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的可行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高二氧化碳含量天然气田的相继发现,除烃类化合物外,二氧化碳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开发利用有重要的技术经济意义。本文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分离,回收,生产方法,产品标准,分析方法,工业用途和市场开发前景,为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可行性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2.
张晓宁 《黑河科技》2002,(2):41-41,42
报告了应用二氧化碳激光技术对500例宫颈糜烂患者进行治疗的技术过程和疗效,讨论了二氧化碳激光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英国皇家学会发布了《二氧化碳的应用前景和局限报告》旨在为政府提供咨询服务,列出目前的科研状况和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继续推介这一报告。  相似文献   

4.
急性二氧化碳中毒病例分析窦玉安,吴晓燕(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730000)急性二氧化碳中毒病例报告近几年来比较少见,本文报告分析了兰州某造纸厂清理废纸浆池时发生的一起1人中毒4人死亡的急性二氧化碳中毒事故。1临床资料5例均为男性,年龄20~44岁,...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碳激光手术治疗体表肿物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二氧化碳激光手术治疗783例休表肿物的技术方法,疗效及其分析,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温秀  杨明 《甘肃科技》2012,28(6):72-73,64
通过整理分析可研报告及对已采煤层采掘面各类数据的收集,进一步明晰了井田内原始煤层中瓦斯与二氧化碳赋存规律,为科学合理地划分出井田内各煤层瓦斯与二氧化碳赋存分布区域,明确区内含量,从而确定出窑街矿区属低瓦斯煤与高二氧化碳突出矿井,是国家监控的45对突出矿井之一,为矿区各矿井今后的灾害预防和利用煤层气资源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碳既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又是储量丰富且可再生的碳资源,研究二氧化碳的化学转化和利用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氧化碳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惰性决定了发展高效催化体系是活化二氧化碳的关键.围绕二氧化碳介质中的化学反应、二氧化碳原位酸催化反应、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利用、可见光催化的二氧化碳的利用、二氧化碳作为C1合成子构筑C—C/C—N/C—O键以及二氧化碳的还原功能化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本课题组在二氧化碳化学方面的研究,并分析所面临的挑战、对策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二氧化碳的当今最具代表性的三种吸收方法,对它们作出了综合的分析评价,得出适合化学工业,石灰行业生产二氧化碳的新方法。综述了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发展前景,为二氧化碳的利用和生产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初济显 《科技信息》2012,(2):132-132
本文说明了二氧化碳减排的必要性,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存在的二氧化碳减排的方法,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指出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和未来二氧化碳控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应用混合物连续介质理论,考虑二氧化碳溶解建立了深部含水层二氧化碳运移的热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深部含水层二氧化碳运移过程中二氧化碳饱和度、溶解质量分数和孔隙压力随时间的演化和扩散规律,对比了热流固耦合模型与传统渗流模型的计算精度。计算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在深部含水层运移过程中耦合效应十分明显且考虑二氧化碳溶解的热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可以满足实际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与能源利用相关的CO2捕集、分离、转化和利用,认为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分离技术是实现能源系统中二氧化碳减排的关键.美国能源部的研究表明,目前利用醇胺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商业化技术能耗很高,占分离二氧化碳费用的三分之二.本文介绍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分子筐(MBS)",即采用固体吸附剂作为捕集和分离二氧化碳的新途径."分子筐"二氧化碳吸附剂是一种纳米多孔吸附剂,具有从混合气体中高选择性、高效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例如,由有机高分子复合材料和介孔分子筛如MCM-41和SBA-15组成的纳米多孔材料就是一种"分子筐"二氧化碳吸附剂.MBS吸附剂可以实现常压、20~100℃条件下、烟道气和其他气体中二氧化碳的高选择性、高效脱除.MCM-41和SBA-15分子筛孔道中加入PEI后其二氧化碳吸附能力和分离选择性大幅提高,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吸附剂对二氧化碳来说像一个"分子筐".模拟烟道气组成条件下,测定湿度对二氧化碳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发现MCM-41-PEI吸附剂对湿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吸附能力强于干烟道气.二氧化碳的捕集过程简易,吸附剂的再生只需使用气体吹扫或75~100℃的真空即可实现.循环实验表明MBS-CO2吸附剂具有优异的再生性能及稳定性.使用MBS吸附剂,从烟道气中捕集二氧化碳可自由选择溶剂,使吸附系统更加高效、经济、环境友好."分子筐"二氧化碳吸附剂的研究思路亦可用于混合气体中H2S的分离及CO2、H2S的同时分离.