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重庆某煤矿开采的四种煤,以气煤为主,主焦煤硫含量偏高。为合理利用地方资源,采用不同配煤比与不同装煤方式的炼焦工艺,设计了20个配煤方案;用5kg试验小焦炉炼焦,对配煤方案进行优选。得出在炼焦煤种不齐全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配煤方案炼焦,可以生产优质冶金焦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根据鸡西煤的煤质特点、煤岩特征及变质特征.作者采用了煤岩学配煤方法,对小焦炉配煤和半工业性配煤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及惰性成分合量变化都明显地影响焦炭的质量.当煤级分散系数f≤0.35,惰性成分(质量分数)小于20%时,可做为合适的配煤方案. 相似文献
3.
李凡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0):243-244
通过40kg试验焦炉,两座生产焦炉的大量试验数据证明:配入5%的府谷煤,利用捣固技术炼焦,焦炭质量不变,并能大幅度降低推焦电流,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5.
6.
7.
PLC系统在配煤计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煤计量控制系统中采用PLC可鳊程控制器加上核子秤配料系统,并在系统结构上采用主皮带配料方式(流水线配料方式),这样新的配料系统可不加小皮带,使该项目投资及用户日后的维护量达到最小、最少。该配煤系统可分为物料计量、微机操作、控制、变频调速四大部分。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配煤炼焦生产中焦煤用量,提高废塑料利用率,利用废塑料代替一定比例焦煤,在40 kg实验焦炉中与煤共焦化,考察焦炭、焦油产率和焦炭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以质量分数为1%~5%的废塑料替代焦煤炼焦后,焦炭产率下降,焦油产率增加,M25先提高后下降,M10先下降后提高,焦炭的反应性提高,而反应后强度下降;当废塑料质量分数控制在3%以下时,焦炭的冷态强度和热态强度符合国家二级冶金焦炭质量分级标准。该结果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煤的岩相分析通过对烟煤镜质组反射率的分析,能很好地识别单种煤的混煤情况。煤岩分析法在苏钢炼焦厂的应用主要是用来对进厂煤质的鉴定以及混煤情况的判别,根据判别结果指导配煤,进而保证焦炭质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对某焦化公司进口的印尼焦煤、肥煤、1/3焦煤以及国内同牌号的田庄焦煤、两渡肥煤和枣庄1/3焦煤进行煤质及单种煤结焦性对比分析,并以生产常用配比为基础进行20kg实验焦炉配煤炼焦实验,探讨印尼煤与国内炼焦煤的配伍性能。结果表明,印尼煤均是低灰、低硫、强黏结性、高膨胀性、低流动性的单一煤,其活性高,活惰比均不低于24,而国内炼焦煤有一定的混配,其活惰比为1~2,活性组分和惰性组分含量较为均衡;印尼单种煤所制焦炭的强度和热性能较差;印尼煤替代国内同牌号煤进行配煤炼焦,所制焦炭质量明显下降,并且替代量越大,焦炭质量下降越多。 相似文献
11.
12.
利用热重分析法对六枝化处煤和娄底煤焦两种单煤及其混煤的热解、着火和燃尽等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煤质的煤进行掺烧,着火性能和燃烧速度与各个单煤相比有差异,提出了反映煤燃烧、着火及燃尽性能的燃烧特性综合判别指数S’,对两煤种混烧的燃烧特性及其燃尽性能进行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3.
炼焦所配之煤中惰性物质的影响来自活性组分与惰性组分之比(R),反射率为0.3%~2.1%(按半阶分)的活性成分(主要是镜质组)的含量(x_3,x_4,…,x_(21));活性组分与惰性组分的最佳配比(b_3,b_4,…,b_(21));活性组分含一定量惰性组分时的强度指数(a_(0.3),a_(0.35),…,a_(2.1)。当R增大时,类组成平衡指数(PCBI)和类强度指数(PSI)均增大,但不改变类组成平衡指数(PCBI)和类强度指数(PSI)的分布曲线形态。如果x_i发生变化,而活性组分与惰性组分之比(R)不发生变化,在计算类组成平衡指数(PCBI)和类强度指数(PSI)时,这4个数值(包括活性组分与惰性组分之比)发生联系。 相似文献
14.
对5种不同矿点的焦煤进行煤质分析和单种煤结焦性能比较,并进行配煤炼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单种焦煤的结焦性能接近,但其工艺性质及成焦显微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在配煤炼焦中,胶质体含量丰富、胶质体的流变性和膨胀性高、成焦粗粒镶嵌结构多的焦煤,与不同炼焦煤的混配性强,所得焦炭质量较优。 相似文献
15.
介绍炼焦用煤质量评价模型的建模方法与过程,给出对所建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测试的测试结果,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以某公司现行配煤方案为基础,研究回配焦粉替代瘦煤捣固炼焦时焦粉粒径和配比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焦粉粒径大于0.2mm时不适合炼焦,焦粉粒径小于0.2mm时在配合煤黏结能力有富余的条件下适合炼焦,此时配入一定比例适宜粒径的焦粉对焦炭质量不会起到明显的劣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莹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8):149-150
介绍了世界炼焦工业近年来的进展和国内现状,重点介绍了带热回收无回收焦炉炼焦工艺,同时阐述了国内QRD清洁型热回收焦炉的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