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野心勃勃的美国军队盯上了穿戴式电脑技术。它已被列入五角大楼的“大地勇士”的实验计划中。根据“大地勇士”,美军将分阶段为士兵配备高科技装备,并借此增强部队的作战能力。这些高科技装备包括无线电装备、夜视装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穿戴式电脑……在过去5年中,美军已经在这方面花费了近4亿美元。他们计划在2003年对穿戴式电脑进行战地试验,在2008年为所有士兵装备穿戴式电脑。美军的想法是利用包括穿戴式电脑在内的先进设备,培育“高科技特种兵”——预计未来10年后,士兵们身上穿戴的电脑  相似文献   

2.
可穿戴式计算机是一种新概念的便携移动式个人计算机,它在体系结构、功能、形态及使用方式上都可能迥然不同于现在流行的移动计算装置,如笔记本电脑和掌上电脑,在许多功能上也远胜一筹。它使我们以更自然的方式携带和使用电脑。可穿戴式计算机不仅将使人机关系及使用计算机的方式发生变革,而且将对人们的生活及工作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医疗芯片的研发需要借助微电子学与生物医学领域的结合。作为医疗芯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穿戴式医疗芯片主要用于采集及处理关键生理信号,以此获得相应的生理信息,实时监控使用者的健康状况,实现对突发病症进行及时救治、对重大疾病的预防,降低死亡率。因此,可穿戴式医疗芯片将是现代以预防为主的新医疗体系的关键模块。本文基于可穿戴式的应用环境以及生理信号的特点,分析了对可穿戴式医疗芯片的设计要求,总结了实现可穿戴式医疗芯片的关键技术,包括低功耗、全集成、低噪声等;综述了可穿戴式医疗芯片的研究进展,包括用于处理心电、脑电、脉搏波、呼吸等重要生理信号的芯片及系统;展望了可穿戴式医疗芯片的未来。随着微电子、集成电路技术及生物医学的发展,可穿戴式医疗芯片将具有更多的功能、形式,满足人们在医疗与健康方面的更多需求。  相似文献   

4.
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当前,穿戴式智能设备已逐渐成为研究和产品开发的热点。该文尝试对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在运动健身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解读,同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期待对相关的研究提出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穿戴式电脑     
PILOT之父的霍金和杜宾斯设计了首部掌上电脑 ,采用口袋装设计的掌上电脑可以方便用户随时记下笔记 ,可以让用户保持用笔做笔记的习惯 ,又可以将文字做数码化处理 ,只要通过机身的处理器 ,便可以将文字写到电脑内部了 ,不管你的笔迹如何龙飞凤舞 ,都可以转化成整齐的电子文字 ,穿戴式电脑将成为未来的大趋势 ,这部穿戴式电脑可以让警官直接和警局取得联系 ,以查询驾驶者的背景资料。蜂窝式无线通信技术可以让警官从任何地方发送影音资料回警局。将来人们去看医生的时候只要携带储蓄了个人简历的记忆卡便可以了 ,医生将记忆卡插入他腰间…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对人体姿态的检测,该文设计了一种可穿戴式姿态检测系统。用户根据需求,在人体相应位置穿戴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信息通过蓝牙发送到平板电脑,平板电脑对加速度信息进行处理,并给出相应的姿态结果。对人体不同位置的加速度信息进行研究的结果发现,通过传感器佩戴数量及位置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检测到不同的人体姿态。实践表明,该设计已实现坐姿矫正提醒、跌倒检测和计步等功能,验证了本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穿戴式外骨骼康复辅具是一种可穿戴于人体上的智能化生机电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外骨骼与人体肢体间力-位移的交互实现人机动作的耦合,可辅助人体实现某些特定功能,在临床康复治疗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上肢外骨骼和下肢外骨骼是目前常见的穿戴式外骨骼。上肢外骨骼包括肩肘手臂外骨骼和手指外骨骼,在康复训练中主要应用于中风后患者肩肘关节及腕手关节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下肢外骨骼能够辅助下肢麻痹患者完成站立及运动,在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目前常见的穿戴式外骨骼康复辅具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现状,并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可穿戴外骨骼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穿戴式武器臂是一种新型单兵上肢外骨骼,对提高单兵火力打击效能具有重要作用,含武器臂的人枪耦合系统是一种复杂人机系统,其作用机制和动力学响应特性尚需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种穿戴武器臂的总体方案,研制了穿戴式武器臂原理样机,采用16通道Delsys表面肌电测试系统采集射手立姿据枪瞄准时左右臂和躯干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对典型射手在有/无穿戴武器臂状态下,双手握持枪械时的肌肉疲劳状况进行对比评估;采用Codamoti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采集立姿无依托点射和单发射击过程中枪口响应数据,建立有/无穿戴武器臂状态立姿无依托人枪相互作用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试验和仿真分析穿戴武器臂状态人枪系统发射动态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穿戴武器臂立姿据枪瞄准时射手左手肌肉的积分肌电值除三角肌外均有明显的下降,肱二头肌的下降尤为显著;穿戴武器臂立姿无依托点射时枪口后坐和竖直方向的位移量相比“无武器臂持枪射击状态”大幅下降,抵肩力也大幅下降,穿戴式武器臂减轻了穿戴者的双手肌肉疲劳,提高了枪械的射击动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浅析可穿戴式治疗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医疗是正在兴起的医学模式。可穿戴式治疗系统作为实现移动医疗的一种重要方式,其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相关部件的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以及治疗机理的不断发现及丰富,各种治疗系统将可能被穿戴于患者身上,承担随时随地的治疗任务,从而开创临床治疗及先进医疗仪器工业的新局面。本文集中论述了这类治疗设备的可穿戴设计思想,简要介绍了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可穿戴式检测系统,进而对多类可发展成可穿戴器械的治疗方案进行了剖析,最后归纳出各种可能的可穿戴治疗设备的机理和实现方法,并对可穿戴式治疗系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医疗技术的限制及青壮劳力的减少,穿戴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在医疗、搬运、军事方面上的显著功能获得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摒弃传统功能层面的描述,从穿戴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结构层面梳理该类外骨骼机器人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而分析了穿戴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应用的新技术材料,然后重点阐述了其最新的关键技术(驱动方式和能源供应),探讨了穿戴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智能可穿戴式技术发展迅速,尤其在医疗健康领域发挥出重要作用。检索中国知识产权总局的专利数据库,统计了全球智能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的专利申请情况,通过该领域专利申请年度趋势、主要国家/区域分布以及技术重点分布情况,对该领域主要专利权人的竞争实力进行分析,揭示了全球智能可穿戴式设备在医疗领域的创新现状。  相似文献   

