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粉煤灰用于排土场农业复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排土场农业复垦中,使用粉煤灰改良土壤并进行田间试验。试验选择谷子作为种植作物,对施加粉煤灰后的排土场土壤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对谷子的株高、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亩产量进行实测。测定结果表明,施加粉煤灰后,排土场土壤性质得到改善,土壤中有机质、全量养分含量及速效养分含量增高,阳离子代换量增高,碳酸钙含量降低。土壤中施加粉煤灰以后,有利于谷子的株高增长,粉煤灰施加量的多少对株高影响不明显;粉煤灰对谷穗长度和千粒重影响较小;粉煤灰施加量越大,每穗颗粒数越多,亩产量越高。粉煤灰、农家肥、化肥同时施入土壤中,其改善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生长状况效果更明显;粉煤灰适量使用不会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2.
抚顺红透山铜矿区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红透山铜矿区内排土场、尾矿库以及周边地区的土壤进行调查取样,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土壤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为以后的污染治理和土地复垦提供依据,进而有针对性地全面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排土场、尾矿库土壤中的重金属重度污染,周边土壤中重金属中度污染.排土场最缺乏全钾和有机质,土地复垦时考虑客土并注意施加钾肥;尾矿库最缺乏的土壤营养元素为速效氮,土地复垦时应着重考虑施加氮肥或者种植固氮植物.  相似文献   

3.
矿物肥料对排土场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阜新露天矿东排土场复垦玉米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矿物肥料对露天矿排土场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土壤的砾石含量略有降低,砂粒含量以草炭含量最高,依次为沸石、粉煤灰和对照;土壤自然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和有效含水量均以草炭处理最大,排序依次为沸石、粉煤灰和对照;不同施肥处理下的土壤含水率在玉米整个生长周期内均呈"M"型的变化趋势;容重大小排序为草炭<沸石<粉煤灰<对照,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大小排序为草炭>沸石>粉煤灰>对照非毛管孔隙度则反映为粉煤灰最大,草炭最小;对照、草炭、沸石和粉煤灰的蓄水容量分别为1 126 t/hm2、1 366 t/hm2、1 270t/hm2和1224 t/hm2,有效蓄容分别为246 t/hm2、236 t/hm2、250 t/hm2和270 t/hm2,毛管持水量分别为880 t/hm2、1 130 t/hm2、1 020 t/hm2和954 t/hm2.  相似文献   

4.
在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野生植物侵入种类、频度、规律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野生植物的侵入对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基质的影响,分析了主要野生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并对其演替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野生植物的入侵改变了排土场土壤理化特性及土壤基质微生物区系,野生植物的侵入有利于再种植,且生物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与均匀度直接影响植被稳定性.该研究为排土场复垦中土壤基质改良、植被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徐进  叶春 《今日科技》1995,(12):3-4
硅素是水稻等禾本科作物的必需营养元素,也是部分非富集硅作物的有益营养元素。硅素不仅能增强作物的体质与抗病能力,而且能提高结实率和促进早熟,从而提高作物的品质与产量。二氧化硅虽然在土壤矿物质中的含量高达50—70%,但在土壤酸碱度范围内,皆为难溶态。其中,能被水稻直接利用的有效态二氧化硅还不足土壤全硅量的0.02%。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与复种指数的不断提高,作物从土壤中摄取有效硅的数量不断增加,而生产实践中则缺乏补充土壤硅素的有效措施,致使土壤缺硅日趋严重,成为提高部分农作物产量的限制因素。因此,加强对作物硅素营养与硅肥应用技术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矿物肥料对露天矿排土场土壤抗冲性增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研究开发建设项目土壤侵蚀过程机理,加快矿山废弃地土地复垦进程,采用改进的原状土水槽冲刷法,研究了矿物肥料对露天矿排土场土壤抗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土壤径流含沙量都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动态变化趋势,对照径流含沙量表现为粉煤灰沸石草炭;不同处理下土壤抗冲指数ANS与时间t之间存在显著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关系;不同处理下的土壤抗冲指数表现为草炭沸石粉煤灰对照。该研究可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锅炉类型与粉煤灰的物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沸腾炉与煤粉炉的类型以及煤粒的燃烧方式 ,探讨了燃料中的矿物质在锅炉中的相转变过程 ,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燃煤电厂和矸石、煤泥电厂所用燃料及所排粉煤灰的物相特征 .经分析发现 ,燃煤电厂产生的粉煤灰中物相组分以非晶质的玻璃体为主 ,另外含有石英、莫来石及少量长石等 ;而煤泥电厂与矸石电厂产生的粉煤灰中虽也含有玻璃体 ,但数量相对较少 ,矿物质是以石英为主 ,此外还含有长石、赤铁矿及少量莫来石  相似文献   

8.
