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薛福成的工基商纲论、机器养民论等主要观点出发,阐述了薛福成的经济思想,重在诠释这一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出使生涯对薛福成从洋务派向维新派的转变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其出使经历中的见闻、感悟大多被他记录在《出使四国日记》之中。通过对西方近代工商业的探究,薛福成深感发展商业对国家实现富强的作用;薛福成还亲身体验了近代民主政治制度,接触到了"议院"这个概念,提倡在国内实行君主立宪制,创办私营企业,学习近代民主政治,这表明薛福成转变为早期维新派。对近代工商业和民主政治的体验和考察是薛福成思想发生转变的重要原因。但是早期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使薛福成的思想中也有不少幼稚之处。  相似文献   

3.
薛福成是 19世纪后期中国近代重要启蒙思想家 ,对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文化变迁有着重大影响。本文从文化对比的大视野入手 ,通过时代背景、思想资源、认知范围、理论架构、特征和影响等方面的论述 ,揭示了薛福成中西文化思想的丰富多彩和独特个性 ,并充分肯定其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薛福成是19世纪后期中国近代重要启蒙思想家,对近代中国社会进步 和文化变过有着重大影响。本文从文化对比的大视野入手,通过时代背景,思想资源,认知范围,理论架构,特征和影响等方面的论述,揭示了薛福成中西文化思想的丰富和独特个性,并充分肯定其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薛福成的商本经济思想是对洋务运动实践的反思,对“商”进行了重新定位,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薛福成的商本经济思想经过了由萌芽、初步确立到成熟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了爱国性、商本性、空想性三个主要特点。探讨和研究他的商本经济思想对于多侧面地了解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经济思想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出自古文家薛福成之手的《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以欧洲社会为叙述对象,据事发论,称赞君主立宪制,提出挽救时弊、强盛中华的方略,以中华传统思想文化阐述西方政治、经济、科学观念,具有浓厚的改良主义色彩.取材、布局随意,在浅近文言中夹杂使用双音词、外来词,不自觉地离开了桐城"义法",成为古文蜕化、新文体孕育的开始.  相似文献   

7.
薛福成的文言小说创作是为其改良主义政治观念做宣传的,在《庸盦笔记》中作者从军事、吏治、教育、民生等几个方面表现他的政治思想,该小说集的刊刻早于梁启超"小说界革命"的提出,故薛福成的小说创作可视为小说界革命的先声,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薛福成经历了由地主阶级改革派、封建官僚洋务派到资产阶级改良派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了极具时代特色的早期改良思想.分析他的思想演变过程、主要内容及其特征,将对了解和评价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提供一定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9.
19世纪70年代,从洋务派中分化出一部分地主官僚士大夫,如王韬、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陈炽、陈虬、汤震、何启,胡礼垣等。他们是中国第一代具有初步资产阶级意识的知识分子,是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和政治代言人。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他们力主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的全面改革,由此揭开了中国近代法律思想转型的序幕。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之后的湘乡派与儒家道统、文统日渐疏远,以薛福成最为显著。薛福成的散文脱出桐城派的巢穴,以自由畅达的文字比较中西文明,论证除弊兴利的救国方略,启迪了晚清维新志士,推动了新文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保障思想源远流长,剖析我国古代的社会保障思想,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中国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社会保障思想的许多精华,如社会大同、以民为本等都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胡林翼的民本思想有两个方面的渊源.其一是小环境,包括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和师友关系;其二是大环境,指其所处特定时代的国内国际形势.  相似文献   

13.
船山的社会批判思想以对意识形态化的宋明道学流派批判为基础,重点对君主"疑、私天下"的封建集权主义,腐化误国的"墨吏猾胥",逾"矩之道"的消费观念等展开了严肃的批判。船山社会批判思想坚守唯物主义立场,寓批判于典籍诠释之中,采取借古讽今的批判技巧,笼罩着浓郁的伦理道德倾向。可以说,船山的社会批判思想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主义作了一次全面的清算和总结,无疑重光了中国哲学的批判精神,为后来的中国民主启蒙思潮勃兴做了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14.
陆贽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了限制封建地主滥占土地的主张,保护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他要求统治者对百姓轻敛薄赋,“敛其余财”,“资国”要建立在“养民”的基础上。同时他还要求政府“量入制出”,使财政收入与开支保持相对平衡,节约其用,尽量减轻老百姓的负担,这也就是他“民为邦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应通过现代化的教育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手段、教学方法等,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做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教师应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思想,在具体教学中选择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建立开放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以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期,学术界就发起了一场农业立国和工业立国的论争,经过20年代论战的高潮和30年代相对的沉寂,40年代初再度拉开阵势。在短暂的交锋之后,各方殊途同归。这次论争的意义在于农业工业化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由此引发了对战后经济建设道路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期,学术界就发起了一场农业立国和工业立国的论争,经过20年代论战的高潮和30年代相对的沉寂,40年代初再度拉开阵势.在短暂的交锋之后,各方殊途同归.这次论争的意义在于农业工业化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由此引发了对战后经济建设道路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儒家思想从产生到百家争鸣,一直到西汉时期成为中国专制社会的官方统治思想,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结果.这其中固然有儒家思想能够适应当时环境并受到统治者喜爱的原因,但在这背后的深刻原因则是儒家的通权达变和与时偕行的思想在支撑着儒家的思想学说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并最终战胜各家独占鳌头.  相似文献   

19.
在柏拉图看来,人之为人的最高境界,在于“人与神相似”,在于“人向神生成”,在于踏上哲学之途,借此育养非凡的德性,最终成为经世济民的“哲人王”或爱智求真的“完善公民”。这一思路不仅折映出古希腊“人文化成”的理想追求,而且代表了柏拉图的道德哲学思想。当然,从现实生活的角度看,这一理想在本质上是难以实现的,但其作为一种希冀的目标,却具有范导人类德行和启发人们思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学好一种语言同时也是学好与这种语言相关的文化。要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做好文化的传播工作,就要从汉语体现的汉民族文化、行为模式体现的汉民族文化以及由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等方面去解释剖析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及其所涉及的汉民族文化传播的问题,从而使教师与学生能够更好地交流和沟通,使中国文化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植入学生的心灵,使教学得以顺畅地进行,文化得以顺利地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