化模型评价要素的量化过程,纳入水质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技术,提出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风险的流域相对风险评价方法.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入库支流老灌河流域为例,开展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风险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风险呈沿河流方向逐渐增加的分布特征,上游尾矿库和老灌河水体分别是流域风险管理应重点关注的风险源和受体.不确定性分析表明相对误差为4.9%,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古村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择吉而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产物,是聚落演进的现代表征和聚落型遗产景观的典型代表.流域是聚落的起源地,聚落型遗产景观具有鲜明的流域个性,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流域古村落遗产集聚,散落在汾河流域各段的古村落记录了流域几千年农耕文化、聚落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进,成为山西农耕文化和聚落文化的缩影.由于流域内古村落形成背景与发展条件的不同,古村落构景要素与景观表达分异明显,而对汾河流域古村落景观分异及其形成背景的研究,对于古村落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指出了水污染物按流域运移的规律,以及环境管理机构实现最高总体效率的必要条件,提出建立以河流大小分级、以流域分片,独立于当地行政机构、直属国家环保局和监察部的环境管理体系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