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用非平衡态热力学方法建立了描述恒星内部热核反应的动力学方程,进而研究PPI反应决定的恒星结构稳定性,获得了稳定性判据以及引力和温度梯度(简称gT)效应的表达式.结果表明,PPI反应是稳定的,扩散总是起维持稳定的作用,而热扩散起破坏稳定的作用;给出了g-T效应起主导作用、维持稳定作用以及破坏稳定作用时的条件,同时指出g-T效应与元素丰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IRAS的天文观测数据,对含有9.7μm硅酸盐特征的1442个点源,利用能谱分布(双色图)的方法得出了一些统计规律,提出了计算晚型富氧星演化规律的模型,揭示了这类恒星过去在主序上的质量大小,以及(2—8)M_θ的恒星各自在双色图上的演化规律和Miras星及OH/IR星的物理特征。  相似文献   

4.
5.
计算了5M⊙恒星从主序到红巨星阶段的演化,将考虑对流超射的演化结果与不考虑对流超射的演化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恒星在赫罗图中的演化轨迹向着低温度高光度的方向移动;氢主序与红巨星的寿命之和几乎不变;中心温度随其密度变化较为明显,并对其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恒星要保持相对平衡,必须要有某种压力与引力抗衡,在核心处必须存在某种能量来源。恒星的一生是不断消耗能量的一生,一旦能量消耗殆尽,将演变为白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从理论上讲,黑洞的中心称为奇点,从量子场论的观点推测,奇点也许是“真实”与“虚无”的连接点,或者说“开关”。  相似文献   

7.
恒星形成是天体物理学的基本课题之一,而大质量恒星的形成与演化对研究银河系乃至宇宙的演化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对于大质量恒星形成的研究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CO分子外向流的观测对研究大质量恒星形成过程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国内外CO分子外向流的研究现状,对于CO分子外向流的观测方法和判断标准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张可  姜碧沩 《中国科学(G辑)》2008,38(10):1414-1426
星周包层中的分子与一般的星际尘埃成分相比,有机物的类型更丰富,无机物的种类也有所不同.研究星周包层中丰富多样的红外谱特征能够揭示尘埃的组成、丰度以及星周包层的物理化学状态.在演化晚期恒星的星周包层中的富碳、富氧以及同时具有富碳和富氧物质的混合环境中,红外谱特征以及它们的载体各有特色.富碳天体的光谱显现出有机物的系列特征,暗示了这个阶段星周包层中有着丰富的有机物形成;位于21和30μm的两个特征是还未得到证认的强发射特征,分别因为其稀少和强辐射能量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富氧天体中,最丰富的是在9.7和18μm出现的谱特征,一般归于无定形硅酸盐尘埃颗粒;红外空间天文台的发射导致了大约50条窄带特征的发现,它们被认为来自结晶硅酸盐颗粒镁橄榄石(Mg2SiO4)和顽辉石(MgSiO3).此外,在13,16.8,19.5和31.8μm出现了一系列似乎具有相关性的特征,也归于氧化物载体.还有少数天体同时具有富碳和富氧的光谱特征,比如,富碳源却含有硅酸盐特征,虽然有人提出双星模型作为可能的解释,但目前对于这种现象的产生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祖先曾经相信,夜空中闪烁着的星星是“钉在”天空中的小灯。随着科学的发展,今天我们对星球的了解已迈进了更深的层次,知道了它们产生和运行的规律,但迄今为止,我们仍然对它们情有独钟,以至于把我们的命运与它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迷信和崇拜它们。让我们走近这些迷人的星星,看看在苍穹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2.16米望远镜的折轴摄谱仪,获得了两颗太阳孪生星HD146233和HD195034的高分辨率光谱数据,经过光谱匹配、化学组成和色球活动比较,发现这两颗恒星除Li元素丰度之外,其他的特征都非常相似于太阳.同时,我们对文献中已发现的九颗太阳孪生星候选体(包括HD146233和HD195034)进行进一步检验,从中选出6颗太阳孪生星确定了太阳的Johnson/Cousins,Tycho,2MASS,Stromgren测光系统的颜色,即(BVV)⊙=0.644mag,(V—Ic)⊙=0.707mag,(BT-VT)⊙=0.726mag,(J-H)⊙=0.280mag,(H—K)⊙=0.066mag,(v-y)⊙=1.028mag,(v—b)⊙=0.619mag,(u-v)⊙=0.954mag,(b-y)⊙=0.409mag.特别地,我们确定的太阳色指数(V—Ic)⊙,(BT-VT)⊙,(J-H)⊙,(H—K)⊙,(v—y)⊙,(v-b)⊙和(u—v)⊙的值以更高的精度更新了先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恒星内部核反应系统中与粒子数密度涨落有关的振荡现象,分析了这类振荡的产生条件和特征频率。结果表明,引力及温度梯度(g-T)效应可以在氦核反应扩散模型中产生超临界的密度振荡。  相似文献   

12.
13.
对恒星环境下β^+衰变的相空间积分进行了讨论.计算中考虑了Fermi函数、形状修正因子、子核反冲效应这几个方面对相空间积分的影响,以18^Ne(β^+)18^F反应为例给出了不同温度下电子的Fermi-Dirac分布对相空间积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下电子的Fermi—Dirac分布对相空间积分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高温下电子的Fermi—Dirac分布对相空间积分的影响较明显.因此在恒星环境下讨论温度的影响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日前,结合我校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一中国科学院天文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多类恒星脉动的普遍规律”的研究进展,天文学系在北京召开了“恒星振动”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及我校的近20位专家和研究生参加了研讨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天文处董国轩处长和中国科学院基础局数力天文处郝晋新处长全程出席会议并对项目的开展和天文学科的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雷铭奇 《科技信息》2008,(10):28-28
现太阳内核是一颗中子星,中子星是发育为恒星的恒星胚,恒星胚发育开始后,其中的中子经β衰变蜕变为恒星氢,氢核再蜕变为核中子、核质子组成各种元素,故行星卫星是太阳发育聚集的轻重元素物质依次抛射出的子体。  相似文献   

16.
贫金属星对于我们了解元素起源和宇宙的化学演化具有关键意义。本文将描述这些稀有天体的发现历史,分析它们的光谱确定其表面化学丰度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它们的丰度模式来阐释其起源与演化。  相似文献   

17.
恒星是靠着核燃烧提供的量来保持它内部压力的,晚期恒星因热核反应产生引力坍缩现象而形成黑洞,这是经典的黑洞模型,它被描述为只进不出(光线也在内)的无底深渊。如果物质掉干电池黑洞,则宇宙中物质的熵就会减少,这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因此,宇宙的总熵应包括两部分;黑洞的熵和黑洞外物质的熵,这样修正,可使热力学第二定律更具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