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探讨改良式胃空肠吻合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选取庆阳市西峰区人民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3月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68例,随机将其均分成治疗组与常规组,各34例。常规组行传统毕罗(Billroth)氏Ⅱ式胃空肠吻合术,治疗组实施改良式胃空肠吻合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胆汁反流状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88.24%高于常规组的67.65%(P0.05);治疗组Ⅳ级胆汁反流患者少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行改良式胃空肠吻合术治疗,可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显著改善其胆汁反流状况,且安全性较为可靠,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临床疗法。  相似文献   

2.
探究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药论治临床效果。师承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科汪龙德教授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门诊诊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中,使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治疗患者中,加入中医药治疗,4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之后,根据检查数据,发现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3%;观察组有效率为9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食管反流病采用中医药论治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能够提高其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改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的效果.方法选取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疏肝和胃方水煎剂,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证型分布情况和反流类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积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反胃、泛酸、胸痛积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具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胃灼热症状积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反胃、泛酸、胸痛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疏肝和胃方可有效改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效果优于奥美拉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104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组采用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单纯胰液反流对食管粘膜的损伤作用。方法运用全胃切除+食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胆管空肠吻合术制作单纯胰液食管反流,并于不同时间分批取得食管标本进行组织形态学研究。结果实验组均出现程度不等的反流性食管炎,病变以食管下段为重,随病程延长加重,组织学表现为炎症、糜烂溃疡、上皮高度增生及出现化生柱状上皮。结论胰液能造成明显食管粘膜损伤,可能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及并发症的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全胃切除术后三种消化道重建方式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 统计分析2002~2007年行全胃切除无瘤生存1年以上的96例胃癌患者,分别采用袢式空肠代胃+Brmm吻合(Brsun)、单纯Roux-en-Y吻合(RY)和Roux-en-Y吻合+P形代胃(RYP)三种方式重建消化道,对这些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后的消化道症状和营养状况作为评价依据.结果 Braun组存在严重的食管反流,RY和RYP重建则有较强的抗反流作用,RYP组饮食限制少、进餐早期饱足感发生少;术后半年时无瘤生存患者的营养状况三组无差异,而1年以后体重恢复和血浆总蛋白水平RY和RYP两组优于Braun组.结论 Braun吻合术后食管反流严重、营养状况较差;而RY及在此基础上的P形代胃术效果良好,是比较合适的重建术式,建议对预期术后生存期超过1年以上患者,采用P形代胃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钠临床常用剂量治疗急性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采用结扎幽门+贲门肌切开术制备大鼠急性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观察泮托拉唑钠临床常用剂量对模型大鼠食管粘膜损伤指数的影响。结果泮托拉唑钠临床常用剂量能明显减轻大鼠急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食管粘膜的损伤。结论泮托拉唑钠临床常用剂量对大鼠急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研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关系。方法:分别对61例DU和25例正常人(HI)进行了24h食管pH值监测,DU组为再分为有反流症状组16例和无反流症状组45例。结果:DU组18例酸瓣流计分大于DeMeester正常标准,占29.5%,显著高于HI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有反流症状组16例全部酸反流计分大于DeMeester正常标准,占100.0%  相似文献   

9.
哮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表现为突然发作的气促,严重者可因呼吸困难而危及生命.引起哮喘的原因很多,有感染、花粉、异体蛋白等.近年来通过医学专家的多项研究表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是引起哮喘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观察告诉人们,当病人有哮喘症状而用一两种抗哮喘药物治疗无效时,就应疑有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某些病人在接受抗酸反流治疗后,可减轻或消除哮喘症状,同时可减少抗哮喘药物的应用.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和哮喘共存,有80%左右的哮喘患者有食管下段括约肌松驰、收缩乏力等异常.判断胃食管反流引起哮喘的线索有:哮喘发生于成年人;在餐后、躺下或运动时哮喘发作和加重;夜间或平卧时哮喘发作和加重.胃食管反流引起哮喘的作用机制,第一是微量或大量吸入胃内容物,引起化学性肺炎.因为仰卧睡眠易发生酸性物质吸入呼吸道,所以与胃食管反流相关的哮喘最常见于夜间发作.第二是食管粘膜受体兴奋引起迷走神经介导的支气管痉挛,反流清除时间延长常导致食管  相似文献   

