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被子植物在早白垩世的起源和辐射演化是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地处我国西北内陆的甘肃酒泉盆地发育长序列下白垩统湖相沉积(图1),被古生物学界作为广义热河生物群的代表地区之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张明震博士等通过对酒泉盆地南缘旱峡剖面下白垩统详细的孢粉学研究,发现多个典型早期被子植物花粉类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我国内蒙古东部霍林河煤田植物化石及其生物地层的初步研究,概要的介绍了目前确定的34属62种大植物化石及部分孢粉。淡水瓣鳃类等化石.根据植物群的组成特征及同相关植物化石群的对比,认为霍林河植物群及其产出地层的时代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通过植物群组合性质研究,提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霍林河地层可能曾地处北半球或暖温带.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吐鲁番-哈密盆地三道岭煤矿和艾丁湖煤矿西山窑组及八道湾组的孢子花粉,计有63属,80种。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及其与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对比、分析,认为三道岭西山窑组的孢粉组合时代为中侏罗世早期,而艾丁湖八道湾组的孢粉组合时代为早侏罗世。这两个孢粉组合的报道,为该盆地的石油勘探提供了重要生物化石新材料。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赤峰盆地早白垩世地层和孢粉化石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赤峰盆地是一个晚侏罗世晚期发展起来的陆相断陷盆地,主成盆期为早白垩世。盆地内沉积盖层包括了上侏罗统兴安岭群、下白垩统义县组、九佛堂组、沙海组、阜新组,以及孙家湾组。作者首次比较完整地介绍了赤峰盆地早白垩世岩石地层层序及孢粉化石组合序列,并对各地层单元的区域对比关系和地质时代归属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5.
浙江金衢盆地白垩系红层,共发现二个化石孢粉组合。下部以内环粉(Classopsllis)——希指蕨孢(Schizaeoisporites)——无突肋纹孢(Cicatricosisporites)为主的孢粉组合,为早白垩世晚期沉积。当时是以短叶杉、尖叶杉、苏铁杉为主并参杂有少量苏铁、银杏和海金砂等蕨类的森林植被,反映了热带、亚热带热而干的气候. 上部以希指蕨孢(Schizaeoisporites)为主的孢粉组合.是晚白垩世早期的沉积,当时是以希指蕨为主的植被景观,反映热而干的气候。  相似文献   

6.
孢粉古生态分析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植物产生不同的孢粉,一定地质时期和特定的自然条件下产生的植物群与特定的孢粉组合对应,因此,孢粉组合可以指示当时的岩相古地理环境。在对伊犁盆地侏罗系孢粉组合特征及古生物图件详细研究的基础上,论证了古生物(孢粉)在层序边界上的特征。通常,层序边界上的古生物在垂向上种类和数量最少,分异度小,界线上、下之间古生物组合大不相同,是一个反映古地理环境有很大变迁的时间界面;而在最大湖泛面附近,古生物种属和数量最多,分异度大,代表了复杂的古地貌及强烈的构造运动期间的古生态组合特征。一个层序可以包含几个不同的生物带;反之,同一生物带也可包含几个层序,这主要取决于生物带所延续的时间长短  相似文献   

7.
浙江长河盆地早第三纪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河盆地21个钻孔的孢粉研究表明,其孢粉化石丰富。长河盆地早第三纪孢粉组合自下而上可分为4个孢粉带,从而推断了其地质时代并讨论了古植被演替和古气候变化. 1.长河群二段下部:上古新统一下始新统,以榆科占优势的针、阔叶混交林,为炎热稍干的热带—亚热带气候。2.长河群二段上部:中、上始新统,常录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或以被子植物占优势的针、阔叶混交林.当时为暖热湿润的南亚热带气候. 3.长河群三段:下渐新统,以杉科和杉科占优势的针、阔叶混交林,为温暖湿润的中亚热带气候. 4.长河群四段:中、上渐新统,以落叶阔叶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为温和湿润的北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8.
根据所采集的孢粉化石,论述了山西繁峙古近系末期的孢粉植物群特征。建立了三个孢粉组合:(1)Betulaceoipollenites-Taxodiaeceaepolllenites组合;(2)Piceaepollenites-Tsugaepollenites组合;(3)Osmundacidites-Betulaceoipollenites组合。前两个组合反映了早渐新世的植物群面貌;后一个组合则反映的是渐新世中晚期的植物群面貌。反映了在始新世末期到渐新世气候变凉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经过研究证实,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的南北两侧,有两套形成于雅鲁藏布江洋底盆地的沉积组合,它们不但形成于不同时代,而且属于不同构造环境下的产物。时代属于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的南侧沉积组合为放射虫硅质岩-层状玄武岩,其沉积特征类似于太平洋洋隆类型,反映了它可能是属于西藏特提斯快速扩张的产物。根据最近所发现的圆笠虫化石确定北侧一套的时代属于中白垩世,它是蛇绿质碎屑岩-枕状玄武岩组合,反映了一种类似于大西洋洋脊类型的、慢速扩张的板块构造环境。它是正常沉积接触关系覆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套之上。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套是这个时期形成的洋壳的残留体。在晚白垩世时,雅鲁藏布江蛇绿岩被捕获在北部的冈底斯山弧前并且变为冈底斯南缘弧前盆地的基底。随后日喀则群浊积岩在其上堆积。  相似文献   

