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藻类增长潜力(AGP)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铜离子对绿色微囊藻(Microcystis viridis)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的Cu^2+(0.001~0.1mg/L)对绿色微囊藻的增殖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Cu^2+(〉1mg/L)降低了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以及微囊藻毒素的含量,抑制了绿色微裳藻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对人肝癌细胞QGY增殖的作用及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关系。方法将浓度分别为40、80、100μg/ml齐墩果酸作用肝癌H细胞QGY24h后,DAPI染色,以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以11组不同浓度齐墩果酸(5—400μg/ml)作用QGY细胞24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yr)法检测QGY增殖情况;分别以不同浓度齐墩果酸(80、100、120μg/ml)作用QGY细胞24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改变、细胞凋亡率和[Ca2+]i。结果细胞增殖被抑制并发生凋亡:不同浓度齐墩果酸能够抑制QGY细胞株增殖,且在5—120μg/mL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药物作用细胞24h、48的Ic50分别为76.27μg/mL和66.56μg/mL;处理组细胞周期在s期产生阻滞、细胞内[Ca2+]i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和[Ca2+]i与药物浓度存依赖关系。结论齐墩果酸能够抑制肝癌细胞QGY增殖和诱导其凋亡;诱导凋亡可能与细胞内[Ca2+]i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对体外人宫颈癌SiHa细胞株增殖活性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经氧化苦参碱处理的细胞组为实验组,未经处理组为对照组。采用MTT细胞存活实验检测氧化苦参碱对入宫颈鳞癌SiHa细胞的增殖影响,并计算IC50;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的氧化苦参碱作用48h后SiHa细胞的形态改变;Hoechst33258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氧化苦参碱对SiHa细胞核及凋亡相关蛋白(P53、Bax及Bcl-2)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显示氧化苦参碱剂量-时间依耐性抑制人宫颈癌SiHa细胞的体外增殖(P0.05),计算24 h、48 h和72 h的IC50分别为(1 028.41±3.57)μg/ml、(701.72±6.01)μg/ml和(406.88±2.15)μg/ml;氧化苦参碱处理48 h后,SiHa细胞的形态特征及数目发生显著变化,且随氧化苦参碱浓度的增加而愈加明显;Hoechst33258染色证实氧化苦参碱处理后SiHa细胞发生凋亡,可见典型的凋亡特征;Western blot结果证实氧化苦参碱(700μg/ml、1 600μg/ml)处理48 h后,和对照组比较,药物处理组细胞凋亡周期蛋白P53、Bax表达上调(P0.05),而Bcl-2表达下调(P0.05),Bax/Bcl-2的比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可抑制体外人宫颈癌SiHa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发挥其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诱导SiHa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纳米Fe3O4协同微生物降解黄褐土中的2,4,6 三氯联苯(PCB30),以PCB30为唯一碳源时降解菌的生长状况,以及微生物接菌量、纳米Fe3O4投加量、PCB30浓度对黄褐土中PCB30降解的影响。PCBs降解菌经1 6S rDNA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与草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fragi同源性为75%。环境因素对黄褐土中PCB30降解效果有明显影响。微生物接菌量在0~0.8 mL(1×1 09cfu·mL-1)、纳米Fe3O4投加量在0~1 6.7 g·kg-1、PCB30浓度在0~1 0 mg·kg-1范围内时,PCB30残留率随着微生物接菌量、纳米Fe3O4投加量以及PCB30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当三者都分别达到各自范围的上限时,微生物单一体系、纳米Fe3O4单一体系和纳米Fe3O4/微生物协同体系中PCB30残留率在反应7 d后分别为63.1 8%、43.27%和26.28%;纳米Fe3O4/微生物协同体系的降解效果明显优于微生物和纳米Fe3O4单一体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K4[Fe(CN)6]与K3[Fe(CN)6]在NaOH溶液中180℃水热反应12h得到Fe3O4核桃形球状颗粒和八面体微晶结构,并通过控制乙二醇的加入量可控合成了单一形貌的Fe3O4八面体微晶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产物进行表征,并在室温下测试了它们的磁学性能,结果表明,Fe3O4核桃形球状颗粒和八面体微晶结构为单晶立方相结构,其尺寸分别约为2.2~8.6μm和1.6~12.5μm,矫顽力(Hc)分别为150.57Oe和75.28Oe,饱和磁化强度(Ms)分别为97.634emu/g和101.90emu/g,剩余磁化强度(Mr)分别为12.05emu/g和6.69emu/g。