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索了长三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通过对长三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给出长三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对策建议:(1)建立长三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统筹协调机制,避免在长三角区域重复建设;(2)建立该区域设施共建的建设经费支持机制,共同支持基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研究开发工作;建立该区域设施共用的科研经费保障机制,设立科研专项基金,并受理用户利用设施开展研究的申请;(3)建立长三角用户参与机制,在设施的规划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运行时的开放和共用;建立面向全球科研人员和机构的开发共享机制,促进长三角地区的原始创新;(4)建立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
《安徽科技》2006,(10):30
近日,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项目在合肥通过专家组评估.该项目是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中科院支持、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共建。  相似文献   

3.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作为国家"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物质技术基础和重要战略支撑,其建设难度高、涉及面大、应用范围广,运行过程中非预期结果较多.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分析高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的复杂性特征,根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基本建设运行规律,将系统解构为工程建设、设施运营、...  相似文献   

4.
近期,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划归新型基础设施范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步入"新基建"时代.进入新时代、面临新形势、把握新要求,在分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丰富内涵和全面要求基础上,提出新时期加强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科技》2014,(5):F0002-F0002
<正>5月7日,甘孜州州长益西达瓦一行到访成都分院,就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项目用地、协议等事宜及科技副职选派和成果转化进行深入交流。成都分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王学定,副院长赵永涛,高能所党委书记王焕玉、项目首席科学家曹臻,成都山地所所长邓伟出席了座谈会。王焕玉感谢甘孜州政府给予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并简要介绍了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项目  相似文献   

6.
陈治光  朱丽 《科技潮》2010,(2):20-21
2009年3月13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明确提出:“支持新型产业组织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清洁能源、现代农业、先进制造、节能减排等重点领域,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新型产业组织和民营科技企业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有关科技计划项目。由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具体办法。”促进新型产业组织参与重大科技专项,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使命,通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与运行维护,将有效促进高校学科跨越式发展,培养一批兼具中国情怀和世界眼光的高水平人才,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探讨高校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承建现状基础上,对建设共性问题进行了思考,力求为走出一条具有中国高校特色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之路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回顾了2021年天文学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盘点了一系列重大的成果和事件:在火星探测方面,多国探测器相继抵达火星并开展科学研究,"洞察号"首次揭秘火星内部构造;中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观测到1.4 PeV能量的光子;"悟空号"取得氦核70 GeV至80 TeV能段的精确能谱;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IceCub...  相似文献   

9.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物质技术基础。面对新时代发展需求,需要进一步明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在提出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基础上,从发展规划、组织运行模式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总结了主要世界科技强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经验,在分析我国现在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有道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为也。 选择决定方向,决定作为,往往也决定成败。聚焦的是“两个对接”: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本期“特稿”,对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介绍了北京市对接10个科技重大专项和6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实力、经济实力乃至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回顾了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历史: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发展期、快速发展期,部分设施综合水平达到世界领先,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和技术突破,对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促进中国科技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分析了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的一些差距和不足,包括仍缺乏世界领先、甚至独创独有的设施,还需加强依托设施的建制化研究,提高国际合作活跃程度。提出中国的科技发展需克服上述问题,强化顶层设计,优化管理,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高水平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李树林  张慧君 《中国西部科技》2011,(15):F0002-F0002
2011年1月12日,成都分院与四川省科技厅就"十二五"科技合作举行科技合作座谈会。会上,成都分院副院长赵永涛作了"中国科学院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十一五’合作工作总结"报告,并对院省"十二五"科技合作框架协议进行了介绍。省科技厅厅长彭宇行表示,双方应加快推进中科院科技成果在四川的转移转化。其次,双方共同应对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问题,并联合开展科技攻关。第三,共建创新平  相似文献   

13.
《科技潮》2009,(5):15-15
“2812科技北京建设工程”的“两个对接“是指通过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北京市科委高度重视做好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一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对接工作,  相似文献   

14.
 宇宙线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取得了许多划时代的发现性成果。但是人类对宇宙线的起源、加速和传播等问题仍存在诸多疑惑。大型高海拔空气簇射观测站(LHAASO)独具高海拔和大规模优势,计划利用多种探测手段开展联合观测,大幅提升对伽马和宇宙线粒子的鉴别能力。LHAASO有望获得史上最高的伽玛探测灵敏度,并在很宽的能量范围内精确测量宇宙线能谱,为宇宙线物理、高能天体物理、宇宙学和新物理学规律研究做出贡献。介绍了LHAASO的探测器结构、性能优势和科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创新科技》2012,(9):30
<正>8月24日,"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川渝两地联合组织的专家评审。"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是首个跨两省市的科研创新平台,整合了四川省和重庆市特色生物资源、优势科研技术和优秀人才力量,有别于重庆市和四川省已有的重点实验室建设类型,是跨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的全新建设模式。目前,国内外没有成熟的跨区域实验室共建模式、经验可借鉴,该实验室也是川渝两地科技管理部门探  相似文献   

16.
《太原科技》2010,(2):106-106
为了推进“科技北京”建设,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制定了《“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年)》,目的是加快推进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龙头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对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8大科技振兴产业工程和12项科技支撑工程,  相似文献   

17.
重建原初宇宙线粒子的能量是基于地面宇宙线观测实验的关键工作.这一工作体现了高海拔和全覆盖两大突出的地面实验特点,利用广延大气簇射(EAS)和蒙特卡罗模拟程序,以及设置在高海拔的地面全覆盖探测器阵列,记录膝区宇宙线粒子质子和铁核成分产生的次级粒子信息,给出了对事例初能的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8.
资讯     
《科技潮》2013,(2):6-9
政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长期规划发布2013年1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明确了未来20年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方向和"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这是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之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规划》明确提出,未来20年要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支撑重大科技突破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针对科技前沿研究和国家重  相似文献   

19.
<正>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是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举措和核心任务。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集中力量把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好"的指示精神,2016年上海认真落实国家批复的建设方案,加快推进支柱性项目与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了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落户上海和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20.
大科学装置已经成为全球创新系统中具有支撑作用的框架结构,对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和宇宙线物理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来说也是一样的.在其一百年发展史中,传统的宇宙线研究并非完全以大科学装置为依托.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了探索宇宙中微子和极高能宇宙线粒子,那必不可少的巨大中微子灵敏体积和至少上千平方公里的极高能宇宙线探测面积才给这个古老的学科设定了新的标准,而随之提出的几个大科学装置相继建成并在近几十年的宇宙线研究的辉煌成就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尤其在甚高能伽马射线天文学.在过去的20年内,中国为发展巡天普查伽马射线源的广延空气簇射技术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成功地运行了ASγ和ARGO-YBJ两个高海拔国际宇宙线实验.现在,我们提出独具特色的高海拔空气簇射测量装置LHAASO的建设计划,建设面积达一平方公里的复合探测器阵列,以多种探测手段的有机组合寻求发现高能宇宙线起源,挑战新世纪里未解之科学难题.凭借其30 TeV以上最高的探测灵敏度,LHAASO将成为整个宇宙线研究领域的支柱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