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天鹅是我国的二级保护动物,我国的天鹅资源极为丰富,分布也较广,尤其在春秋二季,全国南北很多省区都能见到.与上海一江之隔的崇明岛东滩是国内天鹅最大的越冬地之一,是天鹅的乐园.东滩栖居的候鸟崇明东滩是崇明岛的东端海堤外的一片广袤的滩涂,南北临长江的入海口,向东伸向浩渺的东海,犹如镶嵌在海面上的一颗明珠,面积达222平方公里(零米以上).一条I级潮沟把滩涂分隔为  相似文献   

2.
今年初,在北风凛冽的严冬,我们在上海崇明东滩的海岸带进行鸟类野外调查时,发现了125只世界濒危鸟类——白头鹤(Grus monacha),集群越冬数量之多为近年来国内少见。在全世界15种鹤类中,白头鹤是一种体型相对较小的鹤类,体长近1米,体重4~5公斤,头、颈部为白色,头顶皮肤呈红色,体色为石板灰色。白头鹤飞翔时常集群而行,头颈和脚伸直,呈“一”或“人”字形队列,并发出“咕噜噜、咕噜噜”的叫声。因其体色漂亮、形体优雅、步姿轻盈、鸣声宏亮,在欧洲被称作“修女鹤”,备受人们钟爱!  相似文献   

3.
选取多样性、自然性、代表性等7指标对上海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通过指标等级化处理,利用德尔菲法(Delphi)进行专家咨询,结合实际调查算出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为70.93,依据保护区评价标准可知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一般;同时选取管理条件、管理措施、科研基础、管理成效等13项指标对自然保护区进行有效管理评价,通过专家咨询和实际调查,计算出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综合指数为51.25,依据保护区评价标准可知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水平一般,最后,针对评价结果,分析了影响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和有效管理成效的关键因子及保护区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崇明东滩越冬白头鹤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粪便显微组织分析法和直接观察法对崇明东滩越冬白头鹤进行食性研究,结果表明:崇明岛东滩越冬白头鹤的觅食地在98堤外滩涂,主要位于海三棱lu草群落外带和中间带的潮沟附近,内带是白头鹤在大潮高潮时的觅食地及休息地,白头鹤的越冬食性分析,占总质量99%的食物成分为海三棱lu草的地下球茎和根茎(根状茎),对地下球茎特别偏爱,很少食用海三棱lu草的种子,潮汐冲刷使用使潮沟附近海三棱lu草球茎和根茎裸露,为白头鹤取食带来便利条件,白头鹤与小天鹅食性相似,但两者具有明显的生态隔离,由于白头鹤大部分时间在滩涂自然湿地上活动和觅食,因此崇明东滩对于保护白头鹤非常重要,但目前人类活动特别是围对白头鹤及其栖息地带来严重干扰。  相似文献   

