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霞 《华东科技》2010,(4):36-37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也直接关系着和谐社会建设的效益和进程。健全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通过推动科技创新,为区域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也直接引领着未来和谐社会发展。科学技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改善生存发展环境,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支撑。总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以和谐社会为背景,以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这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阶段任务和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2.
高校科技创新不仅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阐述了我国高校科研体制改革的历程和经验,分析了我国高校科研体制的现状,指出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中存在管理机构效能不高,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经费管理存在漏洞的问题,最后从创新科研管理体制、完善科技评价与考核体系、释放科研人员活力3个方面对我国高校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提出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赵莎莎 《科技信息》2009,(29):18-18
高校不仅在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知识的产出和传播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环节也发挥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河北省高校创新体系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但是距离建成能为区城创新体系提供一个知识和技术强力支撑点的高校创新体系仍存在较大差距,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高校应在积极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努力应对挑战,结合区域特色、学科优势、科研水平等因素积极探索实现发展的路径,并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高等院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使命。在对影响江西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指标分析的基础上,从科技创新基础能力、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等方面着手,建立江西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将有利于推进江西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途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知识创新和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高校科技发展迅速,科技实力不断增强,高校在国家创新系统中已从原传统意义上的以培养人才为主,转变为人力资源生产、知识生产、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为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高度综合以及系统化、整体化的趋势,我国高等学校科技发展重点之一是:建立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实施学科交叉、综合集成的研发战略,发挥高等学校的学科综合优势,促进跨学科集成、多学科合作。由此可见,进行跨学科研究和组建跨学科科研团队既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建立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科技正在迅速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校作为科学技术的原始性创新重要基地,其科技成果的扩散速度和范围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作为高校科技成果扩散的重要形式之一的高校科技企业来说,发展又相对滞后。担负着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任务的高校科技企业能够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8.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催生了众多的新型行业,而在这些行业中,大学生创新创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了能更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减轻大学生毕业就业压力,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进一步完善。构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和高校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是目前我国发展大趋势的要求,也是我国新型高等教育的重要研究项目。为此,本文围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探究了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原则,并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促进策略给予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视野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昕 《科技咨询导报》2007,(19):140-14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程度的提升,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必须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强管理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必须从管理理念、管理机制以及信息资源利用三方面进行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0.
许妍 《科技资讯》2014,(33):215-216
国防科技水平是衡量高校是否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准,高校在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应抓住我国国防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机遇,参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我国国防工业现代化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该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国防科技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对高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创新体系主要是由“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和“制度创新系统”三部分构成,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系统”的执行主体,在“技术创新系统”、“制度创新系统”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仅仅依靠加大对高校各种创新要素的投入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高校科技管理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一飞 《科技资讯》2007,(14):146-147
高校科技管理创新既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新时期高校科技管理要在思维观念、管理队伍、分配制度、投入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3.
林伟 《科技信息》2007,(15):6-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范围的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进行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发展中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形成了大学内部管理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20世纪至今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学作为人类知识保存、传递和创造的中心,在学科发展、课程体系、教学思想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时时感受着科技发展带来的冲击和压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科技资源的研究与创新。目前我国高校在科技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着资金不足、人才流失等问题,需要对人力、财力、物力及成果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政府要转变职能,强化对高校科技资源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机制体制,构建科研创新体系;合理扩大高校科技资源的入口规模;重视高校科技资源的使用价值,提高综合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科技产品企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完善的科技产业体系相比,目前我国科技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科技产品企业的质量管理创新水平还比较低,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加强科技产品企业的质量管理创新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该文重点分析了科技产品企业应该如何加强质量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内容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科技、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现阶段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现象严重制约着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点富有建设性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因素及改革思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我国科研力量的重镇,高校在推进科技创新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承担着创新知识和技术的生产以及推动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等重要的社会责任。我国高校每年都会创造出大量的创新知识和科技成果,但是这些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工作并没有取得同步的增长,当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情况并不乐观。对当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障碍因素及可能的改革思路进行探究,以期对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突出,我国新一轮的深化改革也提出要把科技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而我国主要的科技创新体系是以市场为主导的产学研一体化,科技如何通过不同的产学研合作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是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高校应在理解中国大学技术转移的模式以及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分析大学技术转移是如何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的,以及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方面和影响层次。  相似文献   

19.
任何时候,高校都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创新教育是新时期国家、社会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文中分析了当前我国理工科高校创新教育中所建立的创新体系与平台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实际,提出了创新教育在体系与平台方面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以期对国内创新教育提供参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高新技术产业化功能开发是新时期高校功能开发的重点,也是我国高校走向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条件。在我国,高校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也得到了长期以来政策的优惠扶持。这是我国高校产业能够保持不断增长的有利条件。随着新经济的迅速崛起,随着高校在我国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断增强,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校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机遇。这客观上要求我国高校产业发展思路和战略进行及时的转换和创新。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国高校企业最关键的选择是要大力发展高校科技企业,为高校科技企业的不断生成和迅速成长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