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硝酸稀土与丙氨酸固体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胜利 《科学通报》1990,35(11):828-828
关于稀土氨基酸固体配合物的研究,已有文献报道,但用稀土硝酸盐与氨基酸直接作用合成的固体配合物尚未见报道。本文首次报道这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RE(NO_3)_3-Ala-H_2O体系35℃溶度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姜相武 《科学通报》1993,38(2):129-129
稀土离子在生物体内有特殊作用,氨基酸是体内蛋白质的结构单元。文献报道La(G1y)_3Cl_3·3H_2o有抗肿瘤作用。因此,研究稀土氨基酸配合物有重要意义。相平衡研究可为新型化合物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稀土氯化物、高氯酸盐-丙氨酸-水三元体系相图已有文献报道。本文用相平衡的方法对RE(NO_3)_3-Ala-H_2O(RE=La,sm,Dy,Y)体系在35℃时及全浓度范围内的溶解度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3.
稀土与磺基水杨酸配合物的制备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流芳 《科学通报》1990,35(14):1077-1077
长期以来,人们对磺基水杨酸在水溶液中与金属离子的配位行为曾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等人用稀土碳酸盐与磺基水杨酸反应,制备了组成为RE_2(HSSA)_3·nH_2O的配合物(其中HSSA~(2-)代表磺基水杨酸失去两个质子后的负二价离子;n=15-18),但认为磺基水杨酸与某些稀土离子在溶液中的配合比为1:1。本文采用了与文献报道不同的合成方法,成功地制备了稀土与磺基水杨酸配合物,并对其物理化学性质以及配合物的镇痛、镇静、解热降温等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SrB6O10中铕和铽的发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勇  石春山  李德成 《科学通报》1996,41(17):1575-1578
大部分稀土离子都有变价行为,稀土的功能特性与其价态密切相关。铕和铽都有变价行为,Eu~(3+)和Tb~(3+)为电子组态共轭的一对稀土离子,是发光材料的重要激活离子。本文首次在空气中合成了SrB_6O_(10):xEu,yTb荧光粉,研究了它们的光谱特征,发现该体系中Eu~(3+),Tb~(3+)和Eu~(2+)离子共存,并随其掺入Tb~(3+)离子浓度的增加,Eu~(2+)的荧光相对发射强度增强。我们用已提出的关于稀土离子对之间电子组态共轭性与价态变化相关性的结论对此现象进行了解释。这一现象的发现有助于了解固相反应中共轭稀土离子对间的电子转移过程,为新型异常价态稀土化合物的预测与合成,为新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范宝臣 《科学通报》1990,35(17):1358-1358
中性Π配体过渡金属,特别是钛的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已有较深入的研究。但是含中性Π配体的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合成研究刚刚开始。1986年,Cotton等人报道了第一个这种类型的配合物Sm(η~6C_6Me_6)(η~2AlCl_4)_3。研究中性π配体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对于揭示f元素的成  相似文献   

6.
魏平荣 《科学通报》1992,37(15):1373-1373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已成功的应用于肿瘤的临床诊断。此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药剂的研究。而新药剂使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图像产生足够的反差。由水的质子核磁共振信号构成的~1HNMR图像强度依赖于氢核的弛豫时间。顺磁性过渡金属和稀土离子配合物通过偶极相互作用缩短其核附近质子的弛豫时间。作为核磁共振成像反差增进剂,稀土氮杂大环多羧酸配合物很有应用前景。本文合成了新的氮杂大环多羧酸稀土配合物[La(NOTMA)(H_2O)_8]·4H_2O,测定了其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7.
扈晶余 《科学通报》1991,36(20):1555-1555
已知中性芳烃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是一类重要的配合物,它不仅可催化芳烃取代反应,而且还可以和烷基铝组成催化剂催化烯烃聚合、齐聚合,对于稀土的这类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的研究仅在1986年才开始,Cotton报道了第一个配合物Sm(C_6Me_6)(AlCl_4)_3的结构,而后,我们也报道了一系列的中性芳烃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但对于这  相似文献   