本文亦通过分析表征手段对"分子筐"二氧化碳新型吸附剂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探讨,也对二氧化碳的利用及转化为液体燃料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业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正在不断增加,引起的环境问题已经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因此二氧化碳的埋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研究发现通过将二氧化碳注入油藏可以显著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同时解决了二氧化碳的埋存问题,因此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石油开采行业的重点采油技术。本文介绍了二氧化碳的埋存方式,并讨论了在混相驱和非混相驱两种驱油原理下二氧化碳的埋存量与提高原油采收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活性炭吸附二氧化碳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常压流动吸附法研究了活性炭吸附剂在二氧化碳/氮气体系中对二氧化碳的动态吸附性能,比较了其吸附量、吸附穿透曲线和吸附性能的差异,研究了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及表面官能团对其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煤的性质影响活性炭对二氧化碳的吸附性能;二氧化碳的吸附量与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有关,但孔径分布是主要的因素。吸附剂的孔径分布在0.5~1.7nm范围内时,有利于对二氧化碳的吸附;经多次循环吸脱附后,吸附剂对二氧化碳的吸附量略有减小并达到恒定值,孔容小和孔径分布窄的吸附剂的吸附量衰减较快。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碳在油藏中的波及范围是影响致密油藏二氧化碳吞吐提高采收率效果的关键因素。如何扩大注入的二氧化碳在油藏中的波及范围是新的研究热点。运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建立致密油藏二氧化碳吞吐的理论模型,通过监测吞吐过程中油藏压力及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发现压力平衡过程中存在限制二氧化碳波及范围的低压区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注入压力、焖井时间和吞吐轮次对二氧化碳波及范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注入压力是影响二氧化碳波及范围的主要因素,吞吐轮次对二氧化碳波及范围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碳驱油作为三次采油的重要技术手段,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具有重要的环保降排价值。但在二氧化碳驱油过程中,部分层位二氧化碳过早突破,一方面严重降低气驱的波及效率,另一方面油井气窜后,二氧化碳将对油井举升系统、地面工艺设备乃至井场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等问题。常规的注采及油气水性质监测方法,仅能简单地监测二氧化碳驱油的效果和二氧化碳采出情况,驱油过程的精细监测成为薄弱环节,制约着二氧化碳驱油的进一步发展。二氧化碳驱油前后储层的地球物理性质发生的变化能在地震资料上表现出差异性。为此,从二氧化碳驱油前后地震正演模拟、敏感属性分析和时移地震差异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开展基于地震资料的二氧化碳驱油精细监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碳分散岩屑机制的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东营组实钻岩屑为例,采用模拟试验装置考察井下二氧化碳对岩屑分散机制,并进行岩屑XRD矿物成分和反应液离子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对岩屑粒径影响甚微,地层水长时间浸泡会使岩屑粒径变小,地层水与二氧化碳共存时,岩屑平均粒径先急剧减小,后渐趋稳定,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岩屑平均粒径逐渐减小;地层水和二氧化碳共存时,东营组岩屑粒径变化的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碳促进了岩屑中的黏土矿物分散,缩短了黏土矿物的水化反应时间,同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溶解了岩屑中的部分胶结矿物,促进了岩屑粒径的减小。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碳干法压裂以液态二氧化碳为压裂液,相较于传统的水力压裂,具有无水相、无残渣、低伤害、增加地层能量等优势,因此应用前景广阔。液体二氧化碳的密度和黏度很小,其携砂能力的大小成为决定压裂成败的关键因素。建立垂直裂缝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了液体二氧化碳流体和支撑剂的两相流动规律,并利用有限体积法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液体二氧化碳流体的携砂能力要弱于滑溜水。支撑剂在液体二氧化碳流体和滑溜水中的分布特征相似;通过降低支撑剂密度、减小支撑剂粒径和砂比或提高泵注排量可以提高液体二氧化碳流体对支撑剂的携带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液体二氧化碳压裂工艺参数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非等温热重分析对3种典型煤种二氧化碳气化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典型煤种二氧化碳气化活化能及特征温度变化情况,运用Doyle 近似函数和Coats-Redfem近似函数计算了反应动力学参数,并对3种煤二氧化碳气化特性进行了分析,获得了3种典型煤种二氧化碳气化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9.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能够有效地存储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并缓解温室效应。发展高效的二氧化碳还原催化剂是抑制析氢提升二氧化碳还原活性的有效方法。铜是目前报道的非常有潜力的二氧化碳还原催化剂。但是,铜往往表现出比较低的二氧化碳还原至一氧化碳的活性。对Cu纳米线引入S和In制备Cu-In-S用于二氧化碳还原,结果表明,Cu-In-S表现出高效的二氧化碳还原活性,其催化电流密度和还原至一氧化碳的法拉第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S的引入有效地提升了电催化剂的粗糙度,提升其电化学活性面积;In的引入有效地抑制了析氢,提高了二氧化碳还原至一氧化碳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1987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提出报告,预测到2010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将为1950年基准浓度的两倍,全球升温2-5℃,海平面升高1米。这一结论是根据二氧化碳增加一倍对地球影响的模拟实验作出的。现在,科学家认为还必须同时综合考虑影响海平面升高的其它因素,诸如两极与冰川的冰融化动力学、人类抽取和排放的地下水、大气中所含的水分、海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