12.
正0引言近年来智能可穿戴设备已经兴起。可穿戴技术主要是指用户能戴在身上的电子设备或产品,即可以在日常活动或工作中整合计算特性,采用具有一定实用功能和特点的,可直接穿戴的仪器、设备,或是与用户衣服或配件设备相整合的可佩戴仪器、设备。随着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将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智能手环是可穿戴式智能设备中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心电采集设备的不可移动性以及传统粘性电极的致敏性,应用可穿戴计算的方法提出了使用镀银织物电极制作可穿戴式心电采集设备.为了提高可穿戴式心电采集信号的质量,制作了插入式织物电极.实验表明使用插入式织物电极的可穿戴式心电采集设备具有较好的舒适性,信号波形的质量达到传统电极的采集质量.  相似文献   

14.
张坤  王达  崔蕊 《科技信息》2007,(26):62-62,72
可穿戴式计算机是新一代个人移动计算系统和数字化产品,应用潜力巨大,也是"计算机应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必然产物。本文介绍了可穿戴式计算机的特点、功能、技术以及重点介绍了无线网络采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1 序言 电脑美术设计对于现在来说并不是什么新事物,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就运用电脑辅助设计,而且迅速发展,九十年代中期传入中国;大多数国人觉得电脑美术是个很神奇的事物,一味追求电脑美术技术的操作,还有很多人就纯粹拿着操作美术设计的软件赖以生存,而忽视了电脑美术设计这六个字中最重要的设计,还有不可忽视的计算机操作,没有意识到艺术与创意才是设计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谷歌和苹果——世界上这两大IT巨头,将下一步发展的目标都投向同一个领域——可穿戴电脑。苹果总裁Cook直言:“探索这个领域的时机已经成熟,每个人都跃跃欲试,它也许会成为下一个明星产品。”而业界,也将2013标识为“可穿戴技术的崛起之年”。  相似文献   

17.
温差发电技术能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具有清洁、安全、无运动部件的优点,人体体表热量收集的刚性温差发电器,存在着器件可靠性差、制造成本高、柔性穿戴式湿差发电器的输出功率较低,无法满足穿戴式电子设备供电需求,严重制约了穿戴式温差发电器的应用。基于人体热能发电的优缺点世界各国科研人员从不同角度展开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可穿戴传感器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如智能眼镜、耳蜗植入系统、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智能药片、智能贴片、智能手表、智能服装、智能鞋垫、连续无创血糖监测技术、人工皮肤及表皮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无线能量传感技术、可穿戴式环境监测传感器技术等。对于其形式、功能、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对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开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结合商业化可穿戴产品和实验室中的在研技术,简述了可穿戴传感器的主要形式,列举了可穿戴设备的常用测量方法和与人体常用接触形式,展示了可穿戴传感器技术在健康管理、医疗、运动科学、工业和军事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孟庆鑫  李志瑶 《长春大学学报》2013,(12):1576-1578,1582
使用三维动态捕捉系统获取人体下肢关键点的运动轨迹和三维数据,用Matlab软件分析数据,绘制时间-坐标图形,建立穿戴式下肢外骨骼的三维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穿戴式下肢外骨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刘霞 《前沿科学》2014,(2):91-92
科学家们纷纷预测,2014年将成为"可穿戴式设备的爆发之年",可穿戴式技术也将引领移动创新的新一波浪潮。话音未落,该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就应声而至。英国《自然》杂志网站3月31日(北京时间)报道了美国科学家研制出的一款穿戴式设备,其像普通的创可贴一样纤薄,不仅能在本地存储和传输与病患的运动情况有关的数据,也能接受诊断信息并将药物递送到病患皮肤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