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高能离子与C60晶体相互作用,是认识高能离子与凝聚态物理相互作基本规律和开发应用C60分子材料的基础,对实现C60分子掺杂以及这种材料开发应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120keVH^ 离子注入C60薄膜,系统研究不同注入剂量对C60薄膜结构的影响,用Raman散射技术分析了H^ 离子在C60薄膜中引起的辐射效应,分析结果表明,H^ 离子辐照会影响C60薄膜结构,使C60薄膜产生聚合和薄膜非晶碳化现象,上述现象产生与辐照注入离子的辐射剂量有关,在整个辐照过程中电子能损起主导作用,电子能损有明显的退火效应,致使C60由晶态向非晶态转变过程中,经历了一个石墨化的中间过程,即晶态C60分子→石墨化→非晶碳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2.
强激光辐照靶材引起热烧蚀效应,单元死活技术是Ansys或Marc通用软件中处理热烧蚀过程常用的一种技术,它允许用户在计算分析过程中根据需要随时增加或删除单元.本文采用单元的死活技术和激光辐照引起的热流加载控制相结合,通过一个算例来模拟靶材激光热烧蚀效应.  相似文献   

3.
电镀废水中"金属-络合剂"带来的络合效应可能会降低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络合剂分析的准确度。以镍-草酸为模式化合物,考察了络合效应对络合剂草酸HPLC分析的影响,发现质量浓度为200mg/L的镍离子对草酸定性分析的影响较小,保留时间的变化幅度为1.0%;质量浓度为200mg/L的镍离子对草酸定量分析的影响较大,峰面积的分析误差为33.7%。采用氢氧化物沉淀法来消除络合效应,使得峰面积的变化幅度降为1.7%,从而提高了电镀废水中草酸HPLC分析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对NdFeB永磁材料经激光辐照的材料性能、组织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辐照区包括熔凝层和热影响区;激光辐照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热效应和冲击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金属钨在由离子辐照引起的暂态热流下的烧蚀现象进行研究。建立一维热传模型,通过施加不同能量的热脉冲,研究钨靶材的热响应。计算烧蚀阈值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统计分析烧蚀深度与热脉冲能量的关系。研究热脉冲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移分配状况,并对低于和高于烧蚀阈值下的不同能量分布状况进行讨论。从模拟的角度,建立一个对钨在离子辐照下烧蚀过程的初步的物理图像。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 对金属钨在由离子辐照引起的暂态热流下的烧蚀现象进行研究。建立一维热传模型, 通过施加不同能量的热脉冲, 研究钨靶材的热响应。计算烧蚀阈值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统计分析烧蚀深度与热脉冲能量的关系。研究热脉冲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移分配状况, 并对低于和高于烧蚀阈值下的不同能量分布状况进行讨论。从模拟的角度, 建立一个对钨在离子辐照下烧蚀过程的初步的物理图像。  相似文献   