通过改变溶液中碱的浓度可实现不同尺寸核桃形球状颗粒的可控合成.研究了乙二醇在Fe3O4八面体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并提出了其可能的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芝麻素对高糖条件下鼠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和β淀粉样蛋白(Aβ)代谢的影响。方法培养PC12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正常培养组)、高糖培养组(25mmol/L)、高糖(25 mmol/L)加芝麻素0.5μmol/L组、高糖(25 mmol/L)加芝麻素5.0μmol/L组和高糖(25 mmol/L)加芝麻素50μmol/L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β1-42水平,荧光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BACE-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ACE-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高糖培养的PC12细胞组的Aβ1-4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条件培养的PC12细胞组(P0.05);在加入0.5、5.0和50μmol/L芝麻素后,Aβ水平显著降低(P0.05);高糖培养的PC12细胞组BACE-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培养PC12细胞组(P0.05);在加入0.5、5.0和50μmol/L芝麻素后,BACE-1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高糖条件下,PC12细胞Aβ1-42、BACE-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芝麻素浓度依赖性地降低高糖环境下PC12细胞中升高的Aβ1-42水平,降低BACE-1 mRNA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7.
聚合反应过程的热量管理是影响聚合物品质以及工程放大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在PPTA聚合过程中引入液氮,考察了PPTA在传统低温溶液缩聚法制备过程中,采用惰性传热介质液氮作为辅助移热介质时,对PPTA聚合过程及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PTA聚合过程中适量液氮的加入可提高其比浓对数黏度和热稳定性,改善PPTA的表面浸润性能,并且未对PPTA的化学结构、聚集态结构及液晶形态产生明显影响.在140,300及1000 L反应釜的聚合放大实验中所得聚合物的比浓对数黏度均在6 d L/g以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HepG2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的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1 mg/ml、1.5mg/ml、2mg/ml的姜黄素处理组,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对细胞增殖抑制情况;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其结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作用24 h后细胞中bcl-...  相似文献   

9.
用溶液填充法制备了Co0.6Cu0.16Ni0.24Fe2O4铁氧体/碳纳米管(CCNF/MWNTs)复合物.通过现代测试技术表征了样品的结构、热稳定性、形貌和吸波性能.探讨了铁离子浓度、反应时间、煅烧温度等对其电-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物的电导率主要与其中MWNTs的含量有关;磁性与MWNTs中填充CCNF的量成正比.当[Fe3+]=0.25mol/L,填充时间为18h,煅烧温度为350°C时,所制备的CCNF/MWNTs复合物具有最佳的介电损耗和磁损耗性能,且复合物在9.76GHz处的反射损耗极值为22.47dB,有效带宽大于2.0GHz.由此推测,CCNF/MWNTs复合物是一类具有较大潜在应用价值的电磁波吸收材料.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全缘马尾藻醇浓度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以及抑制亚硝化作用进行比较研究。采用固-液浸提法,测定不同醇浓度下全缘马尾藻的提取得率;利用2,2-二甲基-1-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体系研究测定全缘马尾藻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比色法测定全缘马尾藻提取物的亚硝酸盐清除率,并在模拟人体胃液的条件下测定亚硝胺抑制率。实验结果表明,醇浓度为25%时全缘马尾藻的提取得率达到最高;在0%乙醇浓度浸提时,全缘马尾藻醇提物浓度大于10g/L时,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逐渐趋向稳定,处于最大水平;在该乙醇浓度下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在醇提物浓度为7g/L时达到峰值;在75%乙醇浓度浸提时,醇提物浓度为10g/L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达到最高。全缘马尾藻醇提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且属天然产物,因此在抗氧化剂的研究方面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且其对清除体内亚硝酸盐与阻断亚硝胺合成有一定效用,极有可能是一种新的防癌抗癌天然保健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