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柔性机械臂末端位置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线性化模型的最优状态反馈方法构造参考模型,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推导了模太态跟踪的自然应控制率,用LQR方法推导末端位置调节控制率,用模型状态跟踪和末端位置跟踪两级跟踪实现了一种单连杆柔性机械臂末端位置的自适应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渐进稳定,定位准确。  相似文献   

2.
利用一个柔性宏 /微机械手空间机器人结构 ,即在一台大型的柔性宏机械手的末端安装一台小型的微机械手 ,以提高柔性空间机器人的作业精度。基于机器人摄动理论和正、逆运动学理论 ,推导利用微机械手的快速和精密运动消除柔性宏 /微机械手误差的补偿原理。仿真结果表明补偿前 ,宏 /微机械手末端点因弹性杆件变形引起的在 x方向的最大误差近 6 m m,在 y方向的最大误差近 8m m,采用所提出的方法进行补偿后 ,末端误差几乎为零。所提出的误差补偿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机器人末端点的定位和跟踪作业精度  相似文献   

3.
多因素影响下的机器人综合位姿误差分析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了影响机器人位姿精度的主要因素,将各种因素综合为机器人的结构参数误差和运动变量误差,充分考虑关节柔性和连杆柔性对机器人末端位姿精度的影响,建立了通用的机器人综合位姿误差分析模型,并编制了基于Matlab的Windows应用程序.该程序具有较强的通用性,适用于分析由机器人的各种静态误差以及关节柔性和连杆柔性所导致的平面和空间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综合位姿误差。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柔性机械手动力学建模方法计算复杂和精度难以控制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弹簧和刚体的单杆柔性机械手模型的动力学建模方法.该方法通过简化杆件,将杆件分解为若干由弹簧连接的刚体,引入弹簧的弹性势能代替杆件实际变形产生的弹性势能,代入拉格朗日方程建立柔性机械手动力学模型.基于该动力学模型完成机械手末端运动轨迹及机械手运动角度、角速度的计算机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应用二阶假定模态法建立的机械手动力学模型得到的结果比较,验证了新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受约束双连杆柔性臂的力/位置鲁棒控制。基于假设模态法导出受约束双连杆柔性臂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利用奇异摄动理论将其分解为慢变和快变两个子系统。针对慢子系统,基于力反馈设计了动态混合控制器;针对快子系统,设计带低通特性的最优控制器。由此得到的组合控制使柔性臂的末端轨迹和接触力得到精确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航空航天技术日益突进,逐渐走向世界前列。但由于空间环境情况的复杂多变以及柔性臂本身固有的物理属性,常会导致末端执行器发生振动或未按规定路径运动等一系列问题。在简述国内外空间柔性机械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空间柔性机械臂建模、控制方法以及轨迹规划3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并详细调研了相关内容在不同工况下适用的设计方法及其优缺点,以及部分专家学者对该方法的具体应用情况。最后结合上述分析内容,提出了柔性空间机械臂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研究刚体一柔性梁带末端质量系统作大范围旋转运动时的动力学问题,采用子系统法建立考虑“动力刚化”效应的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方程,并采用假设模态描述变形,将偏微分方程转化为常微分方程进行求解,文中给出了算例,比较刚体一柔性梁带末端质量系统与不带末端质量系统的动力学响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以宏微双重驱动的双连杆柔性臂机器人为背景,提出了对刚性部分和柔性部分分别建模的方法,通过两部分的叠加实现对柔性臂的描述,其优点是系统总的模型简单且易于同时考虑多个振动模态;提出了以柔性臂末端二次型跟踪误差为性能指标,通过极大值原理同时求解伺服电机驱动力矩和压电陶瓷驱动电压的方法;最后给出了柔性臂在双重驱动控制下的计算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9.
自动钻铆执行机器人设计结构由末端执行器和多关节旋转机械臂组成.末端执行器通过转台结构的分度摆动实现不同执行部件工位的转换.末端执行器通过与旋转关节机械臂的协同作用,实现柔性自动化加工装配.用MATLAB软件仿真得到该机械臂的运动空间轨迹,再通过ADAMS软件仿真检验旋转机械臂的运动空间特性,满足变曲率壁板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的程式化建模及精确求解,利用自然坐标建立了柔性多体系统带拉格朗日乘子的动力学模型.将约束雅可比矩阵的正交补应用于该模型的处理过程中,通过零空间的正交基将模型转化为纯微分形式,并在时间域内进行离散,给出了数值解法和详细的仿真计算步骤,完成柔性重力摆的动力学建模与计算.仿真结果与运用传统方法所得的结果一致,验证了此建模及计算方法的正确性.针对在空间可展机构中广泛应用的柔性剪式机构,通过在Mathematica环境下编程,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并基于零空间法进行数值计算和仿真,得到柔性剪式机构在驱动力作用下的动力学响应曲线及横向振动引起的末端位置误差.  相似文献   

