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地质学是海洋学和地质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海洋底部的地质学问题。二次大战以来,随着各种探测海底的新技术的涌现,海洋地质学的面貌焕然一新。近年来地质学的一些重大进展,往往与海洋地质的研究成果有关。诞生于海洋地质领域的板块学说,激起了理论地质学的变革性发展,其影响所及,  相似文献   

2.
全球岩石圈板块运移的动力学机制,长期以来始终是一个议而不决的难题。地质演化历史的大量信息都埋藏在岩石圈内部,很少出露地表。然而,近2亿年来的地质信息出露比较多,资料也比较可靠,学者可对此问题进行探讨。根据全球中、新生代7次板块运动模式的变化,可以认为岩石圈板块的运动是由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表层诱发的,而不是如流传很广的"地幔传送带模式"假说所认为的那样产生的。每隔3 300万年左右,地球都会随太阳系一起穿越一次星际物质较密集的银道面,引起引力场的巨变。引力场的改变使一些小行星改变其原来的运行轨道,从而导致地球表层受到来自陨石的不同角度的撞击,诱发地球岩石圈板块运动方向或模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开展思维科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来自全国各地从事思维科学工作的同志们欢聚一堂,开一个学术讨论会,我想有三个目的:第一个,我们这些搞思维科学的同道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过去可能在书信上或文章上交往过,是相知的,但不相识。比如我和在座的好多同志都有书信往来,但没有见过面,今天是第一次见面,大家互相认识一下,这是一件事。第二个,思维科学这门学问,说新么也新,要说不新吧,它也不新,因为关于思维的问题,已经研究很久了。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同志们对于思维科学的看法,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在这个会上我们可以交换一下看法,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最后总可以得出一些共同的认识。这样,今后的工作就有基础了。至于不同的意见,会后大家再慢慢讨论,逐步去解决。第三,同志们希望搞一个思维科  相似文献   

4.
解剖地球     
科学家猜想,在最近的地质时代里地球内部可能曾经有20多个地幔柱,每个都持续存在了1亿年以上。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了地球表面构造沉降、扩张、漂移等现象,也已成为现代地质学的基础理论之一。不过这一理论仍无法解释一些问题,比如一旦板块俯冲下沉而导致的结果、地球火山链的源动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这报告的目的是谈一下与建立全国统一动力系统有关的国民经济任务、技术任务和科学任务。我将根据苏联解决这一问题的经验来谈这三方面的任务。因此,我先简单地谈谈苏联动力方面情况的特点,再谈一下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指示在苏联动力工作者面前所提出的新的国民经济任务。然后再谈谈为了完成这些国民经济任务所需要解决的一些科学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2011年5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Springer分别在国内外出版发行《中国大地构造学:数据、图件与演化》(英文版)。该书可供研究人员、地质学者使用,也适合于矿山、石油公司的地质工作者以及地质类与矿产资源类研究生使用。该书以板块构造理论为主要指导思想,系统收集和综合了近四十年来万天丰教授所积累的构造地质研究成果,收集并研究了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比例尺为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石油普查资料,以及国内外学者的大地构造研究成果,进行了集成、综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张文佑 《科学通报》1980,25(19):896-896
对于构造地质术语来说,有许多理由应以“断块”来代替“板块”,因为他们的发展常被全球断裂系统和不同类型的断层控制着,其主要论据如下:(1) 板块构造理论是在对洋底构造和海底扩张的研究中提出的.现今海底及其构造并非  相似文献   

8.
一、学部委员中有很多有机化学专家,还有生物化学专家,高分子化学专家,他们会谈到涉及有机化学的动态、发展各方面的问题,我不想再谈这方面的问题了。我只想谈一谈对搞科学研究的看法问题。第一、目前搞科研的条件好不好?第二、必要时要不要心甘情愿做无名英雄?有人说,中国科学家在国外有较大成就,在国内就没有。都是中国人,为什么结果不同?主要原因就是国内条件差。是的,  相似文献   

9.
A.  CB 邓荣辉 《世界科学》1991,13(7):24-26,14
地质学家们常用的概念,诸如漂移着的岩石圈扳块、洋底扩张与俯冲、地幔对流以及现代地球动力学的其他一些问题,完全是根据地球物理研究,即地震、重力和磁力研究得出的.但是,当涉及我们这颗行星的地质历史时期板块的特性问题,亦即在解决古地球动力学问题时,地球物理学便退居次要地位,而最受欢迎的倒是地质的标志,即与这种或那种地球动力环境相对应的岩石组合.如  相似文献   

10.
开发能源资源的思考与选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先彬 《科学通报》1999,44(5):550-560
人类大约在21世纪后期将面临石油资源枯竭的问题。按传统的石油地质知识和理论,几乎没有可能再发现巨大的油田,从全球发展的角度,结合中国国情,我国未来能源的选择是:(1)研究和拓宽常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勘探领域,开发海域和西北诸盆地油气资源;(2)研究和发展非常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生物成因气、深层油气、甲烷水合物、煤层气等;(3)发展清洁煤技术和气化、液化技术,清洁高效、控制利用煤,以煤转电并注意保护  相似文献   

