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依靠大气和各种饮食生存着。没有谁能完全生活在一片纯净里.在我们身边处处隐藏着危险,肉眼难辨的病原体就是潜在的威胁之一。这些病原体包括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当然,我们的身体对这些可恶的小家伙并非束手无策.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一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城墙.这道城墙就是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2.
3.
一提起免疫学这个名词,大家都会说这是一个发展很快的学科,是先进学科.其中,懂行的学者们清楚地知道当今的免疫学早已不仅仅是细菌学的一个部分,也不是单纯地“就范”子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尽管它是以研究抗微生物感染而发展起来的,但并不是只有病原性微生物才能引起免疫反应.异种动物的成分或细胞,动、植物的蛋白质,多糖,甚至像青霉素这样的化学物质都能引起免疫反应.一句话只要是身体之外的物质,身体都将把它作为异物识别出来,排除出去.这将由身体的DNA决定.身体为什么把除了自己以外的物质都当成敌人呢?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自己的这种能力是在什么地方决定的呢?如果让控制识别能力的“机关”出了故障,面对非自己的物质入侵,身体是否仍然会举起拳头攻击呢?这才是当今免疫学要解释的问题.分子、基因手段是当代生命科学的最前线.在分子和基因水平上解释免疫学是当代免疫学中最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许琛琦研究组首次证明:钙离子能够改变脂分子功能来帮助T淋巴细胞活化,提高T淋巴细胞对外来抗原的敏感性,从而帮助机体清除病原体。2012年12月3日,Nature在线发表了这项最新研究结果。人体的免疫系统复杂而精确,其中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是一种关键的功能细胞,是保证机体健康的基础。T细胞发挥功能的基础是识别外来 相似文献
6.
7.
利用现有的抗病毒技术已无法遏制计算机病毒的快速繁衍和传播,对当今的信息社会构成严重的威胁.本文研究和探讨一种新的计算机抗病毒技术,即根据仿生学原理,模拟生物系统的免疫原理,设计一种基于免疫原理的计算机病毒安全模型. 相似文献
8.
最新研究显示,Ⅰ型糖尿病与适应性免疫系统有关联的说法过于牵强,其理论正在受到质疑。而在着手进行其他临床测试前。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的基础性研究。尤其要从机理研究中找证据。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毒的即时攻击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即"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后所引起的疾病.长期以来医学界一直认为,艾滋病毒具有潜伏期,需要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才会对身体造成实质伤害.形成这一观念的部分原因是,很多病人可能十多年之内都没有出现任何症状.然而,最新的两项研究结果却表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0.
北京时间2011年10月3日下午,2011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Bruce Beutler)、法国籍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Jules Hoffmann)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Ralph Steinman)因在免疫系统研究中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与同济大学医学院的科研人员发现.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通过其分泌蛋白Tir的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来抑制宿主的免疫反应,从而达到免疫逃避的目的。2012年9月23日.NatureImmunology在线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被称为“超级癌症”的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症”英文简名(AIDS)的音译。所谓“获得性”。是指这种“免疫缺损”既非遗传,也不是先天性因素造成。现在已经查明,健康人如果受到一种特殊病毒的袭击,就会产生“获得性”,并被摧毁其免疫系统。这种特殊病毒就是艾滋病病毒。值得关注的是:艾滋病病毒的发现过程,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球形病毒,表面具有自我保护的锥形蛋白体。这种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导致了近1200万人的死亡,超过3000万人受到感染埃博拉病毒:是一种丝状病毒,常常呈现树枝状。该病毒可导致埃博拉病毒出血热,致死率高达90%,目前尚未培育出对付这种病毒的有效疫苗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个来自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的科学家小组称,他们发现了一种用来建立产自寒冷环境新疫苗的种类的方法,并发表了文献对此作了陈述。通过用来自北极寒带细菌体内的一些关键基因,对一种哺乳动物病原体内的对应基因进行 相似文献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