11.
将计算力矩方法和模糊逻辑单元相结合,对带有柔性杆件的机器人操作臂的轨迹跟踪控制进行了研究。一套集成激光传感系统实时测量柔性杆臂的弹性变形,并用于机器人操作臂的补偿控制。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一种标定多摄像机视觉系统的方法,在多摄像机场景中,放置共线的2点(一维标靶)并使其围绕1个固定端点摆动;通过多摄像机从各自角度同步拍摄,标定出各摄像机含径向畸变系数的内外参数。文中使用的标定物制作简单,解决了标定物各角度的可见性问题,适用于对分布式安放的多台摄像机进行集体标定。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高速公路的深厚软土地基进行有效的加固,采用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的处理方法.通过施工中的监测与质量控制,证明该方法具有产生固结变形大、速度快的优点,对于处理沿海地区深厚软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并且在路堤填筑时能保持地基稳定,可以加快填筑路基的速度,缩短施工期.同时,为了研究新型的排水材料,本工程在国内首次将钢丝透水软管作为竖向排水体用于地基加固,通过实施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和沉降监测结果分析,可知透水软管也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航空收益管理柔性舱位控制机制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明航空收益管理柔性舱位控制机制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必要性,介绍了航空收益管理实践中的各种柔性舱位控制机制的涵义、特征及实际应用情况,包括舱位控制的超订机制(overbooking system),可召回机制(callablesystem),灵活产品(包括不定期机票(aperiodic ticket)、不透明产品(opaque product)、概率产品(probabilistic prod-uct))控制机制,等待票机制(stand-by system),驱赶策略(bumping strategy),最后一分钟折扣机制(last-minute dis-counts system),重新安排航班机制(the replane concept)等.对目前已有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评价,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改进的Khatib方法的冗余机器人避障轨迹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人工势场方法中Khatib方法规划冗余度机器人手爪在障碍环境中的轨迹问题,基于Khatib方法提出由程序自动确定势场力比例因子的改进方法,寻找一条机器人手爪从起点到终点的安全路径。仿真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计算时间短,参数选择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整定的PID控制策略,并将其应用于柔性倒立摆的跟踪控制。该方法通过神经网络辨识获取柔性摆的Jacobian信息,采用梯度下降法自适应调整PID的控制参数。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PID控制效果相比,该控制方法响应速度快、超调量小,较好地解决了PID控制方法中参数整定困难的问题,实现了对柔性摆的有效跟踪控制。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deals with a flexible macro-micro manipulator system, which includes a long flexible manipulator and a relatively short rigid manipulator attached to the tip of the macro manipulator. A flexible macro manipulator possesses the advantages of wide operating range, high speed, and low energy consumption, but the disadvantage of a low tracking precision. The macro-micro manipulator system improves tracking performance by compensating for the endpoint tracking error while maintaining the advantages of the flexible macro manipulator. A trajectory planning scheme was built utilizing the task space division method. The division point is chosen to optimize the error compensation and energy consumption for the whole system. Then movements of the macro-micro manipulator can be determined using separate inverse kinematic models. Simulation results for a planar 4-DOF macro-micro manipulator system are presented to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trol system.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基于某种约束条件的有理Bezier曲线的形状修改,约束条件为曲线通过某个单点或多个点,或在端点处满足某种切矢条件。方法是修改控制点。目的是使得修改前后的曲线的控制点的改变量最小。给出了具体控制点的扰动的计算公式,且给出了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19.
通过船体水线几何特点分析,研究用尽可能少的NURBS控制顶点对水线进行拟合.利用已有的水线型值数据、平边线边界点信息、首尾圆弧切点及其切线方向,对首尾自由段分别设置平边线起止点控制顶点、切矢控制顶点以及形状控制顶点,并以其权因子和相关坐标分量为设计变量,设置合适的约束条件,计算已知水线上半宽型值与所拟合的曲线上相应的半宽型值之间的误差,以最小化其中的最大相对误差为目标函数,建立优化模型,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求解该优化问题.利用NURBS的特性,构造组合曲线,用单一NURBS函数构造任意一条由圆弧曲线、自由曲线和直线构成的水线.实船船体线型逼近和设计算例表明,应用该方法对水线进行拟合是可行的,并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同时还可以减少船体水线NURBS表达的数据量.  相似文献   

20.
PDMS microchannel fabrication technique based on microwire-mold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cro-flow channel is basic functional component of microfluidic chip, and every step-forward of its construction technique has been receiving concern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notcomplicated but flexible method for fabrication of micro-flow channels. This method mainly utilizes the conventional molding capability of 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 and widespread commercial microwires as templates. We have fabricated out some conventional types of microchannels with different topological shapes, as examples for the demonstration of this flexible fabrication route which was not dependent on the stringent demands of photolithographical or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MEMS) techniques. The smooth surface, high-intensity, and high flexibility of the wires made it possible to create many types of topological structures of the two-dimensional or three-dimensional microchannel or channel array. The geometric shap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thus forming microchannel in PDMS was the negative of that of embedded-in microwire, in high-fidelity if suitable measures were taken. Moreover, such a microchannel fabrication process can easily integrate the conductivity and low resistivity of the metal wire to create micro-flow devices that are suitable for the electromagnetic control of liquid or the temperature regulation in the microchanneh Furthermore some preliminary optical analysis was provided for the observation of thus forming rounded microchannei. Based on this molding strategy, we even made some prototypes for functional microflow application, such as microsolenoids chip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gadgets. And an experiment of forming a droplet in the cross channel further confirmed the feasi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this flexible microchannel forming techniq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