8.
以水杨醛型希夫碱N,N′-双(5-溴-3-甲氧基-水杨醛)-1,3-乙三胺(H2L)为配体,合成了3个3d-Yb配合物[ZnYbL(NO3)2(OAc)](1),[Zn4Yb2L4(1,4-BDC)2]·[Yb(NO3)5(H2O)](2)和[CuYbL(NO3)2(OAc)(CH3OH)](3).六核配合物2是由二核配合物1和对苯二甲酸(1,4-BDC)反应而成,晶体结构表明,桥联配体对苯二甲酸将2个三核Zn2Yb单元连结起来,构筑了含更多金属核数的配合物2.荧光性质研究表明,在配合物1和2中,由Zn/L组成的发色基团对Yb3+离子的近红外发光有敏化作用,配合物2的稀土荧光发射略强于配合物1.在配合物3中,Cu2+离子的存在对稀土荧光具有淬灭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彬 《科学通报》1985,30(3):186-186
引言稀土元素是硅酸盐等基质的良好激活剂。由于硅酸盐基质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耐热性,所以很早就有人对硅酸盐为基质的发光材料进行研制。最近又报道了稀土离子激活的稀土硅酸盐发光材料的合成。激活剂Eu~(3 )离子在单一碱土金属硅酸盐中的发光,在文献中曾有报道,Jenkins和Mckeag曾研究过Eu~(3 )离子在MeO—SiO_2中的发光行为。然而,Eu~(3 )  相似文献   

10.
任吉民 《科学通报》1992,37(3):221-221
稀土生物配体配合物研究对考察稀土生物效应并进而探索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稀土二肽配合物研究不多。本文合成并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研究了稀土元素甘氨酰替-L-亮氨酸固体配合物,采用~(13)C NMR研究了配合物溶液中构象。  相似文献   

11.
张荣华 《科学通报》1991,36(23):1836-1836
不同类型的三茂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已有一些报道,但它们都是只含有一个稀土金属的配合物,本文将首次报道新型双核桥联三茂型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在研究我们设计合成的新配体[O(CH_2CH_2C,H_4)_2]~(2-),稳定轻稀土二茂型氯化物的过程中,对于离子半径大的镧,我们未能分离到配合物[O(CH_2CH_2  相似文献   

12.
组成DNA的小分子配体和芳香氮碱配合物的堆积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计亮年  乐学义 《科学通报》2001,46(15):1235-1244
评述了组成DNA的配体和芳香氮碱配合物分子内芳环间堆积作用的研究现状及作者的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了几个重要的三元混配配合物体系:核苷酸-金属离子-多元芳胺、氨基酸-金属离子-多元芳胺、核苷酸-金融离子-类吡啶芳胺、核苷酸-金属离子-氨基酸、核苷酸-金属离子-核酸碱基、核酸碱基-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影响配合物分子内芳环间堆积作用的几个主要因素。从研究组成DNA的小分子配体和芳香氮碱配合物堆积作用着手,进一步阐明大分子DNA和芳香氮碱配合的作用机制,并为设计和合成作为DNA的分子器件的配合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苯基吡啶和吩嗪类配体的铱-稀土异金属配合物[Ir(ppy)2(tpphz)Ln(TTA)3]Cl(Ln=Nd(III),Yb(III),Er(III),Gd(III);ppy=苯基吡啶,tpphz=四吡啶并[3,2-a:2′,3′-c:3″,2″-h:3″′,4″′-j]吩嗪,TTA=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运用红外光谱、质谱、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光物理性能.用可见光激发目标配合物Ir-Ln(Ln=Nd,Yb),无论在固体状态、CH2Cl2溶液、或是Tris-HCl(pH 7.2)溶液中都能在近红外光区发现敏化的稀土离子的特征发射峰,说明铱生色团成功敏化了稀土离子近红外发光.通过考察稀土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作用,建立了测定小牛胸腺DNA的近红外发光新方法,为配合物作为生物探针提供前期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徐筠 《科学通报》1987,32(23):1838-1838
Evans和Marks曾合成出具有加氢活性的有机稀土氢化物,[(C_5Me_5)_2NdH]_2对于烯烃加氢具有很高的活性。我们认为有可能直接用有机稀土配合物与活性碱金属氢化物在反应过程中原位形成少量有机稀土氢化  相似文献   