7.
玻璃固化是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处理高放废物的方式.硼硅酸盐玻璃作为固化体备选材料之一,其辐照效应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工作利用不同种类重离子辐照硼硅酸盐玻璃来研究其辐照效应,利用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原子力显微镜和纳米压痕的方式测量辐照后样品的元素分布、体积改变以及硬度和模量的改变.研究发现,辐照后玻璃元素仍呈均匀分布,产生了3.5%的体积膨胀.硬度和模量都出现迅速降低随后饱和的趋势,其饱和硬度和模量分别下降了35.4%和18.7%.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离子辐照导致硼硅酸盐玻璃的宏观性质(硬度、模量等)显著改变.由此可知在α衰变条件下,硼硅酸盐玻璃的宏观性质也会显著改变.核能量沉积是造成硼硅酸盐玻璃性质改变的重要原因.衰变产生的α粒子和反冲核对硼硅酸盐玻璃性质改变都有贡献,且都不能忽略.可以用单能重离子辐照的方式,同时模拟反冲核与α粒子的辐照损伤.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聚氯乙烯在四氢呋喃与环已酮混和溶剂中的辐照效应,发现凝胶量(同一剂量 下)与混和溶剂组份间的关系不符合加和规则而呈现正偏离。相当于分子在电子激发态下的 “敏化保护作用”,上述正偏离现象用正电荷在环已酮正离子与四氢呋喃分子间传递的概念 来解释。 测定了不同含氯量氯化低压聚乙烯辐照后的电子顺磁共振讯号,发现讯号强度确随高分 子中氯基团增加而线性上升。进一步研究在结晶温度下自旋浓度的衰退速度,亦得到类似的 结果。至此,聚氯乙烯辐照时形成负离子的假说就与上述混和溶剂中辐照的由于正电荷传递 而产生正偏离的现象相互统一起来。 我们同时研究了一系列添加物对聚氯乙烯的四氢呋喃或环已酮溶液辐照时的影响,发现 同一添加物在两种溶液中的作用并不一致。三乙胺与乙醚促进了环已酮溶液中的交联作用, 这可能与混和溶剂中的离子“敏化作用”一样。水,乙醇及醋酸则抑止了环已酮溶液中的交 联。这些物质对交联的抑止作用可能与低温辐射离子聚合时的阻聚作用相类似。一系列添加 物在四氢呋喃溶液中影响不大,这可能因为四氢呋喃正离子本身已大大促进交联作用,因此 少量添加物的作用并不明显。 最后,对聚氯乙烯水悬浮液中各种添加物的影响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用场离子显微镜研究以具有能量100keV的Ar离子辐照金属钨表面时产生的缺陷的分布及其与重离子辐照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如下的结果:1.辐照量为1.13×10~(14)ion/cm~2时,只有最表面的一层晶格受到辐照破坏,而当辐照量达到2.26×10~(15)ion/cm~2时,第六层晶格已受到了辐照破坏;2.辐照引起的每层晶格原子的脱位数与该层晶格原子总数之比随着原子层数的增加按指数函数规律减少;3.辐照量与射入离子在钨晶体中的平均溅射深度存在着直线关系,而在离子平均溅射深度处,激活晶格原子的平均几率为0.3atoms/ion。  相似文献   

10.
考虑到准粒子的有限寿命效应,在Blonder-Tinkham-Klapwijk(BTK)理论框架下,通过求解Bogoliubov-de Gennes(BdG)方程,计算正常金属/dx^2-y^2+idxy混合波超导隧道结中的准粒子输运系数与隧道谱.结果表明:准粒子的有限寿命效应不仅能压低隧道谱中的电导峰.而且可以有效地阻止峰的滑移;随着非弹性散射的增强,还会在零偏压处形成一宽峰.  相似文献   

11.
探索低能离子特别是质子碰撞对有机分子的电子激发效应对理解低能离子对生物有机体的辐照损伤效应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低能质子与乙炔分子之间碰撞的动力学过程,研究由于低能质子碰撞导致的乙炔分子的电子激发效应,碰撞过程中质子的能量损失以及靶分子价带上的激发电子的数目,揭示了电子激发效应是电子能量损失的主要机制,证明了关于电子阻止本领的传统线性理论模型不能很好地描述低能离子穿透分子靶时的电子能损,并且阐明了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等离子体喷枪辐照纺织品后亲水性"即时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等离子体喷枪。作者使用这种喷枪利用不同气体的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对几种纺织品材料进行了辐照亲水性实验,发现使用Ar等离子体处理羊毛织物一定时间后的亲水性“即时效应”得到抑制。经过近一年的实验观察,被辐照织物的亲水性仍保持织物刚被辐照几分钟后的亲水性水平,这表明“即时效应”确实得到了有效抑和i制。这种抑制“即时效应”的方法若能获得实际应用,将有助子推广干法处理纺织品的技术,从而能缓解或解决纺织品处理中的水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金属与合金的各向导性的磁电阻效应,磁性金属/金属多层膜的巨磁阻效应。恒流电镀制备巨磁阻金属多层膜以及巨磁阻金属多层膜应用。在室温条件下,用含有Co2+、Ni2+、Cu2+离子的化合物作电解质,恒流电镀。具有巨磁阻效应的Cu-Co-Ni/Cu多层膜生长在抛光的铜基质上,在室温条件下,磁场强度为0~1T,测得电磁阻变化率达到2.45%。  相似文献   

