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奕奇 《科技信息》2008,(20):165-165
本文通过对米兰·昆德拉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分析,揭示出作者对于人的生存的一种注视;同时以存在主义哲学理念渗透于作品解读中,使整篇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分析从两方面展开:一是从小说情节所揭示的作品内涵看:二是从“媚俗”这一概念看。两者结合起来分析,不难看出,作家于作品中所赋予的对于存在的深刻关注。  相似文献   

2.
文艺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主要用来表现社会,特别是文艺作品中的现实主义作品。它着重表现现实生活,揭示一定的社会意义。在当代作品中,以阎年科的作品表现现实最为强烈和深刻,在揭示一定的社会问题的同时警醒世人,并进行生命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3.
李琪 《科技信息》2010,(31):I0145-I0145
本文通过解读短篇小说《魔桶》中的主要人物并分析作品的创作手法,揭示蕴含于作品中的深刻含义——追求新生活、具有坚韧、责任心的美好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4.
李晶 《科技信息》2007,(31):461
作为一名极具争议的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及其丰富。他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是其早期作品,其中有明显的现实主义的痕迹。本文将乔伊斯笔下的都柏林作为大背景,通过分析部分女性所处的社会边缘地位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了以都柏林为代表的爱尔兰整个社会的瘫痪状态和这些女性不可避免的边缘地位和麻痹状态。  相似文献   

5.
荒诞中的现实——论哈罗德·品特的早期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罗德.品特是当代剧坛上最有影响力的英国荒诞派剧作家之家。本文选取品特的早期主要作品,对比分析了作品中深邃的现实意义,揭示了在这些荒诞作品中所蕴含的现实主义成分及折射出的积极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对新乐府诗人代表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新乐府诗人以深切的同情在作品中展示着女性的悲剧命运,以深切的当下关怀意识在与旧的婚姻观念、封建制度、伦理观念相抗争。  相似文献   

7.
在作品《肖莎》中,通过对主人公艾伦在自我身份的认知上所经历的从迷失到回归的分析,反映了辛格对传统文化的肯定态度,并揭示出这部作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的《伤逝》是一篇以婚姻为题材的作品。本文主要从《伤逝》描写的爱情故事本身出发,结合鲁迅的演讲《娜拉走后怎样》,对鲁迅在这部作品中表露的悲剧意识,和由此引发的对人生和爱情悲剧本质的揭示,以及对造成这种悲剧本质的根源进行简要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的名字叫红》是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代表作,该作品在叙事上的突出特点在于独特叙事视角的运用。叙事视角是现代叙事学中的一个经典问题,笔者结合现代叙事学理论,从外显的多角色视角和内在的双文化视角两个方面对该作品进行分析,旨在阐释此种独特视角的运用所带来的特殊叙事效果和阅读体验,以及其在揭示作品主题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树卿 《科技信息》2012,(34):228+235-228,235
孙犁先生的短篇小说以富有感情的笔触揭示人物和生活的美,揭示劳动和战争的诗意。作品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语言朴素简洁、真实自然。形成清新隽永,散文诗式的小说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1.
《白衣女人》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文学的典范之作。小说家没有采用维多利亚时代平铺直叙的传统叙事方式,而是另辟蹊径,通过多位叙述者,采用了多重叙事视角,以增加作品的真实性,更好地揭示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过渡性是近代诗话的鲜明特色之一,即使是基本诗学观趋于保守的诗话作品也会受到近代社会文化的浸染,因而表现出某些新异之处。文章以《筱园诗话》为例,通过分析其理论要点以揭示近代诗话的过渡性及其形成背景。  相似文献   

13.
变是永恒的,绝对的,世间不变的规律也许只有一条,就是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着。本文试图从分析作品的主题入手,探讨作品主人公改变初衷所包含的哲理意义以及作品所揭示的现实主义意义  相似文献   

14.
哈罗德.品特是当代剧坛上最有影响力的英国荒诞派剧作家之一。本文选取品特的早期主要作品———《一间屋》、《生日晚会》、《看房人》和《归家》,对比、分析了作品中深邃的现实意义,揭示了在这些荒诞作品中所蕴含的现实主义成分及折射出的积极的社会影响力。在这些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一方面,品特借鉴荒诞派的戏剧创作手法,创设出一个“亦真亦幻”的舞台世界;另一方面,以当代英国社会为创作背景,反映了剧作家对现实社会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从叙事学的角度,对张洁步入文坛初期作品的叙述语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探讨了其作品叙述语言的特色和规律。指出了张洁叙述语言的秀逸清丽、揭示心灵、对比观照三方面的特点,着重分析了张洁在作品中所运用的叙述方式和手法。  相似文献   

16.
奥斯卡.王尔德的喜剧作品《认真的重要性》以其巧妙的构思,诙谐言语,赢得了众多的青睐而堪称闹剧性喜剧中的经典。本文将从其叙事逻辑及文体特征来作一分析,以揭示出剧作家所追求的一种讽刺的艺术效果以及其蕴涵的艺术道德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徐嘉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26(4):51-54,24
本文通过对凯特·肖邦三部作品中几位女性人物的分析,揭示出传统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与束缚.通过对<觉醒>中艾德娜进行分析,揭示出她在父权制度下所遭受的精神压迫和物质压迫;对<一小时故事>马兰德夫人的"本我"、"自我"以及"他我"的分析,阐释女主人痛苦的精神生活;<黛西莱的婴儿>中从黛西莱的身世以及其成长的环境,分析其对父权制下压抑的婚姻生活的逆来顺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秦晓梅 《科技信息》2011,(6):169-169
雪莱是十九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革命诗人。他反对暴力和压迫,本文通过对雪莱的几部作品的分析从而揭示雪莱的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19.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意识流代表作家之一.本文以《达罗卫夫人》为例,从伍尔夫的“主观真实论”出发,对作品进行由浅入深的读解首先梳理作品中人物的意识流程,从人物意识流程透视人物痛苦、绝望的生活态度;其次分析作品中人物对生活绝望的深层原因,揭示二十世纪初西方人的异化感和末日感;第三阐述作家如何利用意识流技巧展示人物灵魂的挣扎和心灵的呐喊.同时,本文也阐明了意识流小说并不仅仅只有技巧,它还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20.
贝聿铭建筑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贝聿铭先生一些零星口述的记载和对其作品的研究与分析,尝试去认识、理解这位大师的建筑设计理念,试图揭示其建筑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