以内蒙古半干旱区草原的代表煤矿—胜利煤矿及周边的贝子庙、植物园、南山水库为研究区,通过对苔藓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研究,分析了复垦过程中土壤对苔藓植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胜利矿区苔藓植物有4科6属7种,各生境苔藓总盖度排序为贝子庙>植物园>矿区南排土场>水库>人工林>矿区北排土场.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南排土场苔藓群落物种复杂程度高.对苔藓植物群落盖度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值、粉粒含量、沙粒含量和石砾含量对苔藓植物的分布都有显著影响.通过对苔藓植物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多元分析,发现不同研究区苔藓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性与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9.
粉煤灰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粘土影响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粉煤灰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粘土理化性状的影响,寻找粉煤灰用于农业的新途径,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是多各颗粒集体合体,具有多孔、质轻、多砂、碱性等特征,含有植物生长需要的多种营养元素,对粘质土壤具有多功能的综合改良效果,是改良贵州酸性黄泥土的理想材料,也为火电厂综合利用粉煤灰另辟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土壤化学特性对中药材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化学特性是影响中药材品质的最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土壤营养元素以及土壤重金属对中药材品质影响的机理和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中药材品质的主要土壤化学因素及其相关关系。不同中药材生长的最适pH值有所差异,但绝大部分适宜中性条件下生长;土壤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缺乏或不足都会影响药用植物的生长和内外在品质;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对药材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并导致中药材的品质下降。进而提出了保障中药材品质的建议以及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对中药材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物秸杆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等造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严重。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氮、磷、钾及其他微量元素。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但不同作物品种不同产量水平条件下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产生的作用有所不同。通过两年试验得出棉花、小麦、玉米不同产量水平条件下的经济系数、秸杆还田量、秸杆养分还田量及秸杆还田后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情况,为精准施肥、培肥地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桂林毛村石灰土和红壤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桂林毛村作为研究对象,对石灰土和红壤背景条件下的植物根区土的元素全量、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pH值、有机质、全钙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石灰土的全钙含量较高并为红壤的3倍多,土壤pH值比红壤的高2.16个单位,尽管石灰土K、N a、B、M o和I含量比红壤的相应元素含量低,但石灰土其它元素的含量都比红壤的相应元素的含量高;植物体的大量元素,除K元素之外,生长在石灰土上的植物体内的元素含量都比生长在红壤上的高,至于微量元素,除了Cu、M o,生长在石灰土上的植物体含量较高之外,其它元素含量均是生长在石灰土上的植物比红壤上的低;石灰土的微量元素有效态的含量一般都比红壤的低,石灰土的pH值与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则主要呈负相关(负相关比例为62.5%),红壤的pH值与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关系以正相关为主(正相关比例为62.5%);所以由于石灰土的偏碱富钙制约了微量元素的有效态含量,导致石灰土的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膳食摄入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营养素供给量标准为依据,结合食物成分表,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为期1个月的饮食状况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1日3餐热量偏低,分配不合理,营养素供给量不足。对此,建议大学生应调整膳食结构,提高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4.