14.
本文局限于电磁学电动力学中所涉及的有关金属的电阻和金属中电场的非局域效应等问题,着重从物理概念上深入地进行一些讨论。 (一)金属电阻的来源从金属的经典理论来看,欧姆定律中的电导率σ=1/ρ(ρ为电阻率)所反映的是自由电子与晶体点阵上的离子碰撞造成对电子定向运动的破坏,这也是电阻元件中产生焦耳热的原因.按经典理论,电导率为其中e,m分别为电子的电量及质量,为平均自由程,为平均速度。与实验相比较,按(1)式计算出的电导率σ的数值与实际相差甚远。且因平均自由程与温度无关,而平均热运动速率与T~(1/2)成正比,因此按照经典理论得出σ∞1/T~(1/2)。实际这个关系也不对,按实  相似文献   

15.
研究YAG脉冲激光辐照对SnO2超微业薄膜的改性作用,由AES分析表明,在大气环境中激光束的轰击可使薄膜表面碳吸量明显减少,并有一定的氧化作用。在300-600K范围内测量激光辐照前后样品的热电动热率(TEP),发现激光辐照后TEP值明显减小,薄膜发生晶化。激光辐照对超微粒薄膜的电学性质、晶界效应也有影响,表明激光束作用使薄膜粒间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16.
应用不同剂量的N_2激光辐照钝齿棒状杆菌,探讨其对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在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结果表明,N_2 激光对细胞的生理生化和遗传特性有明显的诱变效应,效应强度因辐照剂量的不同而不同。16 min以下剂量的辐照组,其细胞的生长速度、呼吸强度、酶活力、细胞膜透性及主要代谢产物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量均比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辐照12 min的效果最好,谷氨酸产量比对照组提高28.8%。说明激光引起的诱变效应可用于微生物的良种选育。  相似文献   

17.
聚苯硫醚的辐射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电子静电加速器快电子束和钴—60γ射线对耐热高分子聚苯硫醚的辐射效应进行了研究.测定了辐照前后试样的溶解性能、热性能、结晶度和结构的变化.明确了聚苯硫醚在高能辐射作用下交联和降解同时发生,并求得了在真空中辐照:G_(交联)=0.015,G_(断链)=0.030;在空气中辐照:G_(交联)=0.067,G_(断链)=0.15。氧的存在降低了聚苯硫醚的辐射稳定性。辐照后热稳定性有所提高,结晶度略有下降。尽管聚苯硫醚在辐射作用下,交联和降解同时发生,但其G值小,变化微弱。因此,可以认为聚苯硫醚是一种耐热耐辐射的高分子材料。  相似文献   

18.
从理论上研究了三维狄拉克半金属(3D DSM) 与石墨烯结合的红外波段的古斯—汉欣(GH) 效应, 并与石英玻璃的GH效应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覆盖石墨烯加剧了反射光相位的变化, 明显增强了GH位移, 改变了GH位移的正负.p偏振的光以布儒斯特角入射时,覆盖有石墨烯的 3D DSM 的GH位移出现正向峰.3D DSM 的GH位移对于平板厚度比石英玻璃敏感,随平板厚度变化时出现震荡峰.在金属区域和高损耗电介质区域, GH位移接近零; 在无损耗电介质区域,GH位移随波长变化呈现震荡特性.  相似文献   

19.
大剂量(>50Mrad)γ辐照使PET分子链断裂并导入含氧的苯环基团。短路热释电流温度谱显示α峰随辐照剂量增大向低温移动,被冻结的大分子主链链段偶极热松弛活化能和热松弛时间常数受辐照剂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田兆斌  张丹 《扬州科技》1996,4(2):19-20
实验表明,γ射线辐照,可使水晶由透明变为茶墨色,且这着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从辐射与晶体相互作用出发,认为着色效应是由于核辐射击出点阵中的氧元素,产生了核致缺陷所致,是一种“光核效应”。根据晶体特性决定于其中某种特殊点阵缺陷的基本事实,提出通过核致缺陷的研究晶体,进而改造晶体的辐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