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西南联大和西北联大是抗战期间典型的大学共同体,同为战时高等教育形态,但是大学精神的凝练培育机制和精神文化传播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影响大学办学的宏观和微观因素,从形体稳固、主体理性、培育积淀、情感认同等4个方面,分别对两所联大的精神结构和精神文化呈现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两所联大在组织架构、内部治理、情感认同等方面的差异,反映了两者在办学实践中维系使命、彰显精神的文化机制运行成效,并对后续的大学精神文化的传承产生了长远影响。塑造新时代高校共同体精神,需要从联大打造稳固的大学形态、实施内部科学治理、有效汲取时代精神、创新大学故事传播机制等方面进行借鉴。  相似文献   

2.
抗战期间,西南联合大学之所以成为著名的“民主堡垒”,得益于云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开明的地方政治、西南联大自由开放的校园风气,以及组成西南联大的三校团结合作的办学风格。这几个方面的因素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相互发酵,最终促使西南联大形成抗战时期闻名全国的“民主堡垒”。西北联大尽管师生也有民主意识,但是由于学校内部的不团结,学校逐渐被肢解,办学规模和实力不断缩小,校方领导更替频繁,学校丧失了“教育独立”的性质,未能形成如西南联大一样的“民主堡垒”和办学成就。  相似文献   

3.
处于抗战厄难岁月中的西南联大,学校办学和师生学习生活都面临着难于想象的困难。联大学子绝大多数来自沦陷区,经济来源几乎断绝,这使得助学工作于西南联大本科办学至关重要。西南联大"学生为本"的助学理念有着广博的内容,它包括学校和社会的"他助"以及学生为应对贫困所采取的"自助"等,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西南联大本科办学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处于抗战厄难岁月中的西南联大,学校办学和师生学习生活都面临着难于想象的困难。联大学子绝大多数来自沦陷区,经济来源几乎断绝,这使得助学工作于西南联大本科办学至关重要。西南联大"学生为本"的助学理念有着广博的内容,它包括学校和社会的"他助"以及学生为应对贫困所采取的"自助"等,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西南联大本科办学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孙国封(1890—1936)先生是中国近代教育家、物理学家,是中国第一届在国内培养的物理学毕业生。他参与筹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高水平大学——东北大学,并担任理工院院长,复任教育部督学、北平大学工学院院长,而这两所工学院于1938年与西北联大工学院合组为西北工学院,从而奠定了我国东北、西北工程技术教育的基础。通过研究中国本土培养的第一代物理学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中国物理学发生与发展的历史轨迹,进而引发人们对中国物理学史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整理研究抗战时期西北联大的地质地理教育,为西北地区及中国科学教育史研究提供新线索。方法原始期刊文献分析和考证。结果西北联大的地质地理教育逐渐形成了地形学、气象学、经济地理学、地质学等多学科体系,特别是形成了为中国区域地理发展与研究服务的课程体系特色。其教学师资均是留学美国、德国、英国、日本、奥地利等国的地质地理学专门人才,以黄国璋、郁士元、殷祖英、郑励俭、张伯声等教授为代表,他们将西方先进的地质地理科学引入中国,传播科学知识,开展科学研究,为西北地区乃至中国培养了大批的科学人才。结论西北联大不仅形成了完善的地质地理科学教育体系,而且借助于留学欧美为主的教学师资,引进西方先进的地质地理科学教育与学术研究,从而奠定了西北地区地质地理高等教育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档案材料以及研究文献的解读和分析,对制浆造纸专家萧连波(1900—1976)的生平和科学贡献作了初步研究。他早期留美专习制浆造纸工程,又被派往美国、印度等地考察,成体系地引进国外先进的工艺技术,于1927年创建与造纸相关的电解碱工厂,在华北、西北开拓中国现代制浆造纸工程技术。他有丰富的工程教育实践,抗战以前即最早在高校开设制浆造纸工艺课程,开展相应的科研,并领导主编了建国初期体系最为完整的《制浆造纸工艺学》教科书,先后在北平大学、西北联大、天津大学、河北轻工业学院、北京轻工业学院、西北轻工业学院6所大学任教,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制浆造纸人才。  相似文献   

8.
西南联大聚集了当时中国各个领域里最杰出的绝大部分学者,这些大师级人物在抗战极其艰难的环境里,依然产出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其中西南联大学者们的经济思想独具特色,对抗战和战后经济重建以及新中国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其中,代表人物有如陈岱孙、赵迺抟、费孝通等三位著名学者。探讨和总结历史上西南联大学者对我国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发展所做出的积极贡献,能对当前的经济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是一个耀眼的焦点。西南联大为什么在特殊的时期能够创造辉煌业绩?这是引人深思的重要话题。任继愈先生的看法是:“如问西南联大何以能创造奇迹,可以明确回答:这奇迹来自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西南联大关心天下大事(外抗日寇,内争民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尊重别人的民族传统,‘五四’的火炬在联大师生手中传承下来[1]。”除却肯定西南联大的民主校风外,还有学者将自由氛围视为西南联大取得卓越成绩的重要原因,如有学者认为“自由散漫”“学术自由”才保证西南联大人才辈出[2],也有学者将此描述为西南联大“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3]”。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著名农学家,以养马学和畜牧史研究而闻名学界的朱先煌先生早岁毕业于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后东渡日本求学于北海道帝国大学。回国后,短暂任教于国立西北农业专科学校。抗战期间,他投身边区畜牧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其后辗转于四川省农业改进所畜牧改良场、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等机构。新中国成立后,北上参加中国政协预备会议和中华全国科学会议筹备会议,并受聘执教于华北大学农学院以及其后新组建的北京农业大学。1951年,前往山西农学院畜牧系任教,并担任该校教务长,直至1968年去世。  相似文献   

