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豚的分布范围较广,从非洲的好望角直至亚洲的印度、巴基斯坦、日本、中国和朝鲜等各国沿岸水域及其大型河流、湖泊,例如中国的长江及其附属水体的洞庭湖、鄱阳湖等,均可见到它们的踪迹,由于江豚不但生活于海里,而且还生活于淡水水体,这就产生皮肤  相似文献   

2.
沉宝之谜     
在江西省都昌县老爷庙附近的鄱阳湖水域,历史上已沉没过上千艘的船只,被称为是“东方的百慕大”。人们在湖边建了老爷庙,就是为了祈求航船过湖时能够平安无事。抗日战争中,日军侵入江西,在南昌、景德镇等地掠夺了一批金银财宝、古董文物,集中到鄱阳湖分别装箱,于1945年4月16日用“神户丸”号轮船运回日本。不料这艘装满奇珍异宝的轮船却在老爷庙附近的水域沉没了,船上的200多人没有一人生还。运宝船的沉没震惊了东京,日本军部立即电令驻江西的海军部队寻找并打捞沉船。沉船的第二天,6名日军潜水员来到出事地点,但他们潜入湖底后…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探索》2009,(1):4-4
科学家近日宣布,魔鬼魟其实是两个差别明显的物种,其行为和生活方式各异。较常见的魔鬼魟体型较小,通常在距离海岸较近的海域活动。鲜为人知的是第二种魔鬼魟,其体型大,不愿跟人接触,而且迁徙范围也大得多。另外,大魔鬼魟还有一根进化过程的残留物——脊柱,以及一根无害的尾钩。  相似文献   

4.
最近,在美国加州沿岸海域,遥控深潜器首次拍到了生活在水下580米深度的一条魔鬼琵琶鱼。它龇牙咧嘴、表情狰狞,取名魔鬼鱼真是名副其实。科学家说,魔鬼琵琶鱼的游弋方式很奇特,呼吸量与其体格相比也多得出乎人们的预料。由于魔鬼琵琶鱼的视力很差,科学家希望观察它能否像鲨鱼那样感知电磁场。魔鬼琵琶鱼的最显著特征是诱饵状的头顶鱼鳍。魔鬼琵琶鱼正是通过这根鱼鳍发光来引诱猎物。科学家想知道这个“诱饵”是持续发光,还是有一定的发光模式。  相似文献   

5.
施征 《科学24小时》2010,(10):12-12
商业3D立体电影首次引起全球性轰动是在1953年5月24日,当时的出发点是为了把观众从电视机前夺回来。当时好莱坞推出了一种新玩艺儿——立体电影。戴着特殊眼镜的观众在观看了《布瓦那魔鬼》及《蜡屋》这类惊险片后,发现自己仿佛躲在飞驰的火车及逃跑的魔鬼后面,觉得新奇无比。后来中国也拍摄了自己的立体电影《魔术师的奇遇》,从而将我们带入了立体电影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南海“魔”现1975年,美国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学者L.D.库什出版了《揭开百慕大三角区的秘密》一书,提出了地球上存在12个“魔鬼三角区”的理论。12个“魔鬼三角区”的分布为:南北半球各5个,南北极各1个。北半球是:百慕大、日本本州南部、夏威夷至美国大陆间的海域、地中海及葡萄牙沿岸、阿富汗;南半球是:非洲东南部海域、澳大利亚西部海岸、新西兰北部海域、中南美洲东部、东南太平洋东部。“魔鬼三角区”的特点为▲等距离分布,地球因此被分成20个等边三角形,“魔鬼三角区”就在三角形的结合点上;▲南、北半球的“魔鬼三角区”均位于纬度30…  相似文献   

7.
记得初中的时候学过一篇英文课文,说是一个渔夫一天撒了好几次网都没有打到鱼,最后一次收网却很沉,拉起来一看,原来是网了个很沉的瓶子。渔夫好奇地想知道瓶中是什么宝贝,打开瓶子却跑出来一个魔鬼,后来渔夫又把魔鬼哄进了瓶子,盖上盖子,扔进大海,让它永世不得翻身。在神话传说中,我们都知道魔鬼是做坏事的。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的北部,长江干流的南侧,为我国目前最大的淡水湖.研究鄱阳湖过去几千年中发展变化的过程以及现状,可以预测它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从而为鄱阳湖进一步的经济开发与有关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一、鄱阳湖的现状现在的鄱阳湖,平面形态呈歪把葫芦状,四周有一些支汊伸入基岩山丘、网纹状红粘土和红粘土台地  相似文献   

9.
魔鬼潭和魔鬼鳉鱼 在美国内华达州南部的沙漠里:有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水潭,原先被称为“矿工的浴盆”,早先有许多银矿工人曾到里面洗过澡。现在它被人们叫做魔鬼潭,栖息在这个小水潭里的魔鬼鳉鱼2万年来一直在潭里繁衍生息。 魔鬼潭坐落在灰草地平均海拔高度为700多米的一连串崎岖低矮的山丘上。灰草地,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和内华达州的边界上,离加利福尼亚的死亡谷仅有几公里远,但海拔却比死亡谷高出1000多米。草地给人的印象是水源充沛、绿草荫荫,四处还点缀着挺拔的河谷松树。而事实上,在灰草地,惟一不缺水的地方,是农业企业在这里开发的星罗棋布的紫花苜蓿田。除此之外是一大片干涸的土地。这里不是没有水源,数目众多的水泉、湿地和水潭里生活着大量的野生物种,那些长着四条腿和一对翅膀的野生动物就在这里生存了下来。 魔鬼潭是一个由岩石自然筑成的水洞,大约宽3米,长7米,深15米。魔鬼潭虽然很小,却是一个巨大地下水库的一口泉眼,这个水库的大部分区域至今仍未被探明。位于亚马哥萨沙漠的这个地下水库。从流经内华达州核试验场下的地下河流补充水源;核试验场地区的水一直在地下流动,到了灰草地由于受障碍而翻上地面。这种流动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就是说1万年...  相似文献   

