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李蒲生  李兆军 《科技信息》2007,(27):329-330
本文以叉车内燃机油为研究对象,以运动粘度相对变化量、机械杂质和介电常数作为监测内燃机油状态的特征指标,确定了内燃机油的绝对判断标准,绘制了可用于监测和分析内燃机油劣化趋势的劣化倾向曲线,并通过实例进行了分析和说明。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易行、直观明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一种内燃机油高温清净性与抗氧化性的快速测评方法 ,可以在数分钟内快速区分基础油和高、中、低档内燃机油 .该方法模拟内燃机油在活塞工作时的成漆过程 ,在 ( 330± 1 0 )°C的铝箔表面滴油形成漆膜 ,以漆膜的颜色变化考察内燃机油清净性与抗氧性 .根据不同的用途 ,开发了两套试验程序 ,程序 a用于区分基础油与成品内燃机油 ;程序 b用于区分不同 API级别的内燃机油 .本方法也可以鉴别假冒伪劣内燃机油  相似文献   

3.
以废内燃机油为原料,二乙烯三胺为脱酸剂,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及二乙烯三胺的用量对脱酸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延长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脱酸率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搅拌速度和剂油比的加强,脱酸率一直增大。结合正交实验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160℃、转速300r/min、剂油比(g:g)1:300,此时1#废机油的酸值可以从0.5195 mgKOH/g降到0.0293 mgKOH/g,脱酸率达94.36%。对不同的废内燃机油进行脱酸——白土精制,再生油的各项理化指标均得到很好的改善,基本接近HVI型润滑油基础油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4.
内燃机废气中的氧化氮(NO_x)不仅对人体直接有害,而且是引起大气光化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燃油掺水能明显降低废气中的氧化氮。采用油包水(W/O)型的乳化油作燃料,可保护发动机零件不受腐蚀。本文介绍了用燃油掺水法净化柴油机废气中的氧化氮的实验结果。并作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液化石油气(LPG)内燃机的动力性能,揭示LPG内燃机燃烧过程中化学能、机械能和热能之间的关系,以某型号的LPG内燃机为对象,通过LPG准维双区燃烧原理的分析,建立了LPG内燃机准维双区燃烧模型.通过对燃烧模型的仿真,获得了气缸压力、已燃混合气温度与曲轴转角的关系曲线,并与LPG内燃机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误...  相似文献   

6.
通过理论研究、原料优选、实验论证、设备改进、工艺条件的摸索等,介绍了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RHY-614的研制过程,最终生产出合格的RHY-614产品,并投入市场。产品用于调制高档内燃机油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利用排气中HC、CO2、O2浓度和内燃机工况参数信息的内燃机失火故障诊断方法,并提出了描述内燃机失火程度的模糊评价指标,进行了内燃机有失火故障和无故障排气成分检测对比实验。利用实验数据和内燃机工况参数,通过Elman神经网络建立了失火程度评价指标与排气中HC、CO2、O2浓度以及内燃机工况参数之间关系的诊断模型,应用MATLAB软件对该模型进行学习训练,将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内燃机失火故障的诊断。结果表明,此模型能够正确诊断内燃机失火故障。  相似文献   