5.
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被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报道了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被子植物名录、植物区系组成成分及特点,并将其与奉贤地区滩涂和九段沙湿地的植物区系进行了比较,分析讨论了东滩植物区系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因子。为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及其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崇明东滩越冬鸭类的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崇明东滩8种鸭类的食性分析与栖地被食食物丰富度的调查.结果表明;在越冬期间,鸭类摄食以海三棱草的小坚果为主;其次为底栖动物中的螺类等.并发现鸭类摄食量和频次最高的食物,恰好是繁衍在海三棱草内带的一些优势种动植物.因此,保护东滩海三棱草带是维护鸭类资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崇明东滩黑脸琵鹭迁徙种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02年4月至2003年12月,对迁徙途中在崇明东滩停留的黑脸琵鹭进行了观察,记录到718只次在东滩活动.结果发现,黑脸琵鹭主要在春季北迁时在东滩停留,占全年的93.2%, 时间长达1个月以上,并选择鱼蟹塘作为主要的栖息和觅食地,占94.8%.冬季黑脸琵鹭在东滩偶见,说明该区域不是其重要越冬地.2002年春季黑脸琵鹭以相对较大的集群在东滩活动,而2003年春季则是小种群分批到达并离开.其中经过并停留的黑脸琵鹭达130只左右,说明崇明东滩是该物种在迁徙过程中重要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相关技术和主要特点,同时结合保护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保护对象,详细阐述了视频监控系统在保护区内的应用以及在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是一种外来引进后逃逸造成危害的新入侵杂草,以上海市崇明东滩不同时期围垦地为研究地点,采用微生物培养技术,对生长于上海崇明东滩不同时期围垦地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微生物进行分离筛选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种类随入侵时间的延长而增多,根际微生物多样性随入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种类随季节的变化有所不同,夏季的根际微生物种类总体比冬季多,另外具有解磷和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较多,推测这些细菌的存在与加拿大一枝黄花可以在入侵地成功繁殖并且速度惊人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明东滩湿地是长江口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善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为上海市乃至长三角地区提供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价值。笔者综述了东滩湿地生态系统在供给、调节、支持、文化等4个方面的服务功能,归纳出人工围垦、上游水利设施修建、工农业生产活动、互花米草入侵是湿地服务功能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东滩湿地生态价值评估存在的不足,提出建立适合东滩湿地的生态价值评估体系的建议,指出今后应在东滩湿地基础功能研究、外来物种入侵影响和控制对策以及东滩湿地的生态资源复核、生态补偿等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海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自然湿地与人工修复湿地在维持鸟类生物多样性上生态服务功能的区别,为进一步推进崇明东滩互花米草控制和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提供参考。【方法】对比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自然湿地与人工修复湿地上各月鸟类观测数量、种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种数量所占比例的差异,并对两种湿地中鸻形目、雁形目鸟类种类、数量及共有的优势种、常见种鸟类进行两两配对的Kendall相关性分析。【结果】自然湿地与人工修复湿地鸟类种群相似度为0.36,全年鸟类生物多样性及均匀度方面自然湿地低于人工修复湿地。两种湿地的鸟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鸻形目鸟类的数量及种类、雁形目鸟类的种类有显著差异(P< 0.05),而鸟类总数量、种类及雁形目鸟类数量无显著差异。在自然湿地中,鸻形目鸟类的数量占绝对优势(占62.92%); 在人工修复湿地中,雁形目鸟类的数量最多(占50.20%)。在鸟类迁徙过程中,两种湿地的雁形目鸟类变化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鸻形目鸟类无此特征。7种优势种及常见种鸟类的变化中,两种湿地中记录到的雁鸭类存在显著的种内及种间相关性; 两种湿地记录到的4种鸻鹬及白鹭的数量变化无显著种内相关性。【结论】人工修复湿地为多种途径东滩自然保护区的水鸟,特别是雁形目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而鸻形目鸟类更偏好栖息于自然湿地,所以除开展人工湿地修复工程外,保障未被破坏的自然湿地不受外界干扰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2.
王东明 《科技信息》2013,(5):433-433,461
上海东滩生态城是我国第国际合作建设的生态城市试点,本文对其选址、建设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期对于其他生态城市建设起到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常规的方法对崇明东滩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及本地物种芦苇、海三棱藨草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以及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三大类群微生物中以细菌数量最多,不同植物中以海三棱藨草根际微生物量最多;过氧化氢酶活性为与海三棱藨草混生的互花米草根际最高,其他3种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均以与芦苇混生的互花米草根际最高;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微生物的数量与土壤中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说明崇明东滩植物根际土壤生物活性与理化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为利用微生物学方法防治植物入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动态场景下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进行研究,集成多年的遥感、海图及野外调查数据,构建生境地理空间数据库,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大河口区淤涨型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框架,并给出了区划方法的一个基于离散数学的表述.在此基础上,利用eCognition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和空间模糊评价模型,研究了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结果表明:① 核心区、缓冲区1、缓冲区2和过渡区4个功能区分别占东滩保护区总面积的18.0%、13.2%、18.4%、50.4%.在空间布局和生态学意义上,都比原有功能区划更为合理;② 遥感及其派生数据的介入,在宏观尺度和长时间尺度上拓展了人们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理解,不仅降低了传统数据采集工作的强度,也增强了区划结果的时效性和科学性;③ 现代GIS技术与传统数学方法的融合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保护区规划.区划结果可以为动态场景下的保护区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动态场景下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进行研究,集成多年的遥感、海图及野外调查数据,构建生境地理空间数据库,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大河口区淤涨型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框架,并给出了区划方法的一个基于离散数学的表述。在此基础上,利用eCognition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和空间模糊评价模型,研究了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结果表明:① 核心区、缓冲区1、缓冲区2和过渡区4个功能区分别占东滩保护区总面积的18.0%、13.2%、18.4%、50.4%。在空间布局和生态学意义上,都比原有功能区划更为合理;② 遥感及其派生数据的介入,在宏观尺度和长时间尺度上拓展了人们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理解,不仅降低了传统数据采集工作的强度,也增强了区划结果的时效性和科学性;③ 现代GIS技术与传统数学方法的融合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保护区规划。区划结果可以为动态场景下的保护区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网捕和收割植株两种方法采集崇明东滩芦苇群落中的昆虫样本.共采集到昆虫10588头,隶属于9目57科68种.分析结果表明:(1)芦苇群落中优势类群为双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和同翅目;(2)随着温度升高,昆虫的物种丰富度及多度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但由于大风和降雨等自然因素而出现波动;(3)芦苇群落中全年昆虫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52,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14,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61.其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月份不同波动较大,9月最高达2.57,次为3月和10月,7月最低仅1.28;Simpson优势度指数变化幅度较小,较高的月依次是3、9与10月,7月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最平稳,较低的月依次为3、9与10月,7月最高.  相似文献   

