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没有北极,极地科考就不完整”,而他便是中国第一个北极永久性科学考察站首任站长。与三年前带领极地“精英们”在用直完成《中国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初稿,从而将角直载入了《中国极地大事记》。极其相似,不久前,带着厚厚的极光观测资料,身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北极科学考察站首任站长的杨惠根再次回到能带给他“灵感”的故乡。而记者也趁机采访了这位苏州走出的空间物理学家,北极黄河站首任站长——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2004,(3)
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 3月“开张”1月14日消息, 我国在北极建设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将于3月正式投入运行,这将结束我国在北极没有科学考察站的历史。记者从国家海洋局了解到,我国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建立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这里是北极地区天然的科学实验室,拥有  相似文献   

3.
科技界声音     
<正>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这是对创新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崭新概括,明确了新时期科技工作的努力方向。——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科学网[2015-11-04]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国家实验室的建设,这些国家实验室不仅学科齐全、体量大,还特别承担了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紧密相关的科技使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中国科学报》[2015-11-11]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5月8日,科技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联合印发《"十三五"海洋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旨在进一步建设完善国家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总体目标:1)大幅提升对全球海洋变化、深渊海洋、极地的科学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5.
科技界声音     
<正>"互联网+"时代,测绘技术下一步发展方向将是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结合,满足个性化、智能化、实时化、精确化的地理信息需求。——中国工程院院士、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刘经南新华社[2017-08-21]要坚持科技创新,发挥中国能源建设项目多,科技创新机遇多的优势,推广应用一批、实验示范一批、集中攻关一批,努力实现有能源科技创新的追赶者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奇特的自然风景,还是神秘的极地动物,两极给过人们无数的猜测和想像。“科技论坛”上,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我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队长位梦华的精彩讲述,将我们带入了神奇的南北极。这里的一切,无一不透露着科学考察的艰辛。  相似文献   

7.
科技界声音     
正"墨子号"开启了全球化量子通信、空间量子物理学和量子引力实验检验的大门,为中国在国际上抢占了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成为国际同行的标杆,实现了"领跑者"的转变。——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人民日报》[2017-08-10]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强大的科技做支撑,而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则离不开科技载体的进步。要讲好中国科学故事,必须要重视本土期刊的发展,尤其要  相似文献   

8.
二十多年来,作为专业极地工作者,我曾历经十几次南、北极考察,但每次总是来去匆匆。2011年1月,应国外极地探险旅行社之聘,  相似文献   

9.
科技界声音     
<正>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是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以人才为中心的创新要素竞争更加激烈,各国都把争夺人才作为保持领先优势的主要手段。中国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引进和留住人才任重道远。——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新华社[2017-02-28]人工智能实际上是让计算机模仿人类的3种功能。第1项是模仿理性思考,属于人类的高级智能,或者叫逻辑思维;图片来源:科学网  相似文献   

10.
科技界声音     
<正>推进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是中央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中国科协及其所属学会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大局、团结服务科技工作者、依法依章开展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光明网[2015-07-17]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关键是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中国科学报》[2015-07-17]  相似文献   

11.
五星红旗、中国结、河北石狮、宁夏“黄河石”……7月28日,当这些深深打着“中国”烙印的物品齐聚新奥尔松地区——北纬78度55分、东经11度56分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北极科学考察基地上时,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日子诞生了——我国第一个常年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正式落成。  相似文献   

12.
科技界声音     
《科技导报(北京)》2009,27(19):10-10
对于学术腐败、学术造假者,要让他们感到有压力、有风险,让他们的日子不好过才行,不能老是靠讲道理、做宣传。——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新华网[2009-09-24]科技创新要惠及民生,让全民都能够享受到科技所带来的恩惠,这在我的心目当中是最重要的。——科技部部长万钢《科技日报》[2009-09-25]  相似文献   

13.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对北极的自然环境、地质地貌、动植物资源充满神往,渴望在那里建立科学考察站,进行长期的监测研究,以揭开北极地区的许多科学之谜。2001~2003年,“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队”,在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上的朗伊尔宾建立了“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开始进行“北极斯瓦尔巴德地区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系统对比研究”。北极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奇特的自然环境状况,决定了许多学科的研究必须在这个天然实验室内进行。而且,北极地区的一些科学问题具有全球性意义,与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休戚相关。由于北…  相似文献   

14.
科技界声音     
<正>顶尖的科学家就像宝塔尖一样,他们的涌现需要很广泛的社会基础。中国要成为创新型国家,就要从青少年抓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新华网[2015-08-20]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使产业和经济竞争的场地和规则发生转换。应对新科技革命的挑战,需要建立完善更加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体制机制。要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市场分工,构建统筹配置创新资源的新机制;建设各类创新主体系统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的生态系统;要完善激励创新的政策体系,保护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5.
科技界声音     
正随着内陆经济发展加速,内陆地区的能源需求也正在不断提升,同时核电对环境的影响小于火电,因此内陆核电站的建设势在必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副局长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副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王毅韧央广网[2017-02-13]按部就班地跟踪国际研发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科技强国的需求,必须紧扣发展、抢抓先机、超前部署、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2017,(5)
正雪鸮,一种大型的昼行性猫头鹰,成功地适应了极地严酷的环境。雪鸮全身覆盖着浓密的白色羽毛,能抵挡极地的严寒,并能在-50℃的环境下维持35~40℃的恒定体温。但哪怕是对雪鸮而言,在严寒中生存也绝非易事。在北极圈内,夏季和冬季分别经历着极昼和极夜的轮换。北极地区冬季的平均气温为-40℃,最低气温接近-68℃;虽然在夏季最高气温可以达到30℃,但平均气温不超过10℃。所以北极圈内的生物为了生存,必须尽可能多的从阳光中获得热量,这也是北极地区最为稀缺的资源。为了能在如此极端的环境中繁衍,北极地区的生物演化出了独特的生存本领。  相似文献   

17.
(报纸名称后面的数字是发表日期,期刊名称后面的数字是发表期数,N代表报纸,J代表期刊)报纸类自主创新,重点超越(周光召)大众科技报[N]10工程创新是技术进步的主战场(殷瑞钰)学习时报[N]7借鉴科技历史把握创新机遇——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先生谈新世纪基础研究(郑千里,等)科学时报[N]7科技要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后盾--俄罗斯科技体制改革浅析(龚惠平,等)科技日报[N]7基础研究:自主创新的源头(陈佳洱)光明日报[N]8从计算机领域重大发明看创新人才成长(王选)光明日报[N]17钱学森为中国航天指出正确技术发展道路(张庆伟,等)光明日报[N]1721世…  相似文献   

18.
科技界声音     
<正>中国将在2017年12月前后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月球软着陆以及采样返回。这意味着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最后一步即将完成。——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科技日报》[2017-01-03]科研和创新都是需要时间和积累的,"允许十年不鸣,争取一鸣惊人",就是鼓励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给予稳定的  相似文献   

19.
<正>安徽省把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举措,2014年以来,先后出台《安徽省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实施细则》(皖政办[2015]40号,以下简称《细则》)《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皖政[2017]52号),吸引海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落户安徽创新创业。通过三年实践,在人才引进、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受到各方关注,多个市县出台相应政策,以招才引智提升招商引资层次,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是深入推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年,上海的科技工作根据"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紧贴了特大型城市发展脉络,而围绕上海的科技工作,市科委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突显出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引领和保障作用。2016年4月12日,国务院批复印发了《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方案》(国发[2016]23号),授权上海试点10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