10.
风火山群为青藏高原北部羌塘、可可西里地区的一套红层,因沉积环境及岩性等因素,其化石发现非常稀少,关于其时代有各种不同看法,影响了青藏高原地质过程的正确重建.本文从青海省南部风火山北坡该群上部层位的2块样品中发现了丰富的孢粉化石,其时代可以明确地限定为晚白垩世晚期即?晚Campanian至Maastrichtian.结合前人的化石记录,推测整个风火山群的沉积时代可能为早白垩世晚期(?Albian)至Maastrichtian.当前风火山群孢粉植物群以被子植物花粉为主,裸子植物花粉和蕨类、苔藓类孢子次之,且麻黄类及与杉科、柏科有关的花粉在组合中含量突出,指示当时的气候温暖、干旱,是一种亚热带森林-灌丛植被景观.  相似文献   

11.
吐鲁番—哈密盆地早一中侏罗世孢粉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吐鲁番-哈密盆地三道岭煤矿和艾丁湖煤矿西山窑组及八道湾组的孢子花粉,计有63属,80种。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及其与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对比,分析,认为三道岭西山窑组的粉组合时代为中侏罗世早期,而艾丁湖八道湾组的孢八道湾组的组合时代为早侏罗世,这两个孢粉组合的报道,为该盆地的石油勘探提供了重要生物化石新材料,。  相似文献   

12.
该文详细阐述了宁夏海原县南华山地区白垩系乃家河组的孢粉组合特征,进而对地层时代及古植被,古气候进行分析,得出这是一套早白垩世晚期的孢粉组合,表明当时六盘山一南华山地区的植被是以克拉梭粉的母体植物掌鳞杉为主的针叶林,林下覆盖着苏铁、麻黄和海金砂植物,气候干旱炎热。  相似文献   

13.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白垩纪地层、古生物群和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盆地周缘露头、盆内钻井资料系统总结了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白垩纪的地层、古生物特征,探讨了白垩纪的古环境.白垩系划分为下统巴音戈壁组、苏红图组及银根组,上统乌兰苏海组.地层特征盆地各区差异明显,巴音戈壁组北、东部以含烃源岩,西南部以不含烃源岩为特征;苏红图组西部以不含火山岩系和含煤层,东部以含火山岩系为特征.白垩系地层中发育介形类、双壳类、叶肢介、轮藻、藻类、腹足类、鱼类、昆虫、古植物和孢粉等多门类古生物化石.白垩纪可分为早白垩世的暖温带—亚热带干湿交替过渡性气候和晚白垩世的亚热带—热带半干旱—干旱气候.  相似文献   