10.
《科学之友》2004,(8):85
在欧洲,嘉年华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嘉年华的前身是欧美狂欢节,最早起源于古埃及,后来成为古罗马的农神节的庆祝活动. 《圣经·新约》中有一个魔鬼试探耶稣的故事,说的是魔鬼把耶稣困在旷野里,40天没有给耶稣吃东西,耶稣虽然饥饿,却没有接受魔鬼的诱惑.后来,为了纪念耶稣在这40天中的荒野禁食,信徒们就把每年复活节前的40天时间作为自己斋戒及忏悔的日子,叫做大斋节或者四甸斋.据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木神节、酒神节都是它的前身.  相似文献   

11.
徐娜 《科学之友》2007,(7):28-29
美国《海军时报》披露,2007年3月13日晚-14日凌晨,一艘满载核武器的美国核攻击潜艇“圣胡安号”在著名的百慕大邻近水域神秘地中断了联络,美国紧急出动航母战斗群展开搜救,同时向国际潜艇救援机构求助。就在各方陷入绝望之际,该潜艇意外恢复与外界的联系,而且人艇安好。美国海军潜艇指挥部发表声明中指出这只是“虚惊一场”,但是外界称整个事件扑朔迷离。也因为事件发生在著名的“魔鬼三角”区,失踪事件再次引起人们对这个为人熟知的神秘地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正>最近,一个名叫理查德的摄影爱好者,把自己在亚马孙地区某城镇街道上拍到的一些"魔鬼"照片传到国际社交网站上。大量人围观了这些照片。理查德故弄玄虚地问:"你们在这些照片里看见了什么?"一名自称懂玄学的人回应:"看起来真的是个魔鬼!究竟在哪儿拍到的?"还有人惊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位于地球北纬30°附近,而在这一纬度线上,有许多神秘而有趣的自然现象。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埃及的尼罗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中国的长江等,均在北纬30°入海。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和最深的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  相似文献   

14.
为了把观众从电视上夺回来,1953年好莱坞推出了一种新玩艺儿——立体电影。戴着特殊眼镜的观众在观看《布瓦那魔鬼》及《蜡屋》这类惊险片时会发现,自己就如同躲在逃跑的火车及魔鬼后面一般,从而将我们带入了立体电影的时代。而今,立体电影技术已经越来越普遍地得到应用,其中的电影特效更为立体电影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15.
子岚 《自然与人》2011,(3):44-47
每年的10-11月,白鹤都会逃离剥夺了它们食物的严冬,成群结队地从北方遥远的出生地西伯利亚起飞,往南穿越大半个中国,最终落脚到位于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越冬。来年3月,冰雪消融,白鹤再次聚集起飞,返回西伯利亚老家繁殖生育。  相似文献   

16.
间歇性内陆水域是重要的碳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波  赵敏 《科学通报》2020,65(16):1581-1591
内陆水域包括河流、溪水和湖泊、水库以及水池,会部分出现暂时性或者季节性甚至年际性的干旱,称之为间歇性内陆水域.随着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人类活动加剧和土地利用变化等原因,其面积不断增加.然而,内陆水域CO_2排放研究基本集中在常流水域,对于间歇性水域的CO_2排放研究较少,国内目前还未展开相关的工作.本文综述了现今所知的包括河流溪水和湖泊水库以及水池在内的间歇性内陆水域在干旱和再浸润时CO_2排放,讨论这两个阶段CO_2释放通量的控制因素和作用机理.间歇性内陆水域在干旱时沉积物暴露接触到更多氧气,有机质分解作用增强;分解速率除受温度和湿度控制外,还受上覆植被的影响,存在时空差异性.再浸润时发生类似土壤中"桦木效应",间歇性内陆水域CO_2释放浓度迅速增加, CO_2排放通量受沉积物理化性质和温湿度影响.最后估算间歇性内陆水域CO_2排放量为每年0.51 Pg C,约占全球内陆水域CO_2(未计间歇性内陆水域)排放量的1/4,是全球内陆水域重要的碳源.因此,计算全球内陆水域的CO_2排放量时,应该把间歇性内水域考虑进去,这将有助于更全面系统地了解区域和全球碳循环.  相似文献   

17.
这简直就是一张魔鬼面孔,但它其实是不久前在多米尼加共和国拍摄到的一只天牛。面对镜头它毫无畏惧,这副表情是它准备攻击猎物时展现出来的。它的触角长4厘米,几乎等于身体长度。  相似文献   

18.
<正>政府加大投资以寻找矿产资源及推进海洋研究项目的展开中国正在把它的目光转向对深海的探测与资源开发上。直到前不久,沿海和近海水域仍是中国海洋研究工作的重点。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资源需求的进一步增大,中国增强在争议领海和国际水域影响力的愿望  相似文献   

19.
3D特效再现     
为了把观众从电视上夺回来,1953年好菜坞推出了一种新玩艺儿——立体电影。戴着特殊眼镜的观众在观看《布瓦那魔鬼》及《蜡屋》这类惊险片时会发现,自己就如同躲在逃跑的火车及魔鬼后面一般,从而将我们带入了立体电影的时代。而今,立体电影技术已经越来越普遍地得到应用,其中的电影特效更为立体电影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20.
正基因编辑技术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然而人类基因编辑的出现却引起了科学界的动荡。人类基因编辑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伴随着公众质疑、恐惧、激烈批评而来的,是希望健全法律的呼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