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OES)法对锦州某铁合金厂附近地下水、土壤、玉米、居民饮用自来水中的七种金属元素含量同时进行分析。Cu、Cr、Pb、Mn、Ni、Cd、Zn七种元素的检出限在0.02mg/L以下,线形关系良好,精密度高,回收率均在95-105%之间。  相似文献   

2.
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化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阳高县不同利用年限设施栽培土壤中汞、铅、锌、镍、钴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设施栽培土壤在利用4~7年时重金属元素含量最高.选一步依据温室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当地设施栽培土壤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阳高县设施栽培土壤未受到汞、铅、锌、镍污染,尚处于清洁状态.  相似文献   

3.
对合肥市庐江矿区何家小岭尾矿库周边土壤中重金属的总量和形态分布进行分析,通过内梅罗指数法和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对其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除Ni外,其他重金属元素均高于庐江县土壤背景值,其中Cu、Cd两种元素超过风险筛选值(GB15618-2018)。土壤中金属元素(除Cd以外)主要以残渣态为主,Cd元素的弱酸提取态占相当大的比例(11.25%~52.18%),金属元素弱酸提取态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Cd、Zn、Ni、Cu、Pb、As、Cr。基于单因子和内梅罗污染的结果表明,Cu、Cd、As属于轻微污染,土壤重金属总体水平属于轻度污染,基于形态的RAC表明该地区Cd为高风险,Zn为中风险,其他元素无风险或具有较低的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4.
采用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OES)对锦州某工厂附近土壤中七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建立了一种土壤中Cu、Cr、Pb、Mn、Ni、Cd、Zn元素的准确的分析方法.本方法所有元素检出限均满足测试要求;七种元素在测试范围内线形关系良好;相对标准偏差在0.9%~4.2%之间;回收率均在87.8-109.2%之间.对土壤的测试结果发现,离工厂500米的农业用地镉元素含量略高,可能受到工厂的污染,其他元素含量均符合国标中农业用地的土壤标准值.  相似文献   

5.
在对上海化学工业区土壤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 ,通过 3种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评价结果表明 ,目前该地区土壤环境质量良好 ,As,Cr,Cu ,Hg,Ni,Pb和Zn等元素含量都处于清洁或微污染范畴 ,但金属元素Cd超标情况严重 ,部分土壤样品中Cd的含量处于中污染范围 ,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  相似文献   

6.
锦州市女儿河底泥中重金属元素污染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女儿河沿岸铁合金厂冶炼废渣的排放,上游多家个体钼矿的开采带来的污染的现实,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底泥中的Cu、Pb、Cd、Cr、Ni、Zn进行测定分析,并运用不同方法和标准来评价女儿河底泥重金属的环境状况。无论以自然背景值、单因子污染指数还是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该河段各底泥样品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底泥重金属都超过污染指标,污染程度为Zn>Cr>Ni>Cu>Pb>Ca。对表层底泥重金属及分布规律的研究表明,污染程度与铁合金厂废渣排放和矿区位置成正态分布,是主要重金属污染源。  相似文献   

7.
钼矿区周边果园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对水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葫芦岛矿区多家个体钼矿开采给土壤带来的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详细研究.选取矿区果园土壤样本60个,果园红富士苹果、白梨、锦丰梨样本各20个,经消解处理后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分别测定土壤和水果样本中Pb、Ni、Cu、Cr、Zn、Cd、As、Mo、Hg金属元素含量,并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全面系统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果园土壤Cd、As和Hg的污染严重.土壤中Pb、Ni、Cu、Cr和Zn污染也比较重.污染程度为:Cd>As>Hg>Pb>Zn>Cr>Cu>Ni.并给果树造成影响,所产水果也遭到轻微污染,污染程度大小基本与土壤污染程度相吻合,给水果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ICP-OES)对锦州某工厂附近土壤中七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建立了一种土壤中Cu、Cr、Pb、Mn、Ni、Cd、Zn元素的准确的分析方法.本方法所有元素检出限均满足测试要求;七种元素在测试范围内线形关系良好;相对标准偏差在0.9%~4.2%之间;回收率均在87.8-109.2%之间.对土壤的测试结果发现,离工厂500米的农业用地镉元素含量略高,可能受到工厂的污染,其他元素含量均符合国标中农业用地的土壤标准值.  相似文献   

9.
徐州城市表层土壤中金属元素的磁学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城市表层土壤中金属元素的污染必须加以控制。近来,磁学监测正逐步作为代用指标,监测由某些工业或交通污染的土壤中金属元素含量。为了进一步确认这种方法的有效性,研究金属元素的含量与磁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详细探讨了徐州城市表层土壤中24种金属元素(As为准金属元素;Pb、Cu、Zn、Co、Cd、Sb、As、Fe、Ni、Cr、Ag、Sc、Ba、Hg、Be、Bi、Mn、Al、Ti、Se、Ga、Li、V、Mo)与5个磁学参数(χ、χfd、SOFT、SIRM、χARM)的相关关系,并且建立了磁学诊断模型。结果表明,利用磁学监测方法能够初步定量地评估城市表层土壤中部分金属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考察时间对有害金属元素迁移的影响.通过人工干预种植地区土壤中微量金属元素含量的方法,将Cd,Pb,Hg三种有害金属元素添加到土壤中,每隔15d对土壤中有害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具有一定的限度,当含量超过一定的临界值就会产生剩余,土壤的渗透压等环境就会发生改变,造成土壤的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1.
综合考虑土壤环境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和受污染土壤中各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差异,建立了基于重金属化学形态的污染场地土壤重金属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将污染场地土壤重金属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于案例污染场地的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风险评价中,并将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与常用的3种确定性土壤污染评价方法(单因素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地累积评价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交叉验证,其评价结果与结果间对比分析表明所架构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确定性方法的不足,所建模型创新性加入了量化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的权重因子,其评价结果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和风险辨识度,为我国土壤污染的优先控制因子的筛选和相关政策决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考虑到确定性土壤污染评价中较大的参数不确定性,将贝叶斯理论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并考虑到不同重金属在生态风险上的差异,建立了生态风险权重系数,提出了基于生态风险权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贝叶斯评价法.将提出的贝叶斯综合污染评价法与现行的确定性方法、商权贝叶斯评价法和灰色评价法进行实例研究对比.研究表明,基于生态风险的土壤重金属贝叶斯综合污染评价结果分别为各采样点土壤环境质量隶属于各污染级别的概率,降低了常用评价法中人为主观因素的作用,构建的生态风险权重系数代替统计数理方法所得到的权重,使本方法更具土壤学意义,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决策提供了更科学的筛选级参考,具较高的评价分辨力.  相似文献   

