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大学开发的“高效安全直投式乳酸菌生物发酵剂”日前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该项目成功研制出活力高、性能稳定、使用方便的直投式泡菜用乳酸菌发酵剂,发酵时间从传统的20天左右缩短为2.5天左右。为实现泡菜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条件;研究了植物乳杆菌和肠膜明串珠菌的高密度培养技术,  相似文献   

2.
将海水小球藻分别与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混合进行培养,测量混合培养条件下小球藻和菌的生长情况,分析藻和菌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小球藻与光合细菌混合培养,小球藻持续增长,增殖速度显著快于其他各组,培养到第7天时,密度达到4. 134×10~7cells/mL,平均日增长率为30. 2%;小球藻分别与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混合培养,前5天对小球藻的增长没有显著影响,第6天后小球藻的增长均受到抑制;小球藻与菌混合培养和菌单独培养这两种条件下菌的增殖速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菌藻混合培养中,光合细菌对小球藻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在前期不影响小球藻生长,但是在后期培养中对小球藻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混合培养对益生菌的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从不同地区采集6种青稞酒曲,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青稞酒曲中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其中含有的细菌及真菌的丰度及多样性.对酒曲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纯化,结合16S rDNA测序分析技术,鉴定出的16株乳酸菌中,有7株为肠膜明串珠菌,6株为戊糖乳杆菌,3株为植物乳杆菌.通过限制性的培养方式对这16株乳酸菌的耐盐性和耐低温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XZ14、LZ-GB3-2、XZ23、SN-ND8-4、LZ-BY2-2和RKZ-RB2-1这6株乳酸菌具有较好的耐盐性,在具有较好的耐盐性的菌株中,RKZ-RB2-1和LZ-BY2-2菌株在22~30℃间生长情况较好,这2种菌在低温发酵食品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冻干法制备乳酸菌发酵剂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乳酸菌冻干发酵剂的制备工艺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对乳酸菌液体摇瓶培养中的参数和超滤浓缩特性参数测定,确定了发酵剂冻干制备的工艺参数.由于乳酸菌冻干发酵剂有着广泛应用,因此,本工艺在实际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3种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地衣芽孢杆菌、假丝酵母菌和荚膜红假单胞菌进行混合培养,探讨3种菌混合培养的培养基、培养条件及其生长关系.实验结果表明,3种菌均可良好生长的培养基为每升水含葡萄糖10g,酵母膏10 g,蛋白胨6 g,NaCl220 g,MgSO40.2 g,KH2PO40.5 g,K2HPO40.3 g,pH6.5;3种菌混合培养的接种顺序与培养条件为在培养液中先分别接种3%荚膜红假单胞菌与假丝酵母菌,于35℃、200 r/min摇床下培养48 h,后接种4%地衣芽孢杆菌继续混合培养至60 h;3种菌混合培养时的生长关系为假丝酵母菌与荚膜红假单胞菌存在互惠互利关系,而地衣芽孢杆菌与其它两株功能菌为无关共栖关系.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以薏苡仁为主要原料,分别制作双歧杆菌制剂与乳酸菌发酵剂,同时接种混菌发酵生产薏苡仁双歧杆菌酸孔的工艺。  相似文献   

7.
喷雾干燥法制备植物乳杆菌MA2发酵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株Kefir源植物乳杆菌MA2喷雾干燥法制备发酵剂的工艺进行初步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对保护剂的配方进行优化,确定保护剂的配方为:谷氨酸钠20,g/L,海藻糖50,g/L,乳糖50,g/L,脱脂乳100,g/L.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喷雾干燥的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喷干最适条件为:进口温度151.63,℃,进料流量62.07,mL/h,保护剂与菌泥比例(g∶L)3.38∶1.按上述条件得到干菌粉的活菌数为2.11×109 g–1.4,℃冷藏保存半年后活菌数仍能达到1.02×109 g–1,凝乳时间14,h,胆固醇移除率32.0%,为实现乳酸菌发酵剂的高效生产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丰富菌种资源库资源,探索乳品细菌多样性及菌株生化特性,对摩洛哥阿尤恩地区4份自然发酵驼乳的乳酸菌应用传统纯培养方法和宏基因组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进行分离、鉴定,同时对细菌宏基因组测序进行多样性研究及单菌株生化特性研究。由纯培养结果可知:4份样品中分离乳酸菌株包含3个属、8个种,共82株乳酸菌,其中58.54%为Lactococcus lactis;根据宏基因组测序结果可知:4份样品中分离的细菌分属于7个门、78个属和147个种,Proteobacteria(54.64%)和Firmicutes(41.77%)是样品中的优势菌门,Lactococcus(31.87%)及Lactococcus lactis(22.95%)占比较高,是样品中优势菌属及菌种。通过比较不同乳酸菌在相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及产酸速率,从样品中分离得到的48株Lactococcus lactis中筛选得到2株生长快、产酸速率高的菌株IMAU98054和IMAU98084。2株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pH值为5.5~7.5,且有一定的盐耐受性,NaCl质量分数小于6%时生长不会受到明显抑制。2种菌株在37℃发酵18h后其OD600可达到2.5218和2.5172。研究结果表明:摩洛哥阿尤恩地区自然发酵驼乳中包含多类细菌,Lactococcus lactis是其中的优势菌种,并从其中筛选出2株生长快、产酸速率高的菌株IMAU98054和IMAU98084。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秸秆发酵剂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对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活力的比较,筛选出康宁木霉Km-1,米曲酶Mq-1作为纤维素分解酶菌种,再配合以热带假丝酵母菌Rj-1,白地酶菌Ba-1和植物乳酸菌ZH-1等,经分别培养后,按一定比例配成农作物秸秆发酵剂,秸秆发酵实验表明,在28℃条件下发酵96h,可使玉米秸秆、稻草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2.95倍和2.29倍,粗纤维分别降低32.36%和17.39%,中性洗涤纤维(NDF)分别降低12.00%和11.00%,酸性洗涤纤维(ADF)分别降低14.60%和18.80%,且此发酵剂还具有酒香味、质地柔软、适口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在成功筛选出一株高产乳酸的乳酸菌USTB--08基础上,分别采用批量和补料发酵培养,通过改变碳源、氮源、碳氮比、温度和pH值等研究了乳酸菌USTB--08生长和产乳酸的优化控制条件.采用蔗糖和酵母膏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碳氮质量比为5∶1)、温度35℃、接种量1.0%及初始pH 6.50是提高乳酸菌生长的优化参数.进一步在50L全自控发酵罐中,采用质量分数为10%氢氧化钠和25%蔗糖混合溶液作为控制pH值和碳源补料的流加液,在pH 6.00~7.00范围内,恒定控制pH 6.50获得了最大的乳酸菌生物量(OD680nm 13.2),而恒定控制pH 7.00则获得了最高的乳酸含量(28.0 g.L-1).本研究首次采用控制pH值与流加蔗糖同步进行的培养方式,获得了高细胞浓度的乳酸菌和高质量浓度的乳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