11.
朱永津 《科学通报》1960,5(15):452-452
情况及主要收获大跃进以来,我国一部分地区,相继开展了大搞运筹学的群众运动,对国民经济起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在山东及全国的几个主要城市,运动更为广泛深入。这是党的理论联系实际方针的胜利,这是群众路线的胜利。大搞运筹学是从线性规划开始的,我们认为线性规划的理论收获主要可归纳成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地球板块构造理论在20年前被提出以后,研究地球问题的科学家们就在根据千百年来在地质资料方面得到的平均数据来测量地球的十二个板块的界限和它们之间相对移动的情况,即研究运载大陆和海洋外壳的这些板块的飘移现象。在这些测量工作上取得的最大成绩要算最近采用的两项新技术。这两项新测量技术的共同特点是使用空间作为参考系(或叫参考构架)。一种叫做特长基线干涉度量法(Very Long Base line Interferometry简称VLBI),它是在地球上各个定点设立监听站,把从宇宙空间各个类星体所发射出来的无线电信号记入  相似文献   

13.
在费米提出β衰变的现象性理论以后,经历了差不多半个世纪,终于在去年发现了电弱统一理论所预言的、传递弱相互作用的中间破色子:W~+、W~-和Z~0。这是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回过头来看一看走过的道路,考虑一下实验提出了哪一些问题,理论又解决了其中的哪一些问题,下一步该怎么办,现在是一个适当的时机。量子力学的发现是物理学发展过程中一个阶段的完成。认识深入到原子这一层次的物质结构的基本规律在原则上完成了。留下的工作是如何应用这些基本规律去解决具体问题。这主要是方法问题,而不是原理问题。在本世  相似文献   

14.
普查和勘探石油矿藏一定要深谙它的形成条件。因此,发展石油和天然气矿藏形成理论是石油地质学的首要任务。水是石油矿藏形成最强大的因素之一。据我们所知,J.M.马恩于1909年第一个指出水在石油矿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后来,封·米尔斯及其他科学家也从事这个问题的研究。本文作者曾应用水力学的理论来阐明布古鲁斯兰地区矿藏中悬油层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历史背景概述我国地质科学,自建国以来已有三十多年历史,它的发展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总的来看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国家经济建设查明了比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并提供了各种地质资料;其次是,初步形成了我国的地质科学理论。历史事实说明,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推动了我国地质科学的发展。但是,也应当看到,三十多年来在“左”倾错误的影响下,道路是曲折的,有关地质科学哲学问题研究的发展情况,大体可分为四个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6.
关于地幔柱大辩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耀龄 《科学通报》2005,50(17):1797-1800
地质过程最终是地球热演化的结果.板块构造理论之所以能解释板块边缘所有地质现象,正是因为地幔冷却的缘故.例如,大洋板块在洋中脊形成,这些板块的运动和生长以及最终通过俯冲消减进入地幔是使地幔冷却降温的有效机理,从而导致大规模的地幔对流.地幔柱能解释如板内岩浆活动等另  相似文献   

17.
在老一辈的地质学家中谢家荣这个名字是非常突出的.他是中外驰名的,大众公认的矿床学巨匠.他发表了专著和论文报告四百多种,不但对岩浆矿床和一般沉积矿床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煤田地质和石油地质也有精辟的论述和创见.他的成就既表现在理论方面,也表现在实践方面,也就是找矿勘探方面;不少重要矿产或者是由他亲自指挥的队伍,或者是根据他的理论指导,进行野外工作而发现的.本文只谈组织领导、石油地质和大地构造三个方面,这些是中青年地质工作者不知道或很少知道的,故有必要着重予以评述.  相似文献   

18.
记者:陈医生是国际著名的外科专家,请陈医生谈谈断肢(指)再植和有关显微外科的一些情况及发展趋势。陈:这还得回顾一下断肢再植的历史。自古以来,人们总希望把自己断了的手再接上去,1903年,一个名叫Hopsiner的德国医生接了三条狗的断肢,但没有把血管接通,失败了。从这过渡到人身上共花了60多年的时间。1963年1月,我和搞心血管的外科医生钱允庆合作,接活了工人王存柏的断肢,  相似文献   

19.
海陆的变迁     
世界地图里的秘密 板块构造学是一种成功地解释了大陆漂移现象的地质学理论,它认为地球的表面是一些大大小小的板块,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那些板块在地幔的软流圈卜缓缓地移动,于是地球的表面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板块之间的分裂与碰撞,那些板块移动非常缓慢,甚至赶不上人类手指甲的牛长速度,然而这样的速度却注定了它们在2.5亿年以前呆在与现在完全不同的地方,海洋和陆地的分布也根本不是现在的这种模样.  相似文献   

20.
今天我要讲一个理论,这个理论对于我是不熟悉的。同时,这个理论也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我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详细地研究它,而且它本身也只是一个大纲。这个理论虽然也作了一些计算,但是初步的结果,远还没有完成。不过,今天我还是来介绍,因为我想它很有可能和实际是符合的,可能促使物理的理论向前跨一大步。最近二十多年来,基本粒子数目增长了很多,特别是制造了高能加速器以后。然而目前的量子理论要对这些现象加以处理是无能为力的。现在理论上的困难主要有下列两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