13.
铜陵林冲尾矿库复垦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安徽铜陵林冲尾矿库复垦土壤的采样检测结果,应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Cu、As、Zn和Pb 4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进行分析评价,为土壤改良和植物修复提供科学依据.评价结果表明,复垦土壤中Cu的污染极其严重,As、Zn、Pb的污染较轻.2种方法的对比和分析表明,地积累指数评价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  相似文献   

14.
选择以非传统重点关注农区——广东省东部山地水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土壤中Cd、Hg、As、Pb、Cr、Cu等6种重金属的质量分数水平及空间分布情况,评价环境质量现状并进行重金属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水田土壤环境中各重金属的平均质量分数未超过国家标准中的农田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基于筛选值的样本超标率均在10%以下,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农产品重金属超标风险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可能主要包括受人为干扰的土壤成土母质因素、工业污染因素、无干扰的土壤成土母质因素和交通污染因素,分别影响土壤中Cd、As、Cr、Cu、Hg、Pb的质量分数和空间变化特征,是导致土壤环境污染的潜在因素.建议该区在发展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公共服务体系等时,注意做好环境规划、管理及污染防治;对超筛选值的轻度和中度污染土壤采取进一步的生态风险评估和农产品协同监测机制,对极少数重度污染土壤采取改种非食用农作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污染评价可以确定土壤质量状况并为污染治理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南京玄武区藤子村表层土壤中6种重金属元素为评价因子,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相关系数法以及灰色关联度法定权,通过区分度比较了评价结果的稳定性,并选择较可靠的结果进行空间插值生成污染情况专题图。评价结果表明:采用GRA-TOPSIS法的评价结果更可靠,得到的土壤污染情况与实际相符; 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TOPSIS法有较高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论文通过对巴中市农田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Cd、Pb的调查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地质累积指数法,对当地土壤重金属Cd和Pb进行了污染评价.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与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一致表明:土壤Pb均未超标,安全等级为无污染.但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与地质累积指数法对Cd的评价结果有明显差异,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Cd的安全等级为非污染,在Cd检测的344份样品中,Cd的超标率为11%;地质指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Cd的安全等级为轻污染,且样品超标率为32%.综合污染指数表明研究区Cd的污染级别为第三级别(污染程度为轻污染).所以应采取相关技术措施,防止重金属元素污染.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安徽省生态环境的脆弱特征,对其进行了水土流失、盐渍化、酸雨、水污染和综合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生态环境敏感性较高,高度敏感和极敏感地区分别占全省面积的33.7%和31.2%。其中,沿淮及淮北平原对水污染和盐渍化比较敏感,水土流失与酸雨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江淮分水岭以南的丘陵山地。在敏感性评价基础上,结合GIS技术,初步提出了安徽省脆弱生态环境区划方案,把全省划分为2个脆弱生态区、8个脆弱生态亚区和26个脆弱生态地区。  相似文献   

18.
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pH>7.5)为评价标准,对四川省内江市双桥乡土壤重金属As,Cd,Cr,Cu,Hg,Ni,Pb,Zn的污染风险开展了评价工作:以一级标准(自然背景值)为计算依据,对研究区进行了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和生态风险预警.通过研究发现:依据国家二级标准(pH>7.5),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均处于无污染级;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土壤较高水平的Cd在构成环境污染的同时,也构成了严重的生态危害;从生态风险预警评估综合评价指数来看,研究区的土壤重金属总体处在低警级别,但部分样点的单项风险指数级别稍高,应该加强对个别重金属的风险防治.  相似文献   

19.
以开封市化肥河污灌区为例,应用污染损失率法开展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污灌区大部分样点土壤Cd和As的单项污染损失率明显高于其他重金属,对综合污染损失率的贡献大.各重金属单项污染损失率的大小顺序为Cd>As>Zn>Cr>Pb>Cu.从各样点重金属综合污染损失率来看,大部分样点属于中度污染(Ⅳ级),占总样点数的76.93%;样点No.13和No.12属于重度污染(Ⅴ级);样点No.1属于轻度污染(Ⅲ级).污染损失率法与综合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前者对样本中超标较严重的污染因子有更强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20.
对长沙市的道路绿化状况、道路低空的TSP污染和绿化带滞尘情况以及绿化带土壤的侵蚀进行了研究,对低质量的绿化带进行了数值评价,测量了城区主要道路低空TSP浓度和绿化带滞尘量.研究表明,低质量道路绿化与道路低空大气颗粒物污染成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75,有非常显著意义.同时对长沙市绿化带年土壤侵蚀量进行计算,总量约为90吨/年,已成为长沙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