15.
何凤英 《科学通报》1992,37(20):1866-1866
荧光素的衍生物具有抗菌及抗肿瘤活性已有一系列文献报道.近年来,又发现荧光素及其某些衍生物的稀土配合物又具有十分明显的半导体导电性质.本文首次合成了La(Ⅲ)、Ce(Ⅲ)、Pr(Ⅲ)、Nd(Ⅲ)、Sm(Ⅲ)、Eu(Ⅲ)、Gd(Ⅲ)、Y(Ⅲ)等八种稀土离子的四溴荧光素固态配合物.并对其半导体导电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李沅英 《科学通报》1992,37(12):1098-1098
稀土元素的β-二酮配合物的质谱研究曾有文献报道,但大多数是含氟代的直链或杂环β-二酮稀土配合物。本文研究我们合成的1-苯基-3-甲基-4(β-苯甲酰基乙酰基)-吡唑酮-5(简称PMPEP=L)与镧、铕、铽配合物的质谱,此配体是由吡唑啉环上的羰基与支链上的两个羰基互为β位的三酮。本文首次报道此配体和镧、铕、铽三个元素配合物的质谱。  相似文献   

17.
高小霞 《科学通报》1987,32(2):112-112
自1967年Pedersen合成冠醚化合物以来,各种冠醚化合物的合成和它们同碱金属、碱土金属及稀土元素的络合物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其中多数是在有机溶剂中合成固体络合物并研究其物理化学性质,而研究水溶液或混合溶剂中络合物性质的很少,尤其是用极谱法研究的更少,因为多数的冠醚和稀土离子在极谱上是不能还原的。但是稀土离子是能与某几种冠醚络合的,为了能在极谱上观察到络合物的形成和研究其性质,我们首先在丙酮溶液中研究了铕(Ⅲ)与18-冠-6络合物的极谱行为。  相似文献   

18.
石进超 《科学通报》1995,40(15):1390-1390
[(取代苯胺基)羰基]苯甲酸类化合物具有突出的生物活性,可广泛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除草剂、杀虫剂、药物等方面.80年代Besan等人发现这类化合物与过渡金属的配合物具有更加优良的生物活性,本课题组曾筛选了其中几个配合物进行了数年田间实验,取得了明显效果.由于稀土离子在生物体内具有特殊作用,这类稀土配合物可望有成为有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19.
陈滇 《科学通报》1983,28(20):1237-1237
近年来国内外对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即HPMBP)萃取稀土的行为作了不少的工作。Roy等曾研究了HPMBP对15个稀土离子的萃取,测得萃合物的组成为REA_3。刘建民等测得的萃合物组成为REA_3·HA,并制备出相应组成的固体络合物。黎乐  相似文献   

20.
夏巨松 《科学通报》1992,37(17):1576-1576
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合成中利用取代环戊二烯的目的在于防止轻稀土歧化.目前,已开发出的取代环戊二烯有CH_3C_5H_5、C_5(CH_3)_5H、(CH_3)_3SiC_5H_5、t-C_4H_9C_5H_5及(CH_3OCH_2CH_2C_5H_5等多种配体.苄基环戊二烯虽早在1936年就已合成,但用它作为配体在金属有机化学中的研究极少,仅报道过它的铁、铀配合物.我们首次利用这个配体合成了其稀土二氯化物.本文报道双(苄基环戊二烯基)稀土氯化物的合成与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