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认为先秦儒家的处世思想以“仁”为中心,同时注重“礼”、“德”、“道”,由此构成了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先秦民族政策封邦建国,授土授民;“修名”、“修德”,安抚和戊;通婚混血、结秦晋之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夏商西周时期,问题意识主要表现为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对发明创造的关注和对社会内容的思考.夏商时期人们通过占卜表达疑问,通过民众的责问表达对国家前途的思考.西周后期社会危机加深,社会问题最多,问题意识日益凸显.春秋战国时期,问题意识更加偏重于社会层面.如何实现争霸、如何改革和自强、如何看待传统礼仪标准的变革等,在有识之士的言论中以及在孔门师徒之间的对话中都有所表述.先秦时期问题意识存在着人们充分重视、具有时代色彩、具有忧患色彩以及推动认知水平的提高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先秦是中国古典修辞思想第一次大融汇的重要发展期,其中纵横学派吸收了诸子各家的修辞思想精华,具有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在修辞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先秦后期修辞思想的关键代表。文章从其地位、思想策源、内容等多方面对先秦纵横修辞思想做了一些探讨,并发表了个人的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5.
和是先秦时期音乐美学的核心范畴,和即多样统一、对立统一,同时具有适度的含义;老子的大音希声的命题将音乐提升到理性的高度,维护了音乐的尊严,并把音乐从礼的附庸地位挣脱出来,从而维护了音乐的纯洁性,其不足之处在于忽略了音乐活动的感性的、生理的环节,从而沦为艺术虚无主义;关于审美心理学,先秦诸子在音乐的愉悦性能、共同美感、美感的差异性、审美心境等课题上都有所建树。  相似文献   

6.
根据有关学者对古希腊妇女生活状况的研究及我国先秦文献对妇女婚姻生活的记载,可以发现她们在结婚、离婚、婚后生活及对家庭财产的支配权上,所处地位基本相同而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7.
战国争雄,“邦无定交,土无定主①处士横议,辩士云涌.“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根,以次代为贤.②或“合众弱以攻一强”;或“事一强以攻众弱”③所以各国之间,都在围绕着争取盟国以对外扩张或以求自安的重大策略问题,苦心经营.“纵”和“横”的两种不同政治主张和外交政策,成为当时各国最敏感的争论焦点.外交关系的外部条件,当时被各国看得比内部条件还要重要‘于是一批受过那一时代新现实教养的“策士”或“智士”们,奔走于列国之间,不别亲疏,唯智谋是尊,唯富贵是取,凭一张利吃,并三寸巧舌,“纵横参谋,长短角势;转九聘其巧辞…  相似文献   

8.
先秦儒学中经与权的关系,与群己、义利之辩紧密地联系着,是先秦儒家哲学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不同的儒家思想家对经权关系的阐释不尽相同,但作为先秦儒家整体趋向的则是在强调经即道德原则绝对性的同时,没有否认权变,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对权即道德原则相对性的确认。在经权关系上,先秦儒家的思路大致预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对作为经之本的仁义的普遍制约性的强调,蕴含着导向独断论与权威主义的理论向度;其二,对权即道德原则相对性的确认,又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独断论与权威主义的内在限制。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学中经与权的关系,与群己、义利之辩紧密地联系着,是先秦儒家哲学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不同的儒家思想家对经权关系的阐释不尽相同,但作为先秦儒家整体趋向的则是在强调经即道德原则绝对性的同时,没有否认权变,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对权即道德原则相对性的确认.在经权关系上,先秦儒家的思路大致预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对作为经之本的仁义的普遍制约性的强调,蕴含着导向独断论与权威主义的理论向度;其二,对权即道德原则相对性的确认,又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独断论与权威主义的内在限制.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先秦时期,已形成了系统的残疾人救助思想和制度,包括国家收养,量能授事,减免赋役等几个方面,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和重视,且对后世各代残疾人的救助工作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先秦时期是中国防疫的萌芽时期。本文通过对先秦时期疫灾概述,先秦文献中对瘟疫的若干认识,秦代睡虎地秦简中的防疫法制思想等,对先秦时期的防疫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隔离是一种最古老的有效预防瘟疫的方式,至少从秦代开始就由国家通过立法来严格执行隔离措施,以达到阻断传染病传播链条的目的。古代的做法对现代社会的传染病防治来说,也是一种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兹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先秦儒家德政思想的渊源、内容、特征为切入点,试对先秦德政思想的前后继承性和与时俱进性的理论品质作简要探讨,以加深对此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潍坊学院学报》2019,(4):75-78
民本思想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国古代极具进步性的思想主题,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对后世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先秦儒家学者的实践,着重从文献整理、文化交流、社会现实三个角度,追溯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之渊源。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界对古代军事激励研究相对偏少,且比较零乱而无体系,这是当前研究先秦兵家军事激励的薄弱环节。文中首次对先秦兵家军事激励思想作一系统的归纳梳理,从而归纳出先秦军事激励的一系列重要原则:先秦时期兵家军事激励思想是以赏罚为核心,以宗法家族为支撑,以情感为纽带,以道德为原则,以礼、仪为形式的立体结构。在研究方法上立足于中国国情,从"本土化"激励思想角度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诡辩论是形而上学的变种。同形而上学所不同的是,它不是公开地反对辩证法,而是伪装辩证法,抓住辩证法的某一个特征,加以夸大,导向极端,达到反对辩证法的目的。正因为诡辩论有这样的特点,所以机会主义者在反对马克思主义时,往往以诡辩论冒充辩证法,欺骗群众。马克思恩格斯在从事革命理论和革命运动的过程中,同各种机会主义思潮进行了无情的斗争,对诡辩论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划清了辩证法同诡辩论的界限,澄清了机会主义思潮在工人队伍中制造的思想混乱,从而把共产主义运动纳入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通过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时诡辩论…  相似文献   

16.
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分析了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基本内容,阐明了其对于我们坚持“以德治国”的方略,构建和谐社会等所具有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梁亮 《科技资讯》2008,(29):226-226
先秦儒家学说强调“德治教育”的原则,强调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儒家提出并建立了系统的德治教育思想体系,把教育作为实施“德治”的中介手段,从而形成了“德治教育体系”。“德治”是西周政治思想中的核心,也是儒家德治教育思想的基础。先秦儒家德治教育主要以四种途径展开,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儒家的教育内容也不尽相同。最后,文章阐发了对儒家德治教育思想对于当今教育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宋渊渊 《科技信息》2008,(13):215-215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作为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因时而变,这就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本文正是深入挖掘先秦儒家的和谐思想,从人自身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和人与自然和谐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爱民”、“利民”和“治民”所构成的民本主义,是先秦儒家的一种政治主张和社会学说,它既是儒家的社会管理原则,也是其生态环境管理原则。其中蕴含的生态学价值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20.
前言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急剧变革的时代。在这場政治思想上的大革命中,也伴随着一場教育大革命,儒法两家在教育战綫上展开了針鋒相对的斗爭。法家把教育作为貫彻执行法家政治思想路綫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建立和巩固地主阶級专政的工具。法家的杰出代表人物商鞅、荀况、韓非等,不仅是政治家、思想家,也是教育家。他們在批判儒家反动政治思想路线的同时,对以孔丘、孟軻为代表的儒家反动教育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