对大量磁测和化学分析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红壤的磁性均与弱晶质氧化铁矿物的含量有密切的关系,而强磁性矿物Fe_3O_4,r-Fe_2O_3则在磁性较强的红壤中有明显的作用.据此,提出了各种氧化铁矿物在数量上的积累和结晶程度的变化,是红壤磁性演变的基本原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The change of soil nutrient elements during restoration succession processes of high mountain meadow in Na’qu County, Tibet,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trampling disturbance, the normal structure of soil is violated, soil quality worsened, leading to soil erosion and nutrient loss. The recoverage of soil is lagged behind vegetation when change depends on elements of soil nutrient increase in mass. The content of total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and total potassium changed accordingly with total nutrient, and is remarkably correlated to the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phosphorus is complex and changes with biomass and soil pH.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potassium change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otal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and total potassium, and was increasing with trampling, and the change was relatively little during successive stages.   相似文献   

16.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X-ray analysis and micromorphology of soil developed from the parent ruified soil had been prob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milarities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the rubified soils. The soil clay (D<0.002 mm) contents (C c ) were relative higher as between 29.16% and 80.03%. In addition, organic matter contents were lower as between 2.2–6.6 g/kg. The clay minerals in the rubified soils had high content of 2:1 type swelling minerals, e.g., smectite and vermiculite, which were the basic causes of formation of soil cracks and crevices. Soil micromorphology characteristics showed that microcosmic crevices universally distributed within the tight and compact soil microstructure were the microcosmic characteristics of crevices formation. The soil cracks and crevices changed the erosion process. Obviously, well developed soil crevice carries a significant connection with strong soil erosion in Yuanmou, Yunnan province, China. The term “soil crevice erosion” was coincided with the viewpoint put forward that soil crevice erosion played a dominant role in regional and violent soil erosion in this area. Foundation item: Supported by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Program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KZCX2-YW-409) and the National Key Technology R&D Program of China (2006BAC01A11)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重金属污染富集的矿物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三峡库区重庆段51个土壤样品的矿物含量和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并对矿物含量和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伊利石、高岭石、白云石、闪石、方解石和石英是土壤中主要矿物,且石英与其它几种矿物含量和土壤pH值成负相关性;Cu和Pb的含量显著高于Cd和Hg,而Cd的含量又高于Hg,但以Pb含量的差异性变化最大.同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土壤矿物组成及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土壤矿物组成与各重金属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但相同来源的样品总体上亲缘性较近.采用R型因子分析方法分析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Pb、Cu和Cd的含量都与高岭石和伊利石的吸附作用有关,而与蒙脱石、绿泥石的吸附性关系相对较弱;伊利石对Hg具有强吸附性.生活垃圾区的土壤明显存在重金属污染现象,特别是Hg和Cd污染程度相对较高,重金属主要被粘土矿物吸附,碳酸盐结合态和Fe氧化物结合态也较为普遍;母质土壤中,重金属被石英和粘土矿物吸附;长江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为粘土矿物吸附态,部分呈碳酸盐结合态,由于库底处于缺氧还原状态,Fe氧化物结合态的重金属被还原.然而,由于缺乏对土壤有机质等方面的分析资料,更深入的认识有待于下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豫东潮土区影响小麦产量综合农艺措施,粉煤灰施用量,小麦种植 密度及灌水量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了小麦目标产量函数模型;通过模型解析选优,确定了每公顷目标产 量≥6600kg。≥6150kg,≥5700kg及最大经济效益的综合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19.
海南万宁礼纪青梅林土壤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万宁礼纪海岸单代青梅林的生境条件、群落类型、特征及性质等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林区内外的土壤性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区内土壤质地为松砂土,且土壤结构单一、土体松散;氮、磷、钾、钙、镁等养分含量均极低.研究还表明,林区内外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了解莱州湾东岸三山岛地区的表层地质特征,本次研究使用X射线衍射、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土壤含盐量测试方法,对研究区表层土壤进行矿物成分及其特征识别,综合分析发现:研究区表层土壤主要由白云母、方解石、石英、硅灰石、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菱镁矿、磷灰石等9种矿物组成,根据近红外光谱特征峰分析,土壤样品中白云母Al-OH的吸收峰集中在2 206 nm附近,位于2 200~2 210 nm区间,表明其为形成于较低温度的富Al、K白云母;样品中绿泥石Fe-OH的吸收峰集中在2 245 nm处,位于2 240~2 250 nm区间,并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可以确定其为富镁绿泥石,符合绿泥石在表生环境中的地球化学特征。土壤含盐量平均值为1.195 g·kg-1,属轻度盐渍化。结果表明,一方面有效地识别了研究区土壤矿物成分及组合,为未来找矿相关研究提供土壤矿物成分背景信息,另一方面,土壤矿物成分及组合与研究区地质背景和地表气候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土壤含盐量测试结果提示研究区可能存在一定的土壤盐渍化风险。使用X射线衍射和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土壤含盐量测试进行综合分析,具有快速简单、经济环保、精确可靠等优势,为土壤矿物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