14.
长白山岳桦林带表土花粉分析表明,除桦外,孢粉组合中的乔木植物花粉系其它林带传播而来,草本和蕨类植物孢粉组合代表了林下植被的特征,林带中主要建群种植物花粉与其植被的R值均小于1。并讨论了其它植被带孢粉组合与植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大兴安岭红山子盆地铀矿勘查新进展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10-2012年开展的新一轮铀矿补充勘查和基础地质研究,确认了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红山子盆地的含矿火山岩以高钾钙碱性流纹岩-碱性流纹岩组合为特征,属晚侏罗世早期新民组,发现铀钼矿体主要受NE向推覆构造控制,成矿期热液蚀变属碱交代型.红山子盆地赋矿火山岩的岩石组合和地质时代,与早白垩世早期高钾钙碱性流纹岩-碱性粗面岩组合为特征的沽源盆地张麻井铀钼矿床的赋矿围岩明显不同,是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一个新的找矿层位;红山子铀钼矿床的控矿构造和热液蚀变特征,也不同于具有“上酸下碱”蚀变规律、矿体赋存在流纹斑岩与流纹岩接触带附近的张麻井铀钼矿床,一方面证实断裂构造在铀矿体定位中具有控制作用,另一方面暗示红山子盆地抬升剥蚀程度较大、保矿条件不好,指示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铀矿靶区的圈定应注意保矿条件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东非Anza盆地结构及沉积充填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Anza盆地的地震、钻井及周边野外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较为详尽地阐述了Anza盆地的区域地质特征和盆地结构,确定了Anza裂谷盆地的叠合改造性质。重点分析了Anza盆地自Karoo期以来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认为盆地的主要经历了Karoo期裂陷、白垩纪-古近纪裂陷及新近纪坳陷沉积,形成了明显的下部断陷、上部广覆式坳陷的双层沉积充填结构。盆地湖相地层主要发育在早白垩世的快速裂陷阶段,并到早白垩世晚期快速消亡,后期几乎全是河流相的粗碎屑沉积,在裂谷活动中缺乏旋回性湖相地层的发育过程。这种演化发育的特点决定了Anza盆地下白垩统发育的三角洲前缘沉积是油气勘探比较有利的储集相带,发育较好的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7.
新疆东部三塘湖盆地构造演化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三塘湖盆地形成于晚古生代以后,是一个构造演化复杂的中小型含油气盆地,经历了石炭纪到早二叠世盆地基底形成阶段、晚二叠世到白垩纪盆地发育阶段和第三纪以来的后期盆地改造阶段。在基底形成阶段,早石炭世为古准噶尔洋盆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时期,晚石炭世进入哈萨克斯坦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时期,早二叠世为碰撞后伸展转换时期。从晚二叠世以后,盆地进入发育阶段。晚二叠世为造山后伸展断陷时期,三叠纪末为挤压隆升时期,侏罗纪-早白垩世盆地进入拗陷时期,早白垩世末期为挤压逆冲时期。从第三纪以来,盆地进入了后期的改造阶段。在整个盆地演化过程中,晚二叠世盆地处于张性成盆环境,并沉积发育了上二叠统芦草沟组泥灰岩、上三叠统小泉沟群和下-中侏罗统水西沟群以暗色泥岩为主的三套烃源岩。受其区域性挤压构造背景影响,早白垩世末期和晚始新世是盆地两个油气成藏关键时刻,特别是新生代晚期盆地的改造对油气能否进入成熟生油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羊虎沟组页岩气勘探潜力巨大,但对其孢粉化石的研究较少,此外还存在地层时代厘定不清、古气候古环境特征判识不明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对盆地西缘乌达剖面羊虎沟组的孢粉化石展开研究,根据孢粉化石种属及其含量变化,建立了2个孢粉组合带:第I孢粉组合(Lycospora noctuina-Stenozonotriletes lycosporoides组合)和第II孢粉组合(Dictyotriletes bireticulatus-Ahrensisporites guerickei组合),分别产自羊虎沟组下段、上段。通过与内蒙古白彦套海地区羊虎沟组、宁夏中宁—中卫地区石炭纪—早二叠世孢子带等进行对比,确定了2个孢粉组合的时代,分别为维斯发A—B期和维斯发C—D期,属于巴什基尔晚期和莫斯科期。研究发现羊虎沟组下段较上段的蕨类植物孢子化石含量稍有增加,裸子植物花粉化石含量稍有减少,但总体变化不大,表明羊虎沟组沉积时期气候较为稳定。对孢粉化石与古植物类型的亲缘关系进行推测,羊虎沟组沉积时期生长的古植物多为热带—亚热带型;运用地球化学元素进行验证,研究区应为温暖潮湿的热带—亚热带型气候。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鲁西地区二叠系内部划分和煤层对比问题,笔者先后对鲁西诸煤田二叠系进行了大量的孢粉分析工作,采集处理300多块样品,经系统研究,建立了本区二叠纪的4个孢粉组合,本文重点讨论早二叠世早、中期的两个孢粉组合,自下而上为:Thymospora thiessenii-Laevigatosporites vulgaris-Densosprites组合;Gulisporites cochlearius-Laevigatosposporites组合。根据所建立的各孢粉组合特征并与华北各地二叠纪孢粉组合广泛对比,进一步阐述了各孢粉组合的地质时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焉耆盆地中生代盆地的演化。方法通过盆地断裂活动特征、沉积演化特征探讨盆地演化阶段。结果盆地断裂活动分为3个阶段,中晚三叠世挤压断层发育阶段、侏罗纪—早白垩世伸展正断层发育阶段和晚白垩世挤压逆冲断层发育阶段;沉积演化分为两个阶段,中—晚三叠世挤压环境的辫状河—浅湖相沉积,早—中侏罗世伸展环境的辫状河—浅湖相沉积。结论焉耆盆地中生代的演化可分为中晚三叠世前陆盆地阶段、侏罗纪—早白垩世的伸展阶段和晚白垩世的挤压抬升阶段3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