11.
对《西安临大校刊》、《西北联大校刊》和《国立西北大学校刊》(1937-12-20—1948-12-20)报道的科学演讲进行分析。其报道形式上分讲词和演讲公告两种,其中讲词17篇,多出现在"讲词"栏目;演讲公告65篇,多出现在"校闻"栏目。校内外各领域专家学者为主要演讲者,学生团体在主办演讲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国父纪念周为代表的纪念日成为科学演讲的契机,演讲活动形式多样。科学演讲内容贴近抗战主题,或立足西北联大扎根西北、服务西北的办学宗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全面整理与审视抗战时期西北联大数学教育,为西北地区及中国高等数学教育史研究提供新线索。方法原始期刊文献分析和考证。结果西北联大的数学教育逐渐形成了高等代数、高等分析、高等几何以及微分几何、算学统计等多学科体系与应用交叉学科;师资大多留学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以曾炯、傅种孙、赵进义、杨永芳、刘亦珩、张德馨等教授为代表,辛勤耕耘、严谨治学,开展科学研究,为西北地区乃至中国培养了大批的数学与数学教育人才。结论西北联大不仅构建了比较完善的数学科学教育体系,而且借助留学欧美为主的师资队伍,引进和发展西方数学教育及数学学术研究,从而成就了西北地区数学高等教育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著名农学家,以养马学和畜牧史研究而闻名学界的朱先煌先生早岁毕业于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后东渡日本求学于北海道帝国大学。回国后,短暂任教于国立西北农业专科学校。抗战期间,他投身边区畜牧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其后辗转于四川省农业改进所畜牧改良场、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等机构。新中国成立后,北上参加中国政协预备会议和中华全国科学会议筹备会议,并受聘执教于华北大学农学院以及其后新组建的北京农业大学。1951年,前往山西农学院畜牧系任教,并担任该校教务长,直至1968年去世。  相似文献   

14.
李书田(1900—1988)早年为留美工学博士,归国后相继任北方大港筹备处主任、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北洋工学院院长、西北联大常委、西北工学院院长、黄河水利委员会副委员长等,有着丰富的工程技术实践和工程教育实践,是中国现代工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其"国家危亡之挽救、中华民族之复兴","尤其以应用科学为国家富强枢纽"的救国抱负;"内求生存之自给,外御强暴之侵凌",工程教育当"出其工程学术以解决之"、"出其所造就者以担当之"、"设计创置并厘定运用之"的战时教育方针;"深厚的科学基础"、"实际的工程技术"、"组织与管理能力"、"创业与刻苦的志气"、"研究中国实际问题的兴趣"之"五端"树志模式等重要思想,无论是在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世界战时科学教育研究史上,还是在中国现代科学教育史研究上,均具有重要的探索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心中面临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国家危亡,"文化中国"和"政治中国"之间的界线变得不再明晰。本文拟通过对西南联合大学师生生存状态进行梳理,分析西南联大人面对"千古未有之大变局"时的心态,得出作为当时中国最先进的知识分子群体所表现出的真实心理状态及文化与国家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西南联大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的一个奇迹,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尤其在师资力量,学术自由。民主管理,优待教师等教师管理方面为我们做了典范。学习联大的宝贵经验,将对当前我国高校教师管理的改革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西北大学学报》由创刊于1913年的《学丛》月刊算起,已经走过整整100年。百年之间,学报取得的办刊成绩,广受学术界瞩目。几代办刊者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佩。西北大学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内迁来陕,组建西北联合大学,后易名为国立西北大学,与西南联大一起成为民族独立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两大堡垒。新中国成立后,西北大学为教育部直属的14所综合大学之一。1958年,为支援地方建设,学校划归陕西省主管。现为全国重点综合大学、国家"211工程"大学、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回首西北大学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阶  相似文献   

18.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北大、清华和南开大学临时联合组成的著名高等学府。虽然其历史仅有八年,但联大在人才培养方面成绩斐然,然而后人对其特殊时期体育现象的研究却鲜见于策,实难与之所倡导的通才教育理念和刚毅坚卓的校训相应。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对联大的体育现象进行深入的探究,以期发扬光大其体育精神。因联大所涉及的区域及历史跨度已限定,故本文重点涉及其在滇期间的体育现象和体育行为。  相似文献   

19.
山东大学     
《实验室科学》2013,(4):F0004-F0004
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山东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为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之最。  相似文献   

20.
北平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植物学研究机构。抗战前主要从事我国北部、西北部植物调查与分类、植物地理学研究等工作。1936年11月,在陕西武功与西北农学院合作组建中国西北植物调查所,以调查西北植物和进行应用植物学研究。抗战爆发前夕,植物学研究所将大部分人员和设备迁往陕西武功继续工作,1944年一部分人员又南迁昆明。抗战期间,除继续纯粹学理研究外,还积极从事应用植物学研究。作者以原始档案以及相关文献为基础,叙述北平研究院植物所及其与西北农学院合办之中国西北植物调查所的创办缘起和沿革,各个时期的工作概况、成就,澄清一些历史事实,并初步分析北平研究院植物所在中国近代生物学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