17.
18.
东滩煤矿3层煤自然发火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东滩煤矿的现场实际,采用ZRM-15型煤自然发火实验装置对东滩矿煤样进行了历时78 d的煤自然发火实验,模拟了从常温至452.7℃煤自燃的全过程,掌握了煤自燃高温区域的发生、发展及其动态变化过程和指标气体体积浓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实验装置内煤体高温点动态变化的总趋势是由煤体中上部向下部移动。氧化初期,距供风表面一定距离的炉体中上部温度变化较快;随着煤氧化时间加长,温度变化较快的区域不断向进风侧移动,高温点最终移至供风侧煤体表面,形成明火。  相似文献   

19.
湿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与植物群落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为揭示滨海湿地不同植物群落下沉积物中温室气体的释放规律,以崇明东滩为原型区域,采集光滩(无明显植物覆被)、互花米草、互花米草-芦苇共生及芦苇等4个采样带沉积物样品,观测CO2和N2O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互花米草、互花米草-芦苇、芦苇群落的沉积物中CO2累积释放量(1 066~1 105 mg/kg)显著高于光滩((846±22)mg/kg),但3种植物群落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合CO2累积释放量与沉积物中全氮含量(ω(TN))之间的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可以认为,湿地沉积物全氮含量对CO2释放的影响可能比植物群落大。相比较而言,芦苇群落下沉积物中N2O累积释放量为(0.41±0.01)mg/kg,明显高于互花米草-芦苇群落的(0.32±0.01)mg/kg、互花米草群落的(0.23±0.01)mg/kg和光滩的(0.21±0.00)mg/kg。这表明,芦苇群落有利于沉积物中N2O的产生或释放。未来对滨海湿地N2O排放进行调控与评估过程中,芦苇及其生境的作用应当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低技术系统——人工湿地应用于中国上海崇明岛处理农村高浊度富营养化水体。该系统由氧化塘和人工湿地复合而成。氧化塘内利用生态纤维填料强化微生物的种类和浓度,形成了藻菌共生体系;人工湿地底部基质采用比表面积大的陶粒,易于微生物挂膜和吸附悬浮颗粒物。结果表明:COD,TN,TP和浊度的去除率较高,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3.60%,38.30%,65.38%和95.48%;处理效果呈现季节性变化,夏季净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