10.
分析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血浆代谢物成分,探索潜在的发病机制及评价芪石升降归元饮的临床疗效.选取60例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GERD患者及12例健康志愿者,将GERD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各30例.中药组给予芪石升降归元饮治疗,西药组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疗程为28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经临床和放射科确诊的颈椎病患者60人,将其随机分成两组,甲组(低、中频双向方波脉冲电疗仪)30人,乙组(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30人,两组均经过二个疗程治疗,此间不配合其他治疗。经统计学处理,甲组在治疗手麻、颈肩臂痛、颈部活动受限和压痛点的消失明显优于乙组,而乙组在治疗头痛(含眩晕)的效果明显优于甲组。说明应根据颈椎病不同的临床表现有针对性选择治疗方法,以达到增强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100例复治痰培养阳性的浸润型肺结核随机分两组,甲组50例,以2HRZS/4H2R2E2药物疗法,乙组50例,以2HL2ZS/4H2L2E2(利福喷丁)药物疗法,乙组方案疗效好,复发率低,较经济,对肝的副作用小,显示乙组治疗方案在治疗复治肺结核时值得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3.
Stretta射频治疗以食管外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胃镜下Stretta射频治疗以食管外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的近、中期疗效.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4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Stretta射频治疗的336例以食管外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治疗后随访分析患者的症状缓解率、症状评分和并发症等.结果显示:2例病人在全麻插管下进行,其余都在深度镇静下进行,平均耗时(39.0±5.0) min.术后并发症非常轻微,包括短暂的胸骨后疼痛、轻度发烧、恶心呕吐、短暂吞咽梗阻感等,未出现穿孔、黏膜大片撕脱、大出血、死亡等.共320例(95.2%)患者得到了至少2 a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36.2月.其中102例(31.9%)症状基本消失,138例(43.1%)症状明显缓解,66例(20.6%)症状部分缓解,14例(4.4%)无效,治疗后症状评分明显下降.23例(7.2%)症状有不同程度复发,其中3例行再次射频治疗,6例改行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手术.结果表明:胃镜下Stretta射频治疗是治疗以食管外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全胃切除术后三种消化道重建方式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统计分析2002-2007年行全胃切除无瘤生存1年以上的96例胃癌患者,分别采用袢式空肠代胃+Braun吻合(Braun)、单纯Roux—en—Y吻合(RY)和Roux—eli—Y吻合+P形代胃(RYP)三种方式重建消化道,对这些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后的消化道症状和营养状况作为评价依据。结果Braun组存在严重的食管反流,RY和RYP重建则有较强的抗反流作用,RYP组饮食限制少、进餐早期饱足感发生少;术后半年时无瘤生存患者的营养状况三组无差异,而1年以后体重恢复和血浆总蛋白水平RY和硝母两组优于Braun组。结论Braun吻合术后食管反流严重、营养状况较差;而RY及在此基础上的P形代胃术效果良好,是比较合适的重建术式,建议对预期术后生存期超过1年以上患者,采用P形代胃术。  相似文献   

15.
<正> 最近研究强调甲氰咪胍对食管反流的治疗作用。尽管在内窥镜中食管炎仍然存在,然而甲氰咪胍却能改善胸前烧灼感临床症状。本文研究目的是试验甲氰咪胍预防粘膜改变的能力,实验用 Lambert 大鼠食管反流模型试验。材料和方法:用50只体重300—500克雄性大鼠,在全身麻醉下,Ⅰ组:27只鼠作食管与胃交界处切断  相似文献   

16.
基层编号 994330 完成单位及南京市儿童医院: 主要人员许植之等 为降低低出生体重儿(LBW)的病死率,提高治愈率,课题组对1990~1992年住院的1144例LBW儿甲组的治疗措施作一探讨,并以1980~1982年919例LBW儿资料作对照(乙组).两组患儿人院时危重程度各为95.2%、及96.5%,P>0.05,但甲组的早产儿率、极低出生体重率、外省农村就诊率均明显高于乙组,P<0.01.改进措施:①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②成立早产儿室加强护理及适量营养;③成立监护室,加强呼吸管理,提高急救水平;④防治颅内出血;⑤保护液体、酸碱平衡及高静脉营养液供给;⑥防治院内交叉感染.结果:使治愈率由乙组的65.1%提高至甲组的71.9%X2=11.2003,病死率由27.4%下降至7.3%X2=152.3653 P<0.01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所提出的6点措施可以在国内外发展中国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近一年来,我们采用小剂量氟哌酸与黄连素联合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取得较好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现将资料完整的154例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在95年3月~7月期间,共治疗观察小儿细菌性肠炎154例.年龄3月~12岁,其中男89例,女65例.大便常规检查均见脓球十~(?),每日腹泻3次~10次不等.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甲组78例,采用小剂量氟哌酸加黄连素治疗.乙组46例,单用小剂量氟哌酸治疗.丙组30例,采用庆大霉素加痢特灵治疗.  相似文献   

18.
胡彩平  罗正武 《科技资讯》2010,(24):232-232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原因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了328例胃镜检查和临床资料。结果:在328例胃镜检查中,诊断为慢性胃炎者202例,其中胆汁反流性胃炎52例,占胃炎总数的25.7%。结论:内镜下见到胃腔内有大量含有胆汁的胃液(粘液湖黄染)或胃壁上附有较多含有胆汁的粘液或内镜下见到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呈泡沫样或水流样从幽门口反流入胃内;胃粘膜充血、水肿,呈弥漫性暗红色改变,越接近幽门其程度越严重;幽门口充血、水肿、变形或关闭不良。全部病例治疗原则:投予胶体果胶铋与吗叮啉口服,合并十二指肠疾病者加服奥美拉唑,合并胆石症胆囊炎者给予阿莫西林或头孢类胶囊口服,对HP阳性者常规抗HP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结合中医辅疗临床研究。方法:随机对7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甲治疗组与乙对照组,甲乙组各37例,同时对甲乙组患者都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在此基础上乙组给予卡托普利(6.25mg,每日2次)倍他乐克(25mg,每日2次),甲组在乙组的基础用中医疗法辅助治疗,疗程40d,并细致观察、对比甲乙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后甲乙组患者心脏收缩压、心率、舒张压都下降,相比治疗前差异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甲治疗后乙组左室内径指标下降显著,相比治疗前差异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甲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1.5%、乙组患者总有效率88.0%,由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明显降低。通过对比甲组效果优于乙组。结论:卡托普利托普利联合倍他乐克结合中医辅疗对慢性心力衰竭能减轻心脏负荷,使心肌耗氧减轻,减短病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收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例40例,根据是否应用奥曲肽,将病例分为奥曲肽治疗组(治疗组)和非奥曲肽治疗组(对照组),比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效果明显优于非奥曲肽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