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战略高度对中国海洋事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章节中明确指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时,明确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和四项任务,即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在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就包含了"海洋强国梦"。2013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由中国海洋石  相似文献   

3.
胡波 《世界知识》2013,(9):28-29
中共中央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此,笔者认为中国清晰界定自己的海洋强国权力目标至关重要。中国的海洋强国权力目标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有效管理、控制、威慑部分海域,成为地区性海上优势力量;二是拥有雄厚的海洋外交实力  相似文献   

4.
凌申 《科技信息》2013,(10):53-53,55
<正>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1]。报告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思想,为我国在21世纪从海洋大国转变为海洋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江苏是我国的海洋大省,必须以"建设海洋强国"为目标,进行发展战略的调整,大踏步地走向海洋,有效地利用海洋,科学地经略海洋,坚定不移  相似文献   

5.
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海洋开发进程,国际海洋经济地位稳步提升。各国政府的重视和海洋科技的突破带来了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国际海洋资源与空间的激烈竞争和前所未有的海洋生态环境压力。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沿海各国的基本国策。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应及时把握世界海洋大开发的时代机遇,明确国家海洋战略定位,在海洋权益维护、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综合管理等多方面齐头并进,加快我国海洋强国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6.
<正>历史上的大国崛起都反复证明了一个定律:背海而弱、向海则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并将其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我国实现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历史跨越,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海兴国"的民族史观,实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对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已不再局限于"兴渔盐之利,通舟楫之便",我们认识到,占地球表面积71%的蓝色水体将是提供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资源和发展空间的"新大陆"。开发利用海洋清洁能源,是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解决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发展困局,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进而实现人与自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逐步提高,在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也需要不断加以维护和拓展,这些都需要通过建设海洋强国加以保障。跨海通道建设能够显著提升沿海地区一体化水平,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环节。本文立足当前建设海洋强国国家战略背景,在分析海洋强国的战略内涵以及海洋强国与跨海通道建设关系的基础上,探讨当前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中国跨海通道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在新形势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关系到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局,也是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战略构想与现实实践。基于以上认识和理解,潍坊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刘勇教授等经历多年艰辛研究并付梓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正南海是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布局的关键海域,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路径。中国新一届政府采取了巡航执法、三沙设市、岛礁建设等一系列有力举措,向国际社会展示了维护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坚定意志。但与此同时,南海海域相关声索国围绕海洋资源争夺、岛礁主权、海域划界和通道安全的争端进一步加  相似文献   

10.
正农耕文明决定了汉族文化的特征,虽有起伏跌宕,但始终没有中断过的。北欧"维京文化"的一切都与船和海洋有密切联系,与滥觞于陆地种植的中国文明存在明显的差别。十八大报告在第八部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明确提出,我国应"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习近平总书  相似文献   

11.
正海洋生态环境是沿海地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政府部门、学者及民众越来越关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空前重视,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也明确提出加快海洋强国建设的战略举措。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事关海洋强国建设,事关民族生存发展和国家兴衰安危,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事关人类共同命运,因此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海洋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不容懈怠。澳门地狭人稠,如何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海洋事业一直备受关注。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澳门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此,融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大发展理念,以经济增长、区域协调、产业优化、金融发展等为目标,提出了澳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加快实现澳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是海南未来发展的一个的目标,用于保护海洋环境和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智慧海洋牧场是海南海洋牧场建设的新趋势。本文通过对海南海洋牧场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阐述了智慧海洋牧场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智慧海洋牧场的基本特征和架构体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经济开发的逐步深化,以成熟的核电技术支撑加上成熟的船舶和海洋工程技术的技术保障,用于海洋资源开发中电热联供等能源供应和应急保障的海洋核动力平台将发挥重要的战略作用,提升我国"海洋强国"的实力。本文以海洋核动力平台的专利申请作为分析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全球及中国范围内的海洋核动力平台的专利申请信息、重要申请人及技术状况等信息,以期为我国海洋核动力平台的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海洋经济正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海洋,对于人类而言一直是一个深邃而又神秘的主题,海洋里所蕴含的奥秘和资源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此,海洋科技的研发和创新已是刻不容缓了。青岛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加快打造世界级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在即墨布局的重大创新平台,目标是建设"青岛骄傲、中国推崇、  相似文献   

16.
《广东科技》2021,30(9)
正0 引言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对海洋工作进行重要部署。同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海洋经济为广东省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部署了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装备、天然气水合物、海洋公共服务为广东海洋经济六大重点产业(以下简称"海洋六大产业"),全面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海洋强省。海洋六大产业互为关联产业,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海洋产业发展对策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天津市经济发展中,海洋产业的开发与发展占有重要地位.天津市应从我市"十五"经济发展的总体需要出发,结合我市海洋产业的特点,依据<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和<全国海洋开发规划>的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天津市海洋产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洋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海洋对于人类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调节全球气候,而且在提供食物、生计和娱乐方面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上海作为全球特大沿海城市,有必要弄清其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变化趋势和现状,以及城市与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基于国内外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本文对比了"海洋健康指数"(Ocean Health Index,OHI)和"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这两种不同的评价方法,完成了对上海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变化趋势及现状的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以来,上海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在改善,2015年呈亚健康状态.相对而言,"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更适用于上海海域.  相似文献   

19.
沧州市海洋国土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沧州市海洋国土有发展海运业、海洋水产业、海洋盐业、临港火电、石化、盐化工业的优越组合条件,但至今海洋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仍很低、资源环境隐患较多,通过对发展环境的强势弱点和腹地经济发展需要分析,沧州海洋国土开发应以港口建设为契机,以发展海水利用型临港石化工业、电力工业为核心,综合开发海洋资源,才有可能实现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新突破.对沧州海洋国土的综合治理也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天津海洋资源丰富,但是其发展也面临诸多瓶颈,为进一步完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从国家政策、创新平台建设、经费投入几方面进行分析,梳理美国、日本等海洋强国在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方面的特点与管理架构,概括总结其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面的措施与经验。通过分析介绍国外海洋强国的海洋创新体系建设经验和做法,结合天津发展现状,给出天津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为天津海洋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