8.
基础性实验、开放性实验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设。通过对内燃机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模块的分析,指出了内燃机实验能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通过速度特性实验和活塞漏气量实验,阐述了学生参与实验的步骤,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内燃机结构、原理的理解,使学生毕业后对融入相关技术工作起到促进作用,达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切向/螺旋进气道稳流实验与数值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内燃机进气道及缸内的流动规律,并验证数值仿真在内燃机中流动的可行性,对典型的内燃机切向/螺旋组合进气系统的三维流场进行了稳流实验,并用商业软件Fluent数值仿真了实验条件下进气道及缸内流场.由文中给出的算法计算的涡流比及流量系数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仿真流场分析发现,随着气流逐渐远离气缸盖,垂直于气缸轴向的截面上速度分布越规整,越易形成单一方向的旋涡.研究结果表明,数值仿真可以较准确地得到直观的进气道和缸内流场,补充了稳流实验.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正研制以植物油为原料的内燃机油及润滑油。他们认为,大豆油、玉米油及向日葵油均可望从厨房搬到修车厂。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 对掺加6种食用植物油的薄荷油进行快速、有效的鉴定分析.通过检测薄荷油中是否含有植物油的特征成分, 如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 可以判断薄荷油样品中是否掺杂植物油. 对6种植物油(豆油、调和油、芝麻油、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经甲酯化后的特征成分和共有组分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薄荷油经过甲酯化后, 利用植物油的特征峰, 能鉴别出薄荷油中是否掺有植物油, 最低可检出的掺加量为0.001%, 并且根据4种特征脂肪酸峰面积总和与L-薄荷醇峰面积比值, 可以初步推断植物油的掺加水平. 该检验方法灵敏、可靠, 可以为薄荷油的质量安全控制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食用植物油掺伪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测定了常见植物油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对其有关实验条件进行了优选,获得常见植物油脂脂肪酸组成与含量正常值。测定模拟掺伪常见植物油脂脂肪酸组成与含量获得掺伪常见植物油脂肪组成与含量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常见植物油油品的鉴别及其掺伪的气相色谱检测法,可快速鉴别常见植物油的种类,对常见植物油是否掺伪可作出快速拱别,同时对掺伪植物油可作定性、定量分析。经实际应用表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橄榄油的掺杂检测问题,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模糊C均值分类算法,可以同时进行分类和半定量分析,并建立了新的目标函数评价算法.结果表明改进的模糊C均值算法简单、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14.
冷热原油交替顺序输送中加热时机的经济比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冷热原油交替顺序输送是原油输送领域的新工艺,其中确定经济加热方案是工程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建立了冷热油交替输送管道的水力、热力计算模型,用有限容积法和热力特征线法对非稳态热力、水力耦合问题进行求解,并用国内某原油管道现场实测数据对程序进行了检验。基于加热能耗最小,建立了加热方式经济比选的计算模型。数值模拟了不同的加热方案,计算了低凝油不同加热时机的加热能耗。结果表明:对低凝油油尾提前适当时间加热可大大节省加热能耗;加热能耗随加热时机的延长先下降后上升,最佳加热时机约为10%。  相似文献   

15.
菜籽油塔式淡碱法精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菜籽油为原料,以油脂精炼的泽尼斯(Zenith)法为基础,提出了一个改良的菜籽油精炼工艺。该工艺结合我国国情,采用了常压反应至终点的方法,在装置上采用低型塔。从而,既保存了泽尼斯法的优点,又简化、改良工艺过程及设备。本文采用双膜理论提出了淡碱精炼的模型,并以此来分析、指导工艺实验,确定了有关工艺参数的优化条件。由于本工艺具有炼耗低、油质好、设备简单、能耗小、操作稳定等优点,因此表现出良好的技术经济性能,是适合中、小型油厂采用的一种先进炼油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利用微波加热了4种精炼植物油,分别以过氧化值或硫代巴比妥酸值作为一级或二级氧化产物的指标,对油脂的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表征植物油酸败程度的化学指标随微波参数和油脂种类的不同而有较大变化,并且辐射周期越长,油脂的氧化稳定性越差。  相似文献   

17.
防锈油性能的快速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电化学方法快速评价防锈油性能的可行性,并同湿热实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证明,循环伏-安法和分段循环伏-安法完全适用于评价防锈油的防护性能,且数据可靠,测试简便,快速,特别是分段循环伏-安法更加快速、方便。  相似文献   

18.
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质谱分析方法,研究了古代壁画中常见的亚麻油、核桃油、罂粟油和桐油4种天然干性油类黏合剂.通过标准干性油老化膜的分析,建立了一种快速、方便的适合于真正古代壁画中油类样品分析的指纹特征峰图谱,并对采自不同年代及不同地区的古代壁画样品进行分析测试,以评估指纹特征峰图谱的可行性.分析时采用了热裂解与甲基化同时进行的技术.分析结果显示,4种干性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在成膜后的甲基化产物均为壬二酸二甲酯,离子质量与离子电荷量比值为217,是干性油的特征检测峰.4种油中不同含量的软脂酸和硬脂酸在干性油成膜前后的比值不变,为干性油的甄别提供了可能性.这一研究为国内古代壁画中干性油及其种类的鉴别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聚甲基苯基硅烷的合成及非线性光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锂与甲基三氯硅烷反应制得了甲基苯基二氯硅烷,氮气保护下,在甲苯号金属钾反应生成了聚甲基苯基硅烷,用元素分析,IR,UV,^1H-NMR和GPC作了表征,并测定了它的非线性谐波极化率X^(3)的值为5.8*10^-12esu。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多次精馏耦合提取新工艺提取了红皮洋葱精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红皮洋葱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该工艺下可制得洋葱精油,得率为0.033mL/kg。在洋葱精油中鉴定出14种化合物,占精油总量的70.2%。所制备的洋葱精油中主要物质为含硫化合物(w=62.1%),含硫化合物相对干物质的含量大于0.189g/kg,此外还有少量的酮类和醛类化合物。对洋葱精油提取工艺的评价应从精油得率及其特征风味物质硫化物的含量两个方面考察。实验所用洋葱品种在单次精馏工艺下无法提取出洋葱精油,表明提取